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新零售發力即時物流,分鐘級配送是如何做到的

前些天在朋友圈感慨,說現在像桂林這樣的三線城市,電商物流也可以實現晚上下單、次晨送達了。

話音未落,不少帝都魔都的朋友就開始來嘚瑟了,包括但不僅限於:

我們這裡

在天貓旗艦店購物最快2小時就可以送達

我們這裡

在天貓超市買生鮮1小時之內送達;

我們這裡

“盒馬鮮生”30分鐘就可以送達;

……

儘管我可以用“我們這裡房價四千五、上班可走路、呼吸無霾霧”實現奪命連環擊,但是我沒有。因為我對這個“分鐘級的配送”是如何做到的更感興趣。

要知道,早期的網購基本上需要幾天甚至一週才能到貨,後來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快遞送貨時間逐步縮短,但一般來說次日達或者當日達已經是極限速度。

那麼,阿里新零售的分鐘級配送是如何做到的?

網上下單,樓下發貨

當前,中國的物流模式以快遞和倉配為主。這種模式在技術的投入和行業的協同之下,實現次日達和當日達已經是極限。

要進一步提升速度,就得在模式上求變。阿里新零售啟動後的商超“一號工程”盒馬鮮生走出了第一步的嘗試。

阿里新零售發力即時物流,分鐘級配送是如何做到的

“盒馬鮮生”採用的是“店倉結合”的模式,通過自建商圈門店,實現三公里內30分鐘送達。

這種快速送達的生鮮消費模式頗受用戶歡迎。“盒馬鮮生”曾創下一天賣出了近萬隻帝王蟹的記錄,讓包下阿拉斯加一座小島的帝王蟹供應商Jason驚詫不已。

截止目前,“盒馬”已經在全國開出了30家門店,今年僅在北京的門店數量就將達到30個。這說明自建門店實現小範圍超快速物流的試驗獲得了成功。

自建門店的“盒馬”模式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天貓超市的“一小時達”則將門店範圍擴大到了便利店等第三方合作門店

天貓超市“1小時達"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武漢、重慶、成都、南京、蘇州等10多個重點城市。

隨後,天貓和菜鳥一起把“即時物流”從生鮮品類擴展到了其他品類,從垂直孵化業務擴展到了第三方商家的業務。

以天貓和菜鳥剛剛宣佈開通的屈臣氏門店發貨為例:

用戶在其天貓旗艦店下單後,距其最近的屈臣氏門店便會收到推送,然後鎖定庫存,準備打包;

同時另一條信息將推送給菜鳥的合作伙伴“點我達”,通知快遞員上門攬收;

雙管齊下之下,商品最快可在2小時內送至消費者手中。

阿里新零售發力即時物流,分鐘級配送是如何做到的

除屈臣氏外,周黑鴨等食品企業、銀泰等大型商城都將加入到門店發貨的體系中。

這些門店將成為一個個放在消費者身邊的“前置倉”,再加上菜鳥的數據預測、定時送達、極速退換貨等產品的加持,“網上下單、樓下發貨”的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將成為新零售常態

科技搭臺、智能唱戲

“門店發貨、即時送達”,看似很簡單的一個流程,但要實現分鐘級的送達,背後卻要克服諸多困難。

阿里新零售發力即時物流,分鐘級配送是如何做到的

舉個例子,

  • 同一地區的消費者對某個爆款的下單量大,門店難以承受怎麼辦?

  • 快遞員上門或者送貨時遇到交通擁堵怎麼辦?

要知道,這些環節其中任意一個除了問題,都不能做到“分鐘級送達”。

這時候,就需要阿里和菜鳥的高科技產品和人工智能技術出場了。

菜鳥形成了遍佈浙江嘉興、湖北武漢、廣東惠陽、廣東增城、天津武清等地的無人倉群,這也是全球最大的無人倉群。這其中還有超百臺機器人的無人倉,這種超級機器人倉單日發貨可超百萬件。

阿里新零售發力即時物流,分鐘級配送是如何做到的

在分單上,去年有7成包裹由菜鳥網絡智能分單,而2018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超9成。

所謂人工智能分單,就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大規模的機器學習,處理海量數據,實現的一種智能分單模式。

在這種模式之下,包裹發出時,就會對包裹要去往的網點以及快遞員做出精準的對應,並在面單上標識出編號,無需再由人工手寫分單,從而縮短處理時間,提高配送效率。

同時,人工智能還能通過分析海量歷史數據,選取爆品,並對爆品在不同城市的銷量做出預測,這樣就便於商家提前將爆款商品佈局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

去年“雙11”,寶潔、全棉時代等商家就是通過菜鳥的人工智能技術,將爆款商品提前佈置在前置倉。對於屈臣氏等線下發貨門店來說,人工智能選擇爆品同樣有利於他們提前備貨,優化銷售品類。

在送達方面,菜鳥網絡同樣會通過人工智能,實時計算全網發貨量,根據快遞公司的作業能力,預測可能會產生的擁堵線路,並幫助商家提前躲避擁堵。

可以說,正是有了這些高科技產品和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的加持,才讓新零售速度得以保證,在讓消費者滿意的基礎上,也讓商家和快遞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新物流提速,新零售起飛

過去10年,我國的電子商務得以迅猛增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物流的快速發展。

可以說,零售業的每一步變化,背後都有一個新的物流模式在推動。

新零售同樣如此。

新零售的核心要義在於推動線上與線下的一體化進程,其關鍵在於使線上的互聯網力量和線下的實體店終端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合力。

“網上下單、門店發貨”就是新零售的一次很好的實踐,而這個實踐的背後靠的是“分鐘級”的即時物流的支撐。

新物流的提速也讓中國電商企業可以對以往望而卻步的海外商品重燃希望。

比如,天貓、菜鳥就與新西蘭的奶業合作,實現了保質期很短的巴氏殺菌鮮奶B2C進口“0”的突破。

此外,隨著菜鳥海外倉在俄羅斯、西班牙、法國等地的設立,海外消費者購買中國商品的收貨速度也進入了“小時級”,最快4個多小時就可以實現送貨上門。

接下來,天貓和菜鳥還將依託合作伙伴,將“分鐘級”送達覆蓋至更多品類、更多區域,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海內海外。

新物流的全面提速,必將推動新零售的全面起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