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練拳,明顯能防病治病

練習太極拳,除全身各肌肉群、關節需要活動外,還要配合呼吸及意識活動。太極拳動作緩慢、走圓劃弧,屈膝坐髖、重心低沉、前後連貫、連綿不斷,又因太極拳動作溫和,沒有精神及體力上的高度緊張,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是中老年人健身運動的最佳選擇,可以有助於擺脫病態心理,起到輔助治療的功效。

1、端莊平穩

在練拳時,時時式式做到頭端、身正,肩平、腋虛,眉展、胸涵,撥骨、沉肌,提肛、舉尾,吸胯、抽腰,不偏不倚,不搖不晃,上下協調、內外如一,中正安舒,穩如山嶽,動如流水。要心專、神斂、意松。 兩手如同捧著一碗硫酸水,平心靜氣,謹慎小心。練拳如此,做人做事,均應如此。

這樣練拳,明顯能防病治病

2、氣度開闊

在練拳時,頭要與天相融,腳要與地相融,身要與空相融,要三才合一,有氣吞山河的氣魄。要提起精神,時時式式做到松而不懈,柔而不弱。

精神要足活,心胸要寬暢。拳論曰: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處在任何場合,面對任何人群,遇到任何情況,處理任何複雜事物均應如此。

3、單腿負重

在練拳時,身體的重心要完全垂直在一條腿上。用一條腿支撐全部體重,另一條腿能抬而不抬,只起斜撐和拉縴的輔助作用,不分擔體重,這是吳式太極拳一個最重要的特徵。單腿負重,是要求建立在虛實分明的基礎上的。

這樣練拳,明顯能防病治病

各式太極拳都強調練拳時要中正安舒”,但怎樣才能做到式式處處中正安舒”?吳式太極拳認為必須學會在動、靜,開、合的每一瞬間,都能做到單腿負重 ,獨立自主,不偏不倚。

4、虛實分清

吳式太極拳是虛實分得最為清楚的太極拳,它不但要求兩腿在每個動作中單腿負重,虛實分清。還特別強調每個動作都要注意分清上下肢的虛實,也就是拳論所說的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即當左腿負重時,左手為虛手,右手為實手,右腿為虛腿;當右腿負重時,右手為虛手,左手為實手,左腿為虛腿。實者靜,為陰,為服從;虛者動,為陽,為主導。只有上下左右虛實分清,重心才能穩健,舉動才能輕靈,發力才能圓整。

這樣練拳,明顯能防病治病

5、立圓為主

吳式太極拳的關節運動強調儘量走立圓,因為立圓運動可以減輕四肢在旋挑移動時,對中心軸的牽拉力,重心穩定;立圓使用的是槓桿原理,可以以小力勝大力;立圓運動所佔空間小。 變化靈活;立圓在前進後退的運動當中是直線滾動或往復旋動,阻力小、速度快、力量大;立圓運動輕靈有趣不易疲勞。

6、按竅運身

在運動時要想穴位,用穴位領著身體走。這是王培生老師的發明,是北派具有王培生老師風格特點的吳式太極拳獨有的特點。練拳時,觀想穴位,不但細膩柔和而且具有明顯的防病治病效果。

這樣練拳,明顯能防病治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