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美好,無法言喻

記不起來是什麼時候開始注意他的,隱約記得大概是七八年前的某一天,那時候他還在中心街城關小學西出口哪兒擺攤。有一次,我穿著剛新買不久的涼鞋在街道轉悠,腳下一滑,涼鞋就那麼毫無徵兆的幫面分了家,我登時傻在了原地。等我清醒過來,才想起四處找尋修鞋的,好在當時他的攤位離我還不算遠,我拾起分了家的鞋子單腳蹦跳到他攤位前的凳子上坐下。看著我遞到他面前的鞋子,他仔仔細細翻來覆去的看了好幾遍,然後揚起憨厚的笑臉對我說:“這雙鞋子樣式好看,但是全是硬塑料,就是用繩子把幫面重新縫在一起也穿不了幾天,而且手工費也不低,划不來。不如我先給你用膠粘住,你先將就穿到家,以後儘量別買這樣的鞋子,不耐穿也不便宜,腳還受罪。”我這才仔細的打量著眼前這個大臉盤、帶著黑框眼鏡、腿上搭著厚厚的舊棉毯、臉上掛著憨厚笑容的中年男子,一時有些發愣。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每次修鞋,只要你提出來要把鞋子重新用繩子上一遍,攤主都會照你的要求去做,不管你是否划得來,只要你給錢就行,但眼前的師傅無疑讓我的經驗打了折扣。看我沉默著,師傅因為我不願意,拿起我的鞋子,把他修鞋的小鐵錘小心地敲擊我的鞋底、鞋跟,聽著鞋子發出的清脆的響聲,他又說:“你聽這是硬塑料發出的聲音,真正的橡膠底是沒有這種聲音的”。我這才悟出師傅的意思,笑著說:“那就按師傅你的意思來吧”。

有一種美好,無法言喻

從此,但凡修鞋,我都會盡量去他那兒,不光是他精湛的修鞋技術,認真的態度,更是因為他時時處處為主顧考慮的品質。有一次黃昏回家,我在居住的小區外邊碰到了他,他雙手搖著輪椅,兩個柺棍架在邊上,妻子在後面推著裝滿修鞋器具的小三輪跟著,兩個人慢慢進了小區。我這才恍然大悟他腿上蓋著厚厚棉毯的原因,也知道了他和我住一個小區。對一個正常人來說,從居住的小區到中心街哪兒尚且有一段路要走,而對他來說,每天要跑那麼遠的一段距離擺攤養家,心裡對他的敬意不由得增加了幾分。

再後來,由於我們居住小區門口的街道硬化,好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正常出行,對於他來說,出行更是難上加難。索性,他就在小區門口擺起了鞋攤。剛開始,只是小區裡的一些熟人光顧,很多人都對他的手藝持懷疑狀態。但是,不管什麼時候,他都是滿臉憨厚微笑著和大家打招呼。慢慢的,人們都不自覺的向他的攤子靠近,喜歡和他聊天,因為他樂觀的態度、淵博的學識和平易近人的態度以及溫暖的笑容讓人不由得想靠近。漸漸地,人們發現他還精通樂理,二胡拉的超級棒,嗓音也非常渾厚。再過了一段時間,人們又發現,他對書法也頗有造詣。於是,閒暇時,他的周圍還聚集了一些愛好書法的人,沒有生意的時候,蹲在地上用自制的筆沾水和大家在水泥地上練字,交流心得。

去年冬天,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看見他出攤,剛開始大家還因為他家裡有事,但時間長了,大家紛紛著急了,都因為他出了什麼事情,紛紛扼腕嘆息。小區門口,也沒有了平時上下班的問候,沒有了悠揚的二胡聲和一群人熱火朝天交流書法的背影,整個冬天都顯得異常沉悶。如果需要修鞋,還需要跑一段距離,大家頓時覺得不方便了許多。每隔幾天,總會有人打聽:“最近咋還沒見他出來擺攤呢?”

春暖花開的時候,有一天中午下班,大家終於發現他出攤了,都不約而同的上前詢問:“好長時間都沒有看見你了”。他依然憨厚的笑著說:“多謝大家關心,也許是上了年紀,感覺去年冬天特別冷,嚇得沒敢出來,多謝大家掛念”。攤位擺上了,悠揚的二胡聲又響了起來,人們的臉上似乎多了一層笑容,感覺春天的陽光似乎明媚了許多。

暑假的時候,大家紛紛發現他的攤位前多了幾張陌生的年輕面孔,一問才知道幾個年輕人慕名而來,纏著要向他學二胡,他也認真地接受了這個任務,只是他的攤位收拾得更晚了。黃昏的時候,小區門口二胡聲不斷,周圍愛好演唱的居民們也不時隨著二胡聲高唱一曲,流行歌曲、秦腔及其他戲曲時時變換,他也時不時給予指點,一時間吸引了不少的人駐足欣賞,也成為小區獨有的一道景觀。有時候大家外出或者上班,碰到快遞上門無法簽收,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常是:“你看我們小區門口修鞋的師傅在不,如果在的話請他幫忙簽收”。於是,快遞小哥也成了他攤位的常客。

有一種美好,無法言喻

有一次,我無意中發現,近段時間沒見他和大家一起練書法了,閒談時問起,他依然憨厚的說:“我在這兒擺攤,已經佔了一些大家出行的路,再一練字,圍觀的人多了,會影響大家的出行的。以前忽略了這一點,現在發現了就要糾正”。聽到這,我的心裡湧起了一種無法言喻的感覺,敬佩、感動風起雲湧。也突然明白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看似平凡普通,甚或命運多舛,但他們從不怨天尤人,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用自己看似卑微的舉動無聲的影響著周圍的人,默默的傳遞著正能量。他們的好,你無法找到恰當的、華麗的詞語來形容,但帶給心靈的震撼和感動是無法用任何言語來形容的。這樣的人,讓你不自覺的想靠近,他們的好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你的言行,淨化者你的靈魂,他們永遠是值得尊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