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在家找到明朝聖旨,專家勸其上交,卻得兩個字答覆,專家懵了

中國古代的皇權在統治者心目中極其重要,皇帝是全天下人的“主子”,可以說幾乎掌握著所有人的命運。不過事實上,皇帝雖然有這麼大的權利,但具體實施起來卻還會有一些困難的。比如傳達信息這種常見的事,在古代就頗為費勁,因為古人的科技水平極其有限,不像現代的信息時代。

皇帝如果要下達一項重要命令到地方,那就需要專人派送這份命令。古代皇帝說話也需要十分謹慎,畢竟地位不一般,“金口玉言”來形容毫不過分,皇帝一旦說出了某句話,一般都會被執行下去,這就是所謂的“君無戲言”。

老農在家找到明朝聖旨,專家勸其上交,卻得兩個字答覆,專家懵了

伴隨出現的是一種叫做“聖旨”的物件,這是承載著皇帝旨意的一種卷軸類文件,往往都裝幀得十分華貴,並且都是由皇帝親自參與“錄入”和最後硃批的。

在電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太監等執行官員拿著這種東西出入皇宮,凡是見到聖旨的人,都需要行跪拜禮,幾乎和見了皇帝一樣。由此看來,聖旨的地位就如同皇帝的言行一般,受到臣子的敬畏,皇帝想要某件事,就會由聖旨去代替他傳達自己的意志。

老農在家找到明朝聖旨,專家勸其上交,卻得兩個字答覆,專家懵了

很多人可能都以為聖旨這種東西里現代人很遠,畢竟已經是古物了。但在河北的一個老農家裡,就曾經收藏著這樣的一副聖旨。並且後來專家得知後,還做老農的工作,希望其能夠上交。

原來,這個老農在打掃舊屋子的時候,發現了一種類似“卷軸”的東西,包裝得非常嚴實而且精美,看起來像是精心包裝的。老農好奇,便打開了仔細瞧,結果卻有了驚人的發現,原來這是一份聖旨!這是自己的祖上留下來的,為了防止損壞才裹了這麼厚實的包裝。

老農在家找到明朝聖旨,專家勸其上交,卻得兩個字答覆,專家懵了

其實被認出來也不奇怪,畢竟這種東西的辨識度還是相當之高的,況且這些年的宮廷劇中,聖旨的出場鏡頭也很頻繁,老百姓對於聖旨的外觀早已瞭然於心了。

這個老農也是很興奮,於是就和周圍的人說起了這事,久而久之,這事就傳到了專家們的耳朵裡。專家們迅速趕到了,並且還對聖旨進行了鑑定,確認是真實的,而且還是明朝時期的。專家非常激動,便開始做老農的工作,希望他將聖旨上交,畢竟這件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老農在家找到明朝聖旨,專家勸其上交,卻得兩個字答覆,專家懵了

但老農卻十分耿直,拒絕上交,而且他還回了專家兩個字:憑啥?這兩個字將專家一下子問懵了,畢竟這是別人老祖宗留下來的,怎麼說也算是人家的“傳家之寶”,而且一直保存在這家,所以老農的反問也是合情合理。自家的傳家寶,當然可以由自己來支配了。

大家對於老農的做法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