佛說三十七種不淨觀

佛陀雖然不要求菩薩們急證解脫道極果,但教導菩薩們在佛菩提道的修證次第中,是必須具備有相應的解脫果德之親證及現觀的,證悟的三賢位菩薩們,要進入初地的其中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歷經斷我見、降伏我執具備永伏性障如阿羅漢的解脫功德!所以,菩薩仍然要能夠離欲證得初禪,也因此 世尊常常在經中細說觀身不淨的內涵,目的就是要讓大家不要因為貪愛戀著於女色而障礙修道。例如 佛在《大寶積經》卷97 中雲:

大王當知!丈夫親近女人之時,即是親近惡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過患。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諸欲皆苦,下劣穢惡,膿血不淨,深可厭畏。

眾多過患,之所集處,何有智人,於此忻樂?

猶如廁中,不淨盈溢,亦如死狗,若死野幹,

及尸陀林,穢汙充遍,欲染之患,可厭亦然。

諸愚痴輩,愛戀女人,如犬生子,未嘗舍離;亦如蠅見,所吐飲食,又若群豬,貪求糞穢。

女人能壞,清淨禁戒,亦復退失,功德名聞;為地獄因,障生天道,何有智人,於此忻樂?(注1)

在家菩薩就得要遠離對婬欲的貪著了,更何況是住如來家、吃如來食的出家菩薩,更是應該嚴守不淫的戒律!我們如果想要離欲證得初禪,乃至成為心解脫的三果人,那麼連想要看見異性的希望之心、乃至看見異性時產生的喜樂心行都應該要滅除。如 平實導師在《阿含正義》中也開示說:若是希望證得初禪者,如是喜見異性的希望之心,正見異性時生起喜樂的心行,也都應當斷除,而不是隻斷除二根相交的身行貪著以後,心中仍對異性有所喜樂,否則是無法發起初禪的。因為,覺知心還沒有解脫於欲界他化自在天境界的貪愛,就不是已離欲界的心解脫者,初禪定境就不可能發起;所以說,初果及二果人都仍不是心解脫的聖者,嚴格的說,都還不是真正的聖人,只是預流或初入修道位的修道者;要在後來確實離欲而發起初禪時,成為離欲的三果人了,方才可以說是心解脫的聖者。(注2)

譬如經典中記載,於佛世時,有一位名叫奈女的交際花,她帶領著一群打扮如天女般妖嬌美麗的女子來頂禮供養 佛陀及聖眾時,佛陀就特別告誡比丘們要:“攝心正意,並且用智慧觀行;要正確地仔細思惟這些美豔女人的五陰身,只是血肉筋骨等一切之醜惡與不淨之物的組合,不論是再怎麼美麗的女人,都只是像個裡面充滿屎尿等不淨物的畫瓶。”用現代的名詞來比喻,就說那是如同一座活動廁所。(注3)

如《般泥洹經》卷1 中雲:

奈女聞佛從諸弟子自越只來,即嚴車衣服,從五百女弟子,俱出城詣奈園,欲跪拜侍覲。佛遙見其五百女來,勅諸比丘:“見是,皆當低頭內觀,自端汝心;彼好莊衣,譬如畫瓶,雖表彩色,中但屎尿,當知好女,皆盡畫瓶輩也。” (注4)

經中有云:“一切眾生,無始生死、生生輪轉,無非父母、兄弟、姊妹,猶如伎兒變易無常。”也就是說,我們在過去無量劫的生死流轉中,其實都曾經互為父母、兄弟、姊妹等怨親眷屬,我們的如來藏就象是魔術師一般,無始以來不斷地變生我們一世又一世不同的五蘊身;而所出生的每一世五蘊身都是無常變異,五蘊身無有恆常不壞的體性。當我們瞭解了這個道理,心中有了這樣的如理作意時,對眾生才能不再生起欲想!如《生經》卷1:世尊曰:“雖覩女人長者如母,中者如姉,少者如妹、如子、如女。當內觀身,念皆惡露,無可愛者,外如畫瓶,中滿不淨。觀此四大,地水火風,因緣合成,本無所有。” (注5)

