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模型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一種詭異的食物——切糕。

為什麼切糕賣不出去?

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因為坑人啊!

沒錯,但是在這個坑人背後,有著深刻的道理。

切糕賣不出去,賣不長久的原因,是切糕違背了多次博弈的基本要求。

什麼是多次博弈的基本要求呢?

我們通過上次節目留下的尾巴——囚徒困境,來把多次博弈講清楚。

兩名囚徒被隔離審訊,如果兩人都坦白罪行,將會被判刑6年;

如果兩個人都不坦白,那麼各自只會被判刑一年;

但,一個人坦白,另一個人不坦白,結果就是坦白的人當庭釋放,不坦白的人被判20年。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囚徒,你會怎麼辦呢?

我想,經過思考之後,大部分人都會發現一件事情,如果我守口如瓶,但是對方坦白了,那麼我將損失巨大。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我得坦白,因為信不過對方啊!

沒錯,實驗結果就是大部分人都選擇坦白。

囚徒困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在博弈中,互不信任,互相算計,或許利益虧損,將會更大。

而多次博弈的基本要求,就是兩個被我們說爛的字——誠信。

讓我們回到切糕為什麼賣不出這個問題,或許大家就可以想得清楚了。

賣切糕的小販選擇“單次博弈”,一次就想賺個大的。

但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失去了下一次和對方交易的機會,從長期來看,虧的更多。

舉一個例子:

我前幾年去爬了華山,大家都知道,爬山是非常耗體力的,需要大量的喝水,但是包裡又放不了太多的水。

這時候就催生出了一些小販,在山上賣水賣西瓜。

每隔一段路,都會有小販在叫賣,越往上走,水就賣的越貴,甚至到了最高處,一瓶水要賣70塊錢。

為什麼他敢賣的這麼貴?

因為他知道,可能你這一輩子就來爬一次華山,買一次水,所以最佳的方案是單次博弈,一次賺票大的。

可是,你樓下的超市就不敢把東西賣貴,一定會按照標準價賣,甚至關係好了還給你打個折。

為什麼?因為他必須選擇跟你多次博弈,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否則,一次賺票大的,結果就是不會有人再來這家超市。

那多次博弈的策略是什麼呢?

方法論就一句話:以牙還牙,以善待善。

這句話裡蘊含著人性的深意。

在多方的多次博弈中,一旦你博弈次數較多之後,大家就都發現,只要跟你好好合作,你就絕不會背叛,但只要跟你耍小心思,就會立馬被你報復。

這個規則簡單,好理解,所以會吸引非常多的人跟你友好合作,同時,也不背叛於你。

而那些在多次博弈中見錢眼看,背信棄義的人,往往別人與他周旋也非常謹慎,這種人,反而易在博弈中失利。

難的不是守信,而是一直守信,難的也不是一直守信,而是能夠看到更加長遠的利益。

最好的協同關係,就是互相信任,互相貢獻價值,互相讓利。

貢獻價值和讓利越多的人,越容易成功。

幫助別人是最好的成功方法,這句話可不是雞湯,而是規律和方法論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