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被殺前靠近一屍體,還把箭插到屍體上,後70多家仇敵被誅殺

中國戰國時期有很多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當時的時代是一個動亂的時代,各國連年戰亂,社會動盪不堪。雖然社會現狀比較嚴峻,但同時這個特殊的時期,也給了不少有能力的人發展空間。就比如當時那些擁有特殊才能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等人,這些人一度活躍在戰國時期,各為其主,甚至對歷史演進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大將被殺前靠近一屍體,還把箭插到屍體上,後70多家仇敵被誅殺

其實在那個時期,很多人都是飄忽不定的,尤其是身為臣下的那些有才之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君主的關係,比如君主在用人方面很謹慎,有些君主甚至會用冷落臣下來打擊和削弱他們,從而鞏固自己的政權。還有一個可能就是這些能人本身的原因,抱負得不到施展,只能另尋主子。

大將被殺前靠近一屍體,還把箭插到屍體上,後70多家仇敵被誅殺

吳起,這個人就是一個典型的這類人。相信很多熟知戰國史的網友都對這人有一些瞭解,此人在他一輩子的從政生涯中,先後為三個國家做過事,至於他為什麼這麼頻繁更換主子,其實也和他的個人能力有很大關係。

吳起是一個軍事天才,同時也是一個卓越的政客,他既有能力改革,也有實力指揮軍隊打贏勝仗。這個人彷彿就是為戰國這個時代而生,但終究也只是個臣子,君臣關係的複雜使他十分疲憊,最後,他也是死在了自己的赫赫功勞上。

大將被殺前靠近一屍體,還把箭插到屍體上,後70多家仇敵被誅殺

吳起給魯國做事時,由於妻子是齊人,為表忠心,居然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後來雖然被重用了一段時間,但最後還是遭人懷疑,不得不離開了魯國,投奔了魏。

然而在魏國也沒能好過多久,雖然也為魏國立下不少功勞,但後來卻遭到冷落,遠大抱負得不到施展,只好離開了魏國。

大將被殺前靠近一屍體,還把箭插到屍體上,後70多家仇敵被誅殺

之後他到了楚國,楚王憐惜他的才能,十分器重他,還給他大官做,讓他作為大將帶兵打仗,為楚國效力。吳起很是感激楚王的知遇之恩,便奮發圖強,一心想要振興楚國,還積極變法,楚國實力逐漸強盛。

好景不長,楚王駕崩,吳起沒了靠山,楚國的貴族階層忌憚吳起的功勞太大會危害到他們的利益,於是設計殺害吳起。吳起被突然發動兵變的貴族們圍困,還在混戰中被箭矢射傷。當時楚王的屍體在吳起旁邊,他於是躲到屍體邊上,忍痛將身上的箭矢拔出,插在楚王屍體上,並且高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

大將被殺前靠近一屍體,還把箭插到屍體上,後70多家仇敵被誅殺

吳起深知自己在劫難逃,但臨死前也要讓這幫貴族得到懲罰,當時楚國的法律規定破壞王的屍體是一樁大罪,當誅滅三族。所以貴族也不能例外,畢竟褻瀆了楚王的屍體。吳起雖然被貴族殺死,但後來的下任楚王登基後,便下令將那些起兵的貴族一概處死了,而且受牽連的家族有70多家,這些家族被滅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