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發報導:桂林千古情,文化點染山水

《人民日報》刊發報道:桂林千古情,文化點染山水

今日,《人民日報》、人民網同時刊發《:文化點染山水》文章,報道桂林千古情開業盛況、“千古情”系列演出創造了世界演藝市場的五個第一。

由於宋城演藝日益強大的品牌效應,桂林千古情景區吸引了俄羅斯、法國、英國、葡萄牙、日本等海外媒體爭相報道,《人民日報》《中國旅遊報》《中國文化報》《國際商報》等國家級權威平面媒體,新華社、中新社、央視網、中國網、光明網、騰訊、網易、今日頭條等全國網絡媒體,以及廣西、廣東、湖南、浙江等地方媒體刊發大量專題報道,多次登上百度全國焦點圖與各大媒體頭條,媒體曝光量短短一週破1.5億+。

《人民日報》刊發報道:桂林千古情,文化點染山水

《人民日報》全文如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堪稱中國自然風景的名片,多年來一直吸引著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近日,宋城演藝聯合桂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桂林千古情景區開門迎客。大型歌舞《桂林千古情》首演後場場爆滿,成為今夏廣西旅遊的一大亮點。據悉,《桂林千古情》是迄今為止廣西投資最巨大、科技含量最高、原生態文化容量最大的旅遊演藝秀。

《人民日報》刊發報道:桂林千古情,文化點染山水

《桂林千古情》在美輪美奐的桂林山水畫卷中徐徐拉開大幕。五幕演出《桂林傳說》《大地飛歌》《千古靈渠》《灕江戀歌》《尋找劉三姐》向遊客展示著桂林的歷史、文化和風情。在1小時的演出中,300位演員、360度全景演出、上萬套舞臺機械與觀眾全方位互動,用聲光電氣械的特技、上天入地的空間創意,打破藝術類型的界限,撼動觀眾的視覺和聽覺神經。20塊可轉動的高大側屏,全方位地把觀眾的視野包裹起來,形成了如同仙境一般的夢幻場景。在《千古靈渠》一幕中,數十名特技演員利用威亞上天入地,再現了當年開鑿靈渠的艱險與秦軍的無畏。數十米高、3000噸的洪水瞬間傾瀉而下,無比震撼。《灕江戀歌》長達百米的全綵激光燈,打造出如夢似幻的時空隧道,令觀眾沉醉其中。《尋找劉三姐》數十萬枚LED燈組成了室內實景表演灕江漁火,舞臺中打開了一把直徑15米、高8米的摺扇,全息投影出灕江風光。

《人民日報》刊發報道:桂林千古情,文化點染山水

談到《桂林千古情》的創作靈感,宋城演藝董事長、“千古情”系列演藝作品總導演黃巧靈坦言,桂林不光只有揚名天下的山水,更有很深的人文底蘊。遊客在瞭解山水、縱情于山水的時候,他們很大的需求就是能夠理解當地的文化。宋城演藝從歷史中挖掘文化元素,通過主題公園和演出做到極致的還原,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成千上萬的人感受到桂林的文化,讓民族文化活起來,讓傳統文化潮起來。

《人民日報》刊發報道:桂林千古情,文化點染山水

黃巧靈表示,用科技的手段,對歷史文化的提煉,再加上一絲不苟的藝術創作精神,這是宋城演藝成功的地方。“我們每一個千古情項目的文化內涵都不一樣,每一個演出塑造的人物千人千面,表現的真善美在遊客內心深處都會產生共鳴。”

《人民日報》刊發報道:桂林千古情,文化點染山水

桂林旅股董事長李飛影說,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桂林需要將最美山水和最強文化品牌強強聯合,打造桂林“文化+旅遊”的新模式,為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鑲上一顆最璀璨的文化明珠。

《人民日報》刊發報道:桂林千古情,文化點染山水

中國的旅遊演藝目前已進入了大IP時代。面對高速增長的演出劇目數量、近乎白熱化的競爭環境,宋城演藝打造的“千古情”系列演藝作品以及主題公園以其獨具特色的演藝主題和風格,立足本土文化資源和內涵的挖掘,將傳統文化與高科技手段相融合,打造具有當地文化IP的演藝大餐,成為一個個地方的文化地標。宋城演藝在杭州、三亞、麗江、九寨、湖南寧鄉多地成功打造了《宋城千古情》《三亞千古情》《麗江千古情》《九寨千古情》《炭河千古情》等項目。去年,“千古情”系列演出創造了世界演藝市場的五個第一即劇院數第一、座位數第一、年演出場次第一、年觀眾人次第一、年演出利潤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