也就是說,我們應當把一切女人當成自己的親人,年長者就如同我們的母親,年紀比我們大一點的就當成是姊姊,年紀比我們小的就當成是妹妹或是子女一般。同樣的道理,女人看待男人時也是一樣的,要當成是父親、哥哥、弟弟或兒子。此外,我們也應當要修不淨觀;觀身不淨猶如裝滿臭穢的美麗畫瓶。並且觀察有情的五蘊身都只是因緣假合而成,是生滅法,本來就沒有真實體性的存在。如果是證悟的菩薩,更能藉由悟後轉依如來藏的功德力,漸漸遠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另外 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6〈厭身品 第7〉中也詳細開示了出家菩薩要仔細觀察有漏的五蘊身有三十七種不淨的法相。此段經文大意是說:“出家菩薩在空閒寂靜的阿蘭若處勤求佛道時,應該要在行住坐臥等四威儀中,仔細觀察這有漏的五蘊身有三十七種不淨穢惡,是不可愛的,也是不堅固、不牢靠的。首先,菩薩應當觀察此五蘊身猶如壞器一般,外表雖以眾多的彩妝以及金銀七寶來巧妙妝扮嚴飾,裡面卻是裝滿了種種糞穢等不淨;將這個外表光彩亮麗、內裡裝滿糞穢的土瓶,以兩肩擔著沿路而行,所經之處凡是看到的人都心生愛樂,但卻沒有人知道這漂亮的彩瓶中裝滿了不淨臭穢之物。這裝滿糞穢的彩瓶裡,還有六條黑蛇常住其中,而且只要有任何一條蛇不經意地動了一下,這個漂亮的彩瓶就毀了,毒害惡臭流露於外,完全沒有任何能堪防護者。世間人以種種衣飾彩妝、珍寶首飾來莊嚴自己的外貌,就好像漂亮的彩畫瓶器,裡頭卻充滿著種種不淨的道理是一樣的;貪瞋痴三毒是為心病,而風黃痰癊等則是身病,這內外六病都能為害我們的身心,就像六條居住在瓶器中的蛇一樣,只要其中一條蛇開始蠢動,其他的蛇也會跟著動,脆弱的瓶器也就被破壞了!如其中一種病發,其他病也會接著發起,於是身命就漸漸產生衰損而致無常毀壞了。這就是出家菩薩在空閒處觀察自身的第一種不淨觀。” (注6)

出家菩薩又於日夜六時中不斷地觀察這個色身,臭穢不淨就如同死狗一樣。為何這樣說呢?因為這個色身是以父精母血不淨之物為緣而出生的。出家菩薩又觀察自身如同蟻丘一般,裡面安住著大大小小眾多的螞蟻;此時有一隻大白象來到這個安住眾蟻的蟻丘旁邊,以身體碰觸蟻丘,那蟻丘就隨即崩碎。這個蟻丘就象是眾生的五蘊身,大白象就如同是閻羅王的拘命使者,而此五蘊身的死亡就如同白象破壞蟻丘一般容易。出家菩薩又觀察自身,而心裡能有這樣的認知:“我現在這個身體從頭到腳,都是皮膚、血肉、筋骨、骨髓共同和合而成就的,分析起來就如同芭蕉樹的樹幹一般,從外到內都象是一層一層的薄皮包裹而成,並沒有真正堅固的結構,都是不真實的。” (注7)

出家菩薩又觀察自身並沒有強大的力量,皮膚在血肉上薄薄地覆蓋著,就象是白泥塗附在牆上一般,億萬毛髮就像雜草生長在地面上,微細的風大吹動出入毛孔,哪個有智慧的人會喜歡這樣的色身呢?這樣的色身是剎那剎那在轉變及衰敗的啊!出家菩薩又觀察自己的五蘊身就好像畜養的毒蛇反而害了自己的性命一般,如今雖然以飲食衣物來福資長養自己的五蘊身,但卻如同毒蛇不知報恩,這個五蘊身竟然造作種種惡業,將來舍壽後就不免會下墮惡道。出家菩薩又觀察自己的五蘊身就如同怨家假裝成親友來欺騙自己,伺機想要用毒藥戕害自己的性命;而我們的五蘊身本來就不是真實有的,終將無常敗壞,故一切三乘聖者皆不愛樂。出家菩薩又觀察我們的這個五蘊身心也象是水面上的泡沫,雖然七彩變換就像琉璃珠一般豔麗,但卻是剎那剎那起滅無恆。乃至又象是乾闥婆城一樣虛幻不實,又像遭逢外國強盛怨敵的侵犯(煩惱怨敵侵奪善根);又象是腐朽的屋宅,即便修繕而終當崩壞。又像鄰近敵國之邊城中的百姓常懷恐怖。我們的五蘊身心又如同猛火燃燒無量的薪材一般,以貪愛之火燃燒五欲之薪,而貪愛之心的增長就如猛火噬薪般沒有厭足之時。(注8)

