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與太姒鐫刻琴瑟之好的詩句

“琴瑟之好”這個成語,如今用來比喻夫妻情投意合,感情和諧。這麼美的成語源自哪?說的是誰呢?“琴瑟之好”源自《詩經》中一首情詩《關雎》,描述的是一對周原夫妻——姬昌和太姒。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能冠於三百篇之首,《關雎》的分量不輕,它描述的愛情澄澈美好:“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採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描述了令人嚮往又有節制禮儀的愛情。

《關雎》與寶雞有什麼關係呢?《詩經》中的《周南》《召南》《秦風》等產自岐周,《關雎》是《周南》中的篇目,是一首產自周原的愛情詩。詩中的君子是姬昌,淑女是太姒。姬昌勤政愛才,施行仁政,是周王朝崛起的至關重要的部族首領,這位幹大事的人,也有兒女情長的時候。年輕的姬昌喜歡上了一位“淑女”,滿心愛慕,白天黑夜都在思念她,輾轉反側不能入睡,一心想去追求她,想要奏琴瑟去親近她,敲鼓樂去取悅她。如此炙熱的愛情是對哪位姑娘呢?她是莘國姒家姑娘,莘國位於今天的渭南合陽,人們用“俔天之妹”形容這位姑娘的容貌,意思是長得跟仙女一樣。太姒也很能幹,善於紡織,紡的線細而勻,織的布平又展。最重要的是太姒有淑女的美德,她對有困難的人懷有仁愛之心,樂於助人,尊敬自己的女老師,對待老師很親善。

太姒的好名聲像酒香一樣瀰漫開來,引起了青年姬昌的注意,他派人去打探,果然太姒格外優秀。合陽民間傳說,在相思之情的催促下,姬昌去往洽川追求心愛的姑娘,兩人以禮相見,情投意合,姬昌成功贏得了姒家姑娘的芳心,並取得雙方父母的同意。

姬昌迎娶太姒的婚禮在渭河邊舉行了,大河寬闊,河上無橋,為了讓心愛的姑娘過河,姬昌命人將舟船連接起來,併到渭河邊迎親,娶回了太姒,人們稱讚他倆的婚姻是“天作之合”。一首《關雎》把姬昌的心理變化生動勾畫出來:沒追到愛侶時輾轉難眠,追求到姑娘時琴瑟友之。從關注到愛慕,再從思念到追求,從兩情相悅到婚姻美滿,姬昌與太姒的愛情有禮有節有浪漫。(張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