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神池九仁村弘揚關公文化因勢利導與時俱進開啟村風文明新生活,從2015年該村舉辦首屆關帝廟會至今年第四屆關帝廟會,已連續成功舉辦四年。一屆接著一屆辦,沒有中斷堅持延續,辦的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熱鬧,一年比一年有影響,並逐漸成了村民一年中不可或缺甚至不亞於中秋節和端午節等傳統大節的一個特別小節。雖然是小村小事,卻承栽鄉風民俗文明大話題,值得研究有待推廣。

每年入伏之後立秋之前,正好迎來了該村一年一度的關帝廟會。此時此地,紅男綠女齊聚,商賈雲集小村,香客蜂擁而至,關帝廟上香火旺,堪稱村裡一年中最為壯麗的人文景觀。真可謂:睡起秋聲無覓處,滿村關公月明中。如何使中國古老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發揮其特殊價值?讓萬世人極、超越國界的神祗關公,成為浸潤中國鄉村文化的積極因素,是山西省神池縣大嚴備鄉九仁村一些有識之士發起修復籌建已有600年曆史的本村關帝廟,並從2015年起每年自發組織舉辦多屆關帝廟會的動因。

因關公有“華夏武聖”之名,今年村裡的第四屆關帝廟會就定在八一建軍節之際8月2日至4日在九仁村隆重舉行。縣裡的道情劇團文化下鄉演出三國關羽戲,久符盛名的本村白家拳現場表演,神池縣城裡的曳步舞團和吳二風舞蹈隊專門專程從城裡趕到村裡來演出助興,曾在《走進大戲臺》獲得一等獎的九仁村籍青年女演員鄭美英年年廟會為父老鄉親登臺獻唱,周邊村莊村民也趕來參加廟會,加之天氣風和日麗,村裡今年又修起月亮湖、翡翠湖、水泥硬化了街道,和尚居士廣傳積德行善的盛世和諧經,使得小村內外商賈齊聚香客甚多人頭攢動,香火旺盛,形成九仁村一年中最為宏麗的場景。

“文有孔夫子,武有關公爺”,“當時義勇傾三國,萬古祠堂遍九州”,“廟宇盈寰中,姓名走婦儒”,由此可見關公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關公也是我國唯一為儒釋道三教共尊之神。

九仁村是距離神池縣城西北角的一個偏僻小村,自古民風淳正,人喜習武,農勤勞作,生活豐盈,人傑地靈,小村因儒學九仁得名。近年來得益於神池縣、鄉政府發展新農村的好政策,縣水利局幹部駐村扶貧成效明顯,村裡方方面面更是長足進步。村民不但耕田養羊解決了溫飽,而且文德為重、省吃儉用培養出不少人才,光博士、博士後就有5名,大學生23名,一個百、十口人的小村依據人口多少比例來計算,出了這麼多人才,很了不起。關公文化的忠義誠信,精忠報國精神和操守,更是該村600年來經久不衰,穩定發展的基石。這個村子在600年前就建有關帝廟,當時狀況除了傳說和古遺址,已無更多的考證。但是如今村裡稍微懂事的兒童都能朗朗上口誦讀“忠義”二字,都認識“紅臉關公”。這樣的情形和村裡頭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能打拳會弄武強身健體的鏡頭其它村裡卻很少見,這種有別於全縣其他村莊的特殊村風卻是事實。事實上,翻閱《神池縣誌》就可得知,這個小村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是聞名全縣的武術之村,清朝九仁村白拳師行俠仗義一人擊到十幾人威震朔州城車馬店當時縣誌都作真實記載。當代更是教育興村的典範,天津大學河流海岸工程泥沙研究所所長、天津大學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學科設崗教授、博士生導師白玉川就出自該村,可見關公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和有形的肢體武術動作,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九仁村人,這種古老的關公文化以強大的滲透力、輻射力、影響力,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使村風文明推動著九仁村村興人旺,村富民強。只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村民賦予關公精神新的文化內涵,他們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村民在生產創新、勞動創造中堅守關公文化的精隋來結合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村情來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人性化,讓村民盡享傳統關公優秀文化的基因,促進全村經濟文化發展實現更好水平。

九仁村關帝廟,僅是一座小廟。但卻是一處“忠義仁勇”盡顯家國情懷的教化場所,是一處牽扯鄉愁、再聞鄉音、體現鄉親、關乎鄉情、促進村風文明的山村小廟,堅持延續舉辦關帝廟會,使文明代代傳承令人欣慰,頗有感慨!