出家菩薩又觀察自己的五蘊身,猶如新生兒一般,需要母親的慈愛憐憫與長時守護,而自己的五蘊身也是一樣,若是不好好地守護著,讓這個身心生病了,在佛法上便無法有所修證。出家菩薩又觀察自己的五蘊身本性是不清淨的,就好像有人討厭黑炭的顏色,因此施設種種方便,用許多水來加以清洗,但是即使經過不可計量的時間,仍然無法改變黑炭的顏色。而我們的五蘊身也是如此,有漏的身心若不能轉依無漏的清淨真如心,即使用大海之水盡未來際不斷清洗也不會有任何的幫助或改變。出家菩薩又觀察自身猶如塗滿油脂的柴薪,以火焚燒,又遭遇大風,那火勢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我們的五蘊身亦如同薪柴,澆灌了貪愛油、點燃了瞋恚火,又因愚痴風力的不斷助長,導致火勢蔓延無有暫停休息之時。出家菩薩又觀察自身猶如染患惡疾,因為此身是四百四十種病所安住的處所。五蘊身又好像身體裡的大腸,有八萬四千蟲住在裡面。五蘊身是無常的處所,只要一口氣上不來就沒命了,可知五蘊身是無常的。五蘊身又如“無情”一樣,只要我們的第八識舍離了五蘊身,那我們的肉體就是如同瓦石一般的無情之物。五蘊身又如河水一般,前後生滅不斷剎那都不曾暫時停住。又如壓油,於一切事受勞苦的緣故。並且五蘊身是無所依靠的,就像嬰兒失去父母一樣。也是無人能救護的,就像被蛇吞食的蝦蟆。又象是深不可測的無底洞穴,因為無法了知一一心無量無邊之心所法的緣故。五陰永遠都不會知足,因為覺知心對於五欲之樂從來不曾厭棄的緣故。並且我們的五陰身永遠都不得自在,因為都被斷見、常見所繫縛的緣故。五陰身亦不生慚愧,不知第八識如來藏的恩澤,如同一個人蒙主人養育卻背棄捨離自己的主人。我們的五陰身又如同死屍,於日日夜夜中一步步接近滅壞。我們因為有這個五陰身,所以才會領受諸苦,於一切處都沒有真實的快樂可說。五陰身是種種痛苦的所依,一切眾苦都因為有五陰身才會存在。五陰身又如空無一人的聚落,因為我們的五陰身沒有一個真實主宰者的緣故。五陰身畢竟空寂,是依遍計所執性而虛妄構畫的緣故。又如山谷中的迴音,皆是虛妄顯現的緣故。又如船舶,如果沒有船師在掌舵、划槳,那麼就會漂流沉沒。此五蘊身又如一臺運載財寶的大車。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能藉著五蘊身來修行,乘於大乘法船到達菩提之彼岸的緣故。最後 佛陀告訴我們,出家菩薩如此日夜觀察有漏身的三十七種不淨之相,並非是要我們不愛惜自己如此不淨的五陰身,而是為了要讓眾生出離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彼岸的緣故。(注9)”

最後《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6〈厭身品 第7〉中說:

爾時世尊說是法已,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修如是行,此則名為出家佛子所觀法要。若有佛子發菩提心,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阿蘭若,修習如是三十七觀,亦教佗修如是法要,解說書寫受持讀習,遠離一切我我所執,永斷貪著五欲世樂,速能成就不壞信心,求大菩提不惜軀命,何況世間所有珍寶?現身必得究竟成滿一切如來金剛智印,於無上道永不退轉,六度萬行速得圓滿,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由此可知,欲為不淨,我們若是想要成就佛道,必定要遠離我和我所的執著,以及遠離對五欲的貪愛,如此才能不退轉於佛道,菩薩的六度萬行才能快速圓滿而早成佛道。所以《楞嚴經》中也說:“菩薩見欲,如避火坑。”因此我們學佛之人都要往離欲的道路上邁進。

