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十四五歲還在發育,就得把自己嫁出去,你知道原因麼?

關於娶妻生子這件事,中國古代一直都非常重視,中國古時候就有很多有關結婚成家一類的說法,還流傳了好多的名言,表達了人們對於婚嫁這種事的看重。可以說,傳宗接代在古時候絕對是一件頭等大事,畢竟古人的宗族觀念很強,而且無後這種事非常糟糕,所以每家每戶都不希望自己家發生這種事。

古代女子十四五歲還在發育,就得把自己嫁出去,你知道原因麼?

現代有很多人都晚婚晚育,甚至到了家裡人“逼婚”的境地,這也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畢竟,現代人的觀念和舊時有了很大的區別,在成家這方面,想到的往往和父母這一輩的人們有很大差別,所以有些年輕人在結婚這件事上一點都不急。

不過,古代人在結婚這方面可是相當積極的,不僅要比現代人主動,而且結婚年齡方面也要提前一大截。現代人結婚年齡一般在二十五六歲左右,有的地方可能更早一些,不同的地域有差別。但在古代,結婚年齡絕對超乎你想象,據記載,古代女子在十幾歲就可以成婚了。

古代女子十四五歲還在發育,就得把自己嫁出去,你知道原因麼?

比如在西周的時候,女子一般可以在15歲出嫁,也可適當延遲,但最奪只能到20歲,也就是說,在20歲之前,女子必須把自己嫁出去。古代女子地位比較低,而且父母之命,兒女也不敢輕易違逆,所以一般這個年齡段的女子,都會被嫁出去。

後來隨著朝代更迭,結婚年齡也都有過提升或者降低,但大多不會太晚,相對於現代的婚嫁年齡來說,都是非常早的。在現代人看來,十四五六歲的女子,頂多還是個正在發育的孩子。那麼,為什麼古代男子會娶這些年齡階段的女孩做妻子呢?當然不是戀童癖,古人在這方面的倫理道德還是有的。其實原因大家都瞭解一些,只不過讓人很無語。

古代女子十四五歲還在發育,就得把自己嫁出去,你知道原因麼?

眾所周知,古代朝代更迭頻繁,基本過個幾百年安生的日子,就可能會爆發戰亂。戰爭中受害的還是百姓,兵員從百姓家庭中徵調,軍餉吃緊的時候也會從老百姓那裡得來,總之,戰爭中最倒黴的還是百姓。

一場戰爭結束,必定會造成人口削減,嚴重的情況下,剩下的人口都不足以發展生產和戰後重建。所以快速提升人口,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統治者當然希望人口越多越好,畢竟古代一個國家的國力強盛程度大多時候都和人口直接掛鉤。

古代女子十四五歲還在發育,就得把自己嫁出去,你知道原因麼?

這樣看來,古代男子娶14歲左右的女子,早一點結婚,就可以實現提前生育人口,甚至多出一代人。所以,古代實行這種“早婚”的政策也是一種無奈之舉,讓人很無語。畢竟為了發展需要,而且生產力低下,人口自然是越多越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