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排名|2018,中國「城市外交」指數排名出爐

统计排名|2018,中国“城市外交”指数排名出炉

版權申明: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统计排名|2018,中国“城市外交”指数排名出炉

人們似乎只知道主權國家的外交行為,而“城市外交”一詞聽來如舶來品。但在中國,它於上世紀70年代在各個地方悄然興起,中國地方城市的對外交往始於友好城市。1973年,天津首度與日本神戶結成友好城市。1979年,廣州與福岡結成友好城市。

據媒體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2月10日,中國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港澳臺)和444個城市,與五大洲133個國家的473個省(州、縣、大區、道等)和1450個城市建立了2154對友好城市(省州)關係。

時至今日,“城市外交”已不限於締結友好城市,隨著實踐發展,它的內涵和外延均有所擴展。

统计排名|2018,中国“城市外交”指数排名出炉

理論上認為,現代外交制度的建立起源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外交。在西方主權國家外交體系建立之前,城市是國際關係中對外交往活動的主體。

19世紀初,拿破崙帝國崩潰後,1814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重新劃分了歐洲版圖,確立主權國家是作為現代外交體系的最基本的行為體。隨後,城市在國際關係中的作用日益減輕,直到全球化時代再度登上舞臺。

目前學術界廣泛接受的城市外交定義,來自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的學者普洛姆(Pluijm)和梅利森(Melissen)。他們認為,城市外交是城市或地方政府為了代表城市或地區的利益,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發展與其他行為體關係的制度和過程。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前會長陳昊蘇曾稱:“城市外交是一種半官方外交,相對於純民間外交而言,它帶有官方色彩;而相對於由中央政府推行的官方外交而言,它又帶有接近民間的非官方色彩。”

在當代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在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環境、流行病和移民等問題上逐漸休慼與共,以城市和地方為代表的次國家行為體變得更加開放併成為積極的行動者。

统计排名|2018,中国“城市外交”指数排名出炉

日前,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比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發佈了2018年《城市對外交往活力指數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綜合社會、文化、經濟與政治四個維度,分析了中國49個主要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GDP排名全國前20位城市等)的對外交往情況,得出綜合排名及四個維度的單項排名。

以下,我們根據各榜單排名,來了解一下在榜城市的“交往力”。

1. 城市對外交往活力綜合排名

统计排名|2018,中国“城市外交”指数排名出炉

中國內地49個城市對外交往活力指數綜合排名

根據《報告》,經濟發展程度是決定對外交往活力的關鍵變量。隨著2018年上半年各城市GDP數據相繼公佈,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城市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以及杭州。

與城市對外交往活力綜合排名相比,這其中存在兩個特例,分別是廈門和武漢。

廈門位列城市對外交往活力綜合排名第九位,但在今年上半年城市GDP排名中僅位列49名。反轉從何而來,或許我們可以從城市對外交往活力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中尋找答案。

城市對外交往活力指標圍繞城市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四大領域的對外交往活力展開。《報告》顯示,廈門在社會和經貿領域表現良好,但文化和政治領域相對落後。

统计排名|2018,中国“城市外交”指数排名出炉

華東九座非省會城市的城市對外交往活力指數

以社會領域為例,國際會議(會展)數是關鍵一環。這對於廈門而言,是明顯的加分項。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廈門舉行,作為中國的主場外交活動之一,開啟了金磚國家合作第二個十年。“金磚效應”帶來了廈門城市國際化水平、國際知名度及影響力的提升,為廈門會展業製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而在經貿領域,廈門作為沿海開放城市,是典型的出口型城市,也是引進外資的產業集聚區。據統計,今年1月至7月,廈門共實現進出口338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佔同期福建省外貿總值的47.9%。

與廈門相反,武漢今年上半年城市GDP排名第九,但在城市對外交往活力綜合排名中卻只拿到了第十六位。根據《報告》,武漢在對外交往活力綜合實力中,最大的短板是經貿領域,該單項指數排名49城中的第23位。

事實上,武漢在對外交往方面正不斷髮力。今年以來,武漢是不少外國政要來訪的熱點城市。1月底的英國首相特蕾莎·梅、4月印度總理莫迪、6月的比利時國王菲利普都將訪華的第一站放在了武漢。

二級指數排名

统计排名|2018,中国“城市外交”指数排名出炉

無論是綜合排名,還是二級指數排名,北京和上海都的領先地位毋庸置疑。因此,其餘城市的表現成了我們關注的重點。

根據《報告》分析,長期以來,我國城市對外交往活力存在東西差距,西部城市由於地理上處於內陸,缺乏東部沿海的有利環境,其與外部世界的溝通相對阻礙更多。

统计排名|2018,中国“城市外交”指数排名出炉

西部與東部城市對外交往活力指數比較

而近些年,隨著對外開放、“一帶一路”等因素影響,中西部地區出現了一批具有較強對外交往活力的城市。

成都就是其中之一,在對外交往活力指數綜合排名中位居第5,在社會領域和政治領域的分榜排名中,均位居第4,是新一線城市中的佼佼者。

作為綜合排名下的二級指標,城市政治交往的指標由外國領導人訪問數量、領館數量、國際組織數量和國際友城數量組成。成都,作為西南地區重鎮,不僅是人口稠密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更是中國長江水路運輸、西南陸路運輸樞紐,擁有大量的人口聚集及便利的交通優勢。

論及領事機構的數量,成都有一個內地領館“第三城”的說法。什麼是“第三城”,就是除了上海和廣州,在成都獲批設立的領事機構數量排在第三位,位列中西部第一位。

據瞭解,成都最新獲批設立的領事機構是奧地利駐成都總領事館,這是2018年第一個正式“開張”的駐蓉領事機構,開館儀式還迎來了兩位重量級嘉賓: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範德貝倫和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目前,外國獲批在蓉設領事機構的數量已達到17個。

此外,作為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西部地區唯一航線覆蓋世界五大洲的機場。目前成都航空口岸已開通國際、地區航線109條,與90個國際、地區城市實現了通航,航點遍及五大洲,平均每週出入境航班達690餘架次。

此外,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也在加速建設,預計2020年投入使用後,將形成年旅客吞吐量逾1.5億人次,年貨運量逾500萬噸。要知道,在衡量社會交往活力二級指標中,國際航班數正是關鍵因素之一。

而在經貿領域的單項排名中,蘇州拿下第三,位列上海、北京之後。城市經貿領域交往活力二級指標主要由進出貿易額、外企數量、合資企業數量等組成。

日前,2017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行榜出爐。作為典型的外貿明星城市,蘇州以2017年實現進出口總值3160.97億美元,同比增長15.5%的成績,排名第四。

根據《報告》,蘇州在經貿領域較為發達,其餘方面相對薄弱。但憑藉經貿實力“一己之力”,在城市對外交往活力指數綜合排名中,蘇州已經拿到了榜單第八。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湯偉曾在《國際觀察》2017年01期上刊文表示,城市外交作為著眼於公共利益和國際行為體構建制度化的對外行為並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交往。

文章表示,上海、約翰內斯堡、孟買等發展中國家巨型城市以紐約、倫敦等世界城市為發展願景,賦予城市外交強大動力。這種政策驅動卻和自身工業化引擎功能造成內在緊張,需要“城市自治”。自治意味著成為獨立政治單元、內部居民融合和外部對市民自決權的承認,目前尚難以實現。城市外交有三類操作模式:國際友好城市、城市協作平臺、與國際組織的交往,都是在提升全球性,卻和本土性產生張力,需要城市、國家、國際間的多重平衡。顯然城市外交不僅僅是總體外交的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