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製造比中國製造好在哪?我們應該怎麼做?

一說起德國製造,大家都覺得好,大到汽車,小到螺絲刀,但他們為什麼好,到底好在哪,並不是所有人都清楚。

德國製造比中國製造好在哪?我們應該怎麼做?

產品的生產工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終產品出問題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德國人提高品質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產環節要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響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機器(或者人像機器一樣動作)能簡單執行的。換句話說,就是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水平,只要機器能做的,在成本合理的範圍內,就堅決不讓人做。

德國製造比中國製造好在哪?我們應該怎麼做?

自動化就是把人類不擅長做的重複易錯的交給機器人。該圖就是德國著名的Fraunhofer Institute工業服務部心目中的未來工廠的照片。有什麼特點:工廠完全是機器自己在生產,而人的作用被形象化為兩種:一是做生產規劃,下達生產指令;二是給機器打下手幫助保持生產線高效可靠運轉。

德國製造比中國製造好在哪?我們應該怎麼做?

德國人對細節的重視、對質量的苛求令人驚歎。去過德國的人都會注意到,德國馬桶的水箱是鑲嵌在牆裡的。這就意味著,馬桶水箱裡的零件必須泡在水裡幾十年不能壞,水箱一旦出問題,必須把牆拆掉。想想後果挺可怕,但德國人就是這麼自信。

德國製造比中國製造好在哪?我們應該怎麼做?

有一個德國的老工程師,沒有什麼學歷,從德國的職業教育學校FH畢業後就在機械工程師崗位上幹了三十多年,德國所有核電站的蒸汽輪機都是他負責安裝調試的。在部門裡面非常受尊重。(該圖核電廠蒸汽輪機的大小可以從旁邊梯子得到直觀的對比)這種知識經驗的積累對於可靠的生產和工程質量事關重要。

德國製造比中國製造好在哪?我們應該怎麼做?

單純號召中國人學習德國人或者日本人的民族性,那是徒勞無功的。關鍵在於經濟結構的變革,竊以為至少要做到三點:

1、拉低貧富差距。不僅僅要拉低全國的貧富差距,還要拉低企業內部高管與一線工程師、技工的貧富差距。

2、給工人比較強的保障。私營企業的工人有了工傷,社會、企業就能拋棄他麼?不能。

3、適當抑制社會“賺快錢”的渠道。適當抑制金融業、房地產業。

德國製造比中國製造好在哪?我們應該怎麼做?

德國製造,不追求價格,但追求價值,不追求外在,但追求細節,不追求廣告,但追求口碑,不追求速度,但追求質量。我們應該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