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华坪:喜看煤城“黑”转“绿”

本报记者 王冰报道

刘光亮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他承包的1000多亩黑煤矿山种下的芒果树已有部分挂果,预计今年有200多万元的收入。已年过六旬的刘光亮现在很少回城里的家,他在山上新修了一处院落,院内是各色花草盆景,院外是大片的芒果树和花椒林。微风吹拂,满院飘香。

“农业赚钱虽然没有挖煤来得快,但收益稳定,没有风险。以前干煤矿,每天夜里听到电话响就会惊出一身冷汗,害怕出事故。现在吃得好,睡得香,活得踏实。”刘光亮是云南省华坪县兴泉镇兴文村村民,以前是一个煤老板,如今已成功转型发展农业。

华坪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2013年产煤高峰期,全县财政总收入70%以上源自煤炭产业。“一煤独大”导致该县经济抗风险能力很差,煤市一波动,经济就“感冒”。2014年以来,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和煤炭产业政策调整,全县经济断崖式下滑。

面对困局,华坪县立足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优势,成功打造有机晚熟芒果、优质花椒、特色蚕桑等一批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闯出了一条“黑”转“绿”的产业转型发展新路。

华坪县委书记余丽军表示,对于长期依赖煤炭的华坪而言,去“黑”增“绿”是一种阵痛,转型过程举步维艰。“但不管有多难,华坪都会想方设法让‘黑色经济’变绿色经济,扎实抓好芒果、花椒、核桃等生态产业提质增效,高标准建设全国绿色有机晚熟芒果示范基地。”

华坪县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煤炭行业去产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性措施,有序引导年产30万吨规模以下煤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县煤矿由2013年的80对“减”到39对。政府搭平台、给政策、优服务,煤矿老板转思路、换形式、扩范围,转岗矿工丢下煤锹,拿起锄头种芒果,昔日煤山披绿衣,荒山变青山。

“我们不能再破坏生态,吃子孙的饭了。”干了26年煤矿的吴朝顺一次性卖掉3个煤矿和1个洗煤厂,转型发展芒果加工产业。现如今,他的芒果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4万吨,解决了近百名群众的就业问题。

在华坪,像刘光亮和吴朝顺从“煤老板”变身“果老板”的还有很多。全县有25家煤炭企业成功转型,带动农民新增芒果、花椒等绿色生态产业种植面积2.1万亩,带动就业3000人。工商数据显示,华坪县100家芒果公司有一半由煤炭老板注册成立,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

为保障果农利益,华坪县在全国率先开展芒果种植业保险试点,坚持以亩定费、财政补贴、果农承担、一年一保,降低了产业发展风险系数。建立芒果专家工作站和“农民田间学校”,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充分发挥“土专家”“洋博士”的示范作用,让产业带头人当教员,果农不但能听能看,还能动手学。

种芒果很赚钱,华坪人都知道。全县4600多名煤炭运输驾驶员、4.6万多名煤矿相关从业人员成了“新果农”,他们的腰杆直了起来,腰包鼓了起来。2017年,全县以芒果、花椒、核桃、茶叶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到120万亩,其中芒果种植20.3万亩,居云南第一、全国第三。果农年收入20万至30万元的有817户、30万至50万元的有298户、50万至100万元的有96户,全县11332户芒果种植户鲜果销售收入达6.6亿元,户均收入5.8万元。

经历转型阵痛之后,华坪县“黑”转“绿”美丽嬗变,绿色生态产业“破茧成蝶”,产业效应、生态效应和民生效应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