以村風文明之“魂”,引全村振興之“路”,成了記者和村裡鄉里縣裡有識之士共議的重頭話題。

從全國層面來說,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基於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農業農村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實際的深刻洞察,著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戰略安排,富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深遠前瞻性。九仁村作為山西省神池縣一個小之又小的小山村,只有順應大勢跟著黨走,才能與全國接軌,不被淘汰經久不衰。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的“20字方針”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記者注意到,這“20字方針”有四句話已經根據新情況進行了調整,唯獨重提“鄉風文明”,可見立意更深、內涵更豐、站位更遠。因為中國是農業大國,有8億農民,所以說“鄉風文明”無論對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都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戰略意義。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現代化戰略總體佈局在鄉村的具體體現和內在要求,鄉村振興同樣要著眼於鄉村產業、生態、鄉風、治理、生活這五個方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戰略佈局,全方位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另一方面,鄉村振興不僅是鄉村經濟的振興、生態的振興、社會的振興,更重要的是鄉村文化、教育、科技的振興,是農民道德素養的提升、鄉村各種不良風氣的堅決抵制,是要鑄就農民的共同精神家園,讓廣大農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九仁村作為全國農村中的一個小村,村黨支部引導村民刻領會十九大精神,結合全村實際情況,在村裡產業和村風文明建設等幾個方面上下了功夫。關帝廟會延承的正是滿滿的正能量,村民不僅要在土地上刨鬧票子,而且在精神上更要永遠不落步子,因此,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村風文明不僅是中國整個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所在。

傳統關帝古廟會在新時代是如何推進村風文明建設的呢?

山西省神池縣大嚴備鄉九仁村全村382人,耕地7600畝,貧困人口90人,針對村情村裡首先是立足新要求。在實際工作中,他們根據新形勢中村裡產生的新矛盾提出的新要求,在充分掌握和深刻認識當前村裡的社會風尚、村民素質、文化建設等方面存在問題的基礎上,以精神扶貧為根本以有形的關帝廟會為載體注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積極回應全村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其次是抓村風文明來激發村民內生動力。九仁村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得怎麼樣,說到底,關鍵是看全村農民群眾生產上種地養畜鬧下鬧不下好光景?生活上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程度高不高?關公文化數百年的文明積澱,決定了村民蘊藏著建設村風文明的巨大能量,但目前尚未完全釋放出來,也沒有在很大程度上變成建設村風文明的內生動力。因此,藉助優秀關公文化提高村民素質提振脫貧士氣和信心,激發廣大農民自覺參與鄉風村風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村民與村支部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團結協作,義務出工出勞力修路築壩,夯實村裡發展的基礎。

第三是村風文明要找準切入點。村裡針對一些農民賭博、酗酒、迷信、想當貧困戶等種種社會陋習在村裡抬頭的傾向,認定這是小康路上的“攔路虎”和“伴腳石”。村裡以摒棄村裡陋習為切入點,把關羽的忠、義、仁、勇、孝等相關優秀先進文化植根村裡大地,淨化了村風民風。

四是村風文明必須要增強吸引力。村兩委在推進村風文明建設中,充分把握農民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以農民們群眾喜聞樂見的廟會形式、古老神池道情演唱等方式,引導農民樂於受教、主動受教,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使關羽精神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人們在一進九仁村村囗就一目瞭然牆頭畫。村民們通過色彩豔麗,有畫有文,通俗易懂接地氣的“九仁牆頭文化”傳遞優秀傳統文化。即便是目不識丁的老農也能一目瞭然,看得明白。關帝廟,文化牆已成為村民搞活農村文化、育實村風文明、創新成風化人的兩項好載體。

五是把握好村風文明漸進性。農民畢竟是農民,新時代推進村風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既要看到農民接受文明的不足,又不能急功近利,搞短期行為,做表面文章,搭“花架子”。只有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民制樂才有效果。九仁村利用關帝廟會的創意,應該說是抓住了這個村村風文明建設的“牛鼻子”。關公的故事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僅可以讓村裡的白家、鄭家、王家、段家、李家等家族文化和淳樸民風代代相傳,而且能夠涵養好的村風。好家風撐起好村風之日,必然是村風文明大有改觀和高度彰顯之時。

最後是村風文明始終要強化引領力。一個家庭能否過好,當家人十分重要。推進村風文明建設,既要激發村民自覺參與村風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更要不斷夯實黨的農村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村兩委帶領群眾奔小康,帶動村民講文明。村黨支部書記要像關公一樣有智,會領攬,有勇,能擔當。吸引更多從村裡走出去在外面發展好的老鄉反哺家鄉出謀劃策,投資引資把九仁村建成更加美麗的好村子。

在村民熱情的邀請下,你走近了九仁村,融入到鄉情濃厚的古老關帝廟會中,你會有別樣的感受和太多的發現,小村總會留給你難忘的自然之美、村景之美、勞動之美、智慧之美、村風之美……(鄭志東/文)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從九仁村關帝廟會看村風文明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