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傳一刻」第194期:徐嘉亮-關於小腸的思考

「真傳一刻」第194期:徐嘉亮-關於小腸的思考

講者簡介

徐文亮,字嘉亮。法律系畢業,教英語五年。自幼練習各門功法,太極拳,刀,劍,棍。九歲,由於練功,接觸儒釋道,並醉心其中。為給母親治病,自學中醫,深感中醫之博大精深,願以畢生傳承弘揚中醫。

中醫家推薦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對於小腸的這個生理功能描述也許你耳熟能詳,但是有沒有想過小腸為什麼能化物?化的又是什麼物呢?小腸主液、手少陽三焦經有個液門穴,它們之間有何關聯?手太陽小腸經上聽宮穴與小腸募穴關元穴、子宮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佛道經典中又是如何認識小腸的呢?且看徐嘉亮老師漫談小腸,一起重新發現不一樣的小腸。

■ 溫馨提示:本文約4795字,閱讀大概需10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講稿實錄 ▽

今天我來分享關於小腸的思考。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我們說“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那麼“化物”化的什麼物?什麼又是物呢?

我們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器和物是屬於形而下層次的,也就是說有形的層次。從陰陽角度來講,陽是無形的,形而上的;陰是有形的,形而下的。從天地陰陽的角度來講,形而上的天為陽,形而下的地為陰,地出五味。所以說化物出焉,化的是什麼物?化的是味,主要就是跟食物的味道有關係,味是從小腸裡化出來的。

小腸能夠化物,為什麼呢?是因為它的火。小腸和心的關係,大家都知道,是心和小腸相表裡。心是什麼?心就是火。既然小腸和心相表裡,那麼小腸也是火,所以小腸又稱為赤腸。是因為有了心火,小腸作為赤腸,所以才能夠化物。

有一句歌訣叫做“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小腸是屬於丙火,心火是屬於丁火。在十天干裡邊,丙屬於陽,丁屬於陰,那麼小腸的火是屬於陽火,心火是屬於陰火。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小腸的火非常熱,它的火要往上走,上奉心火,而心火要往下走,下移小腸。小腸的火如果不夠,就會形成小腸虛寒,因此不能夠化物,就不能分別清濁,也不能主液。

小腸主液與液門穴

我們說小腸主液,小腸主的液是什麼液呢?小腸主要是把食物進行二次消化,精細加工。加工後,一是將部分津液下滲膀胱,一是將糞便傳導給大腸,還有就是精打細磨以後,通過腸壁再次吸收。再次吸收以後,這個吸收的精華就是液。

津和液雖然說都是由水變的,但是它們是不一樣的。中國有個市叫天津,天津背靠北京,人體的穴位也有京門穴、章門穴,從地圖上看,天津實際上是在雞脖子的位置,那麼我們去想,一般我們講口中有金津玉液,道家修煉的時候,舌頂上顎,口中生津,津就是唾液,這是養生最好的東西。所以說,

津屬於氣的層面,屬於陽的層面,是氣化而來的;而液屬於重濁一點的層面,是由飲食水谷而來。

有一個穴位叫液門穴,液門透中渚,清火。液門穴是在哪一條經呢?實際上在手少陽三焦經。而小腸主液,這裡邊有什麼樣的玄機呢?是否說明手少陽三焦經氣與手太陽小腸經氣相通呢?我進行了一個思考,結論就是它們確實相通,而且不僅僅是手少陽經氣與手太陽小腸經氣相通,足少陽經氣也與之相通。因為手少陽和足少陽,同稟少陽之氣。

有一個證據在什麼地方呢?就是聽宮穴。聽宮穴在手太陽小腸經耳窩的地方。聽宮即是能聽到聲音的宮殿,它是手太陽小腸經的一個穴位,同時又是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交匯的地方,三條經脈交匯更加證明了少陽經氣和太陽經氣是可以相貫通相交匯的。

上有聽宮,下有關元子宮

那麼我們看,聽宮穴是不是特別像我們的小腸上的肚子?耳朵我們都應該瞭解過,像一個倒著的嬰兒,耳垂像頭,耳朵尖像屁股,耳朵眼這個地方剛好就像一個蜷縮的小孩子肚子的地方,

聽宮穴的位置剛好就在腹部這兒,這是取類比象的思維。如果一個人聽力不好,我們一般從腎虛去論治,或者從肝膽火去論治,有沒有想到是因為小腸火不足或者是小腸火太旺?其實這兩者都有可能,因為少陽經氣和太陽經氣是相通的。所以我們要多想一想,從三陰三陽的角度去出發,再進一步的思考。

我們小腸就是在腹部,這裡還有一個和小腸相關的穴位叫什麼?關元穴,小腸經的募穴。所謂關元穴,就是把人的元氣關起來的穴位。既然小腸的位置和耳朵上聽宮穴位置的重合了,所謂“上有聽宮下關元”,從整個人體來講,在腹部的關元穴,把它按比例微縮,縮小到耳朵,就是成了聽宮穴了。