注1《大正藏》冊11,頁543,下29-頁544,上13。注2 平實導師著,《阿含正義》第四輯,正智出版社,2007 年2 月初版首刷。注3《佛說除恐災患經》卷1:佛與大眾,遊至柰女林樹精舍。柰女聞佛從大聖眾至其樹園,心喜無量,即便嚴駕,與其僕從詣園見佛。到下寶車如雲降電,趨翔入園如吉利天,服飾姿容殊天玉女,園樹諸天莫不回目。佛見其然,是魔使來,壞敗淨戒、定慧、解脫,度知見品,即以梵音告諸沙門:“柰女來至,各撿汝意,各自執持精進刀弓,皆自嚴辦智慧之矢,被定意鎧,乘禁戒車,與塵勞戰。汝等當計女人所有欺誑,一切如金塗錢,皮薄如蠅翅以覆惡穢,筋骨連綴,血肉之聚,目眵洟唾,身體汗垢,若不洗拭。作是計念:觀女人身,以制迷惑色慾之意,諦觀骨舍,束縛以筋,塗以血肉,覆以衣服,飾以華彩,猶如畫師立牆以塹埿塗,惡露畫以彩色;女人之身亦復如是,當諦計知,除滅婬心。夫欲學道,先調其心,後可獲安;不先調心,後悔無及。邪行迷旋,譬如櫪馬,臨其壽終,願與意違,終不解脫。其有視色心隨惑者,無常計常,苦有樂想,無我計我,不淨淨想,慧覺無常、苦空、不淨。達如是者,即離長途生死患難。”佛以是教,告諸弟子,皆共受持,一心奉行。《大正藏》冊17,頁556,中26-下18。注4《大正藏》冊1,頁178,下24-29。注5《大正藏》冊3,頁71,上16-19。注6《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6〈厭身品 第7〉:“善男子!出家菩薩住阿蘭若,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四威儀中,微細觀察是有漏身三十七種不淨穢惡,是不可愛,是不堅牢。當觀此身猶如壞器,外以雜彩、金銀七寶巧飾莊嚴,內以糞穢種種不淨填塞充滿;兩肩擔負隨途而行,其有見者皆生愛樂,不知器中盛滿不淨。有六黑蛇常在此器,一蛇隨動,器即破壞,毒害臭惡,竟無所堪!世間之人莊嚴其身,如彼彩畫盛不淨器;貪瞋痴三名為心病,風黃痰癊名為身病,內外六病能害身心,如彼六蛇居於器內,一一蛇動,器即破壞,一一病發,身即無常。善男子!出家菩薩處於空閒觀察是身,名為第一不淨觀相。”《大正藏》冊03,頁321,上23-中7。注7《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6〈厭身品 第7〉:“出家菩薩於日夜中又觀自身,臭穢不淨猶如死狗。何以故?彼身亦是父母不淨為生緣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蟻子臺安住眾蟻,時有白象來至臺邊,以身觸臺,臺即崩碎。善男子!此臺所謂五蘊之身,白象是為琰魔羅使,身歸後世如象壞臺。出家菩薩又觀自身,而作是念:‘我今此身從頂至足,皮肉骨髓共相和合以成其身,猶如芭蕉中無實故。’”《大正藏》冊03,頁321,中7-16。注8《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6〈厭身品 第7〉:“出家菩薩又觀自身無有強力,皮肉薄覆如塗附牆,億萬毛髮如草生地,微細風大出入毛孔,誰有智者當樂此身?剎那剎那衰敗轉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養毒蛇而取其害,我今雖以飲食衣服資長是身,而不識恩,畢竟還令墮於惡道。出家菩薩又觀自身譬如怨家詐作親友,伺求其便而將毒藥斷彼命根;我身如是本非真實,終致無常非聖愛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水上泡,雖復妙好瑠璃珠色,剎那因緣起滅無恆,有為念念不久住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干闥婆城,雖現相狀而不實有,今者我身亦復如是。出家菩薩又觀自身猶如影像,我身亦爾雖有非真。出家菩薩又觀自身譬如外國強盛怨敵;今者我身亦復如是,煩惱怨敵侵掠善根。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朽舍宅,雖加修葺當必崩壞,我身亦爾,雖加愛念當必無常。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近怨國城邑,人民常懷恐怖,今者我身亦復如是,於念念中畏無常怨。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無量薪為火燒爇,然是猛火曾無厭足,我身亦爾,以貪愛火燒五欲薪,其心增長亦復如是。”《大正藏》冊03,頁321,中16-下9。注9《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6〈厭身品 第7〉:“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憐愍恆加守護,我身亦爾,若不守護,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證。出家菩薩又觀自身本性不淨,譬如有人厭患炭色,設諸方便,以水洗之,經無量時,黑色仍舊,乃至炭盡終無所益。我身亦爾,有漏不淨,假使海水盡未來際洗之無益,亦復如是。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油沃薪,以火焚燒,又遇大風,勢不可止;是身亦爾,名五蘊薪,沃貪愛油、縱瞋恚火,愚痴風力,無有休息。出家菩薩觀於自身猶如惡疾,四百四病所住處故。亦如大腸,八萬四千蟲所住故。是無常處,出息不還即無常故。亦如非情,神識易脫同瓦石故。亦如河水,剎那前後不暫住故。亦如壓油,於一切事受勞苦故。無所依者,猶如嬰兒失父母故。無救護者,猶如蝦蟆蛇所吞故。如穴無底,心心所法不可知故。恆不知足,於五欲樂心無厭故。恆不自在,斷常二見所繫縛故。不生慚愧,雖蒙養育棄捨主故。亦如死屍,於日夜分近滅壞故。唯受諸苦,於一切處無真樂故。為苦所依,一切眾苦依身住故。如空聚落,於是身中無主宰故。畢竟空寂,遍計所執妄構畫故。如谷中響,皆是虛妄所顯現故。亦如船舶,若無船師即漂沒故。亦如大車運載財寶。何以故?乘於大乘到菩提故。善男子!出家菩薩日夜觀察,非不愛惜如是之身,欲令眾生出生死海到彼岸故。”《大正藏》冊03,頁321,下9-頁322,上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