再進一步想,因為腎開竅於耳,所以聽宮我們也可以叫做腎宮,進一步也可以說它是子宮。宮就是住的房子,子宮就是胞宮,上面有個聽宮穴,下面就有子宮相對應。所以說子宮這個地方,和聽宮穴、關元穴是不是完全相通?我認為是可以的。

大家可以去臨床驗證,如果耳朵出了問題,你不扎聽宮,扎關元也可以;如果子宮出了問題,不扎關元,在聽宮治療也可以。所謂上病下治,陰病治陽。

唇厚,人中長,以候小腸

剛才我們一起分享了關於小腸主液的內容,由此想到液門、中渚。液門屬於三焦經,由此引申到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聯想到少陽經氣和手太陽小腸經的太陽之氣相匯合,聽宮以及子宮、關元之間的關係。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在《千金要方》裡孫真人關於小腸的論述。在《千金要方·第十四卷·小腸腑脈論第一》中有一句話說,“唇厚,人中長,以候小腸”。

唇厚,就是說嘴唇厚,而我們都知道,脾開竅於唇,我們從唇的顏色可以瞭解脾胃,尤其是脾。那麼書中說“唇厚,人中長,以候小腸”是什麼意思?在我們的經絡學說裡邊,有一個臟腑表裡相通理論,比如“心與小腸相表裡”、“肺與大腸相表裡”,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理論,叫做“臟腑別通”理論,它在“董氏奇穴”中運用得比較多,一般並不常用,但是掌握了這個“臟腑別通”理論,對於拓展中醫思維、臨床提高療效非常重要。比如,脾和小腸別通,這就是“臟腑別通”理論裡邊講的。所以說直接觀察一個人的嘴唇,就可以間接觀察他小腸的問題。

那“人中”是什麼呢?實際上我們大家都知道,“人中”可以去診斷人的婦科的問題、子宮的問題,在《麻衣相術》、《水鏡神術》都提到這個問題。“《麻衣》相男《水鏡》相女”,在《麻衣相法》裡邊主要是看男人,《水鏡神術》裡邊主要是看女人,它們都是相法的書,我們中醫也主要是看象,看面象、手象、舌象、脈象等等的各種象。整張臉從上到下,印堂就是肺,山根是心,再下來就是肝、脾、子宮、生殖器。剛才我們說用耳朵可以模擬全身的信息,那麼同樣,也可以把全身的信息微縮到一張臉上。所以我們看人中就可以看出她的子宮問題,可以看出她的小腸的問題,這和子宮、關元的道理是一樣的。子宮出了問題,在她的人中就會有一道裂縫,尤其有一些女性,她一笑人中這個位置就露出一道褶子或是一道橫紋,那麼她的婦科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如果一個人的人中深而且長,說明這個人呼吸深長,命門火比較足,這個人體格健壯,體質比較好;如果人中短而且淺,這個人“命”不好,我們只是從醫學上講,不講算命,不講命理,主要就是說這個人先天的稟賦就不足,容易生病。

如果看到一些人,人中和上嘴唇往外翻,這個就更不好了,至於怎麼不好,如果從命理來講,那麼這是屬於貧賤,容易多病多災的象。大家可以去觀察一下非洲黑人的面相,他們很多是嘴唇很厚,而且有一些唇是上翻的,雖然說臉很大,但是人中和上嘴唇很短。關於這一段話,我們就到此為止。

小腸與五臟關係密切

我們再往下看,《靈樞·四時氣篇》有“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邪在小腸者,連睪系,屬於脊,貫肝肺,絡心繫”。“少腹”就是小腸的部位,“控睪”就是控制睪丸,“邪在小腸者,連睪系”,“系”是什麼?一個系列,睪丸是足厥陰肝經所過的,所以小腸和肝相通。“屬於脊”,“脊”是什麼?脊是後面的脊椎,所以它又和腎相連。“貫肝肺”,和肺相聯,“絡心繫”,和心相連。除了和心、肝、肺、腎相連,小腸又和脾相別通,所以它與五臟——心、肝、脾、肺、腎全部貫通了。小腸募穴在關元,關元這個位置下是什麼?就是子宮——婦人子髒,那麼又“控睪”,睪丸裡邊藏儲著的是生殖之精,所以小腸和這個臟腑的聯屬關係是非常重要、非常密切的。

“腎火生脾土”:命門火與小腸火

我個人認為,以及在臨床中的驗證,所謂的脾——中焦中土,實際上應該包括小腸,小腸是非常重要的。臨床上說脾虛,光是脾的問題嗎?可能光說脾還不夠,還要說一說小腸。因為脾的火是從哪來的?我們說“心火生胃土,腎火生脾土”,這個“腎火生脾土”實際上一部分來源於小腸火。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小腸是丙火,丙是陽火,心是丁火,是陰火,所以小腸是與天陽相通的。人的根在什麼地方?人的根是在天上的,人的頭頂腦部是根。人頂天立地,天地合氣,化身成人,《內經》裡邊講的“人懸命於天”不是白說的,“懸命於天”,“命”是懸起來的,在天上。丙火來自於天上,所以小腸火就來自於天上的火。

“腎火生脾土”,一部分來源於命門之火。命門之火是無形之火,陳士鐸在《外經微言》的《小心真主篇》和《命門真火篇》中談到命火是什麼火。我們看《命門經主篇》,“人先生命門,而後生心。故心得命門,而神明應物也,肝得命門而謀慮也,膽得命門而決斷也,胃得命門而受納也,脾得命門而轉輸也,肺得命門而治節也,大腸得命門而傳導也,小腸得命門而布化也。”小腸的布化就是靠命門之火,如果沒有這個命門之火,它怎麼去布化?所以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命門之火是先天一氣的真火。而小腸之火是不是後天的真火?我們可以再去思考一下。

先天火、後天火,這兩個火要合成一火,先天的火作用在後天的火上,小腸才能夠運化,小腸的火才能夠生脾土,所以所謂的“腎火生脾土”,實際上就是小腸火和命門火相結合、運化。要是沒有小腸的火或者小腸火不足,而命門火又不足,那不就是宮寒、腸胃虛寒嗎?所以附子理中丸為什麼加附子?絕對不僅僅是溫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要溫小腸。

我們可以去思考,如果睪丸出了問題,我們說有七疝八瘕痛引睪,對不對?有一個治疝氣的方子叫做天台烏藥散,為什麼要用天台烏藥?烏藥是疏肝行氣、散寒止痛的。實際上這裡面還是有小腸的問題,從治肝的方法,用疏肝的藥、用暖肝的藥,可以去治小腸。孫真人已經完全意識到這一個層次的問題,所以用天台烏藥這一味藥去治療小腸的疝氣,在《海上方》裡面有記載,大家可以去網上搜一下。

如果我們小腸不通,小腸有積滯怎麼辦?《傷寒論》裡有一個方子叫做桃核承氣湯,包括承氣類的方子。子宮裡邊有瘀血,是不是也可以從小腸這邊來去立論?我覺得完全是可以講得通的。

印度佛法相印證,道教煉丹同作參

上面是從中醫的角度來講這個小腸,我們還可以從印度醫學的角度談,印度醫學實際上就是跟佛經有關係了。佛經上說,人體是由三十六樣東西湊攏來的,分成三類。哪三類呢?外相十二、身器十二、內含十二。外相是什麼?毛、發、爪、齒、眵、淚、涎、唾、屎、溺、垢、汗。身器是什麼?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內含十二是肝、膽、腸、胃、脾、腎、心、肺、生髒大腸、熟髒小腸、赤痰、白痰。非常有意思的是,佛經把大腸和小腸分為生髒和熟髒,以生熟來劃分,而且不認為是腑,認為是髒。熟髒小腸,就說明小腸要熱,它要化物。什麼才能化物?一定是火。人死了以後,萬物都被火來化。水能不能叫“化”?水不叫“化”,水叫什麼?“腐”。我們說腎水其味為“腐”,腐爛的“腐”。水是腐萬物的,火是化萬物的。

關於小腸,其實還涉及到道家煉丹的問題。道家把人體分為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實際上是我們的泥丸宮,也就是大腦裡邊的髓海了,中丹田就是膻中氣海,下丹田是血海,是子宮深處,其實就是在小腸這個部位。所以經常要用雙手捂著小肚子,溫養丹田之氣,就是讓小腸有足夠的火力能夠化萬物,生生不息。實際上,我們的任脈、督脈和衝脈三脈都在小腸這個地方匯聚,所以說小腸和命門一樣重要,是完全不為過的,因為它是三脈的交匯,也可以說是三江源的源頭。

如果說從修煉上講,從小腸下手,就是從有下手,從有到無,從後天返先天。從後天返先天的意思,就是從下丹田入手,從小腸入手,溫暖丹田,溫暖小腸,守著關元,把元氣關起來,然後激活小腸的熱量,能量滿了以後,它就能夠往腎間動氣命門真火處源源不斷地灌注。小肚子溫暖起來以後,就有一股熱量從尾閭穴、長強穴一路沿著督脈上升,到夾脊上玉枕,從人中落下來,舌頂上顎搭鵲橋,就有了滿口金津玉液,這就是小腸火充,然後再把這個金津玉液嚥下去,滋養小腸。在《周易參同契》中就有這麼一句話,“三光陸沉,溫養子珠”。關於後天返先天,所謂的“河車運轉”,我已經給大家把關竅點破了。

結束語

以上是我對小腸的思考,作了一個總體論述。因為時間的原因,也限於個人的水平問題,今天就講到這兒。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繼續去做一些研究和考證。非常感謝大家。

「真傳一刻」第194期:徐嘉亮-關於小腸的思考

整理校對:采采 杜毓潔 陳劍城

審核:徐嘉亮老師

· 本文根據徐嘉亮老師2017年5月在國醫學館的講課錄音整理,由“中醫家”協助整理編校。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

· 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