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傳統工藝巧搭新舊動能轉換快車 再煥生機

山东传统工艺巧搭新旧动能转换快车 再焕生机

8月21日,山東傳統工藝融入新舊動能轉換工程系列培訓班在濟南舉行開班儀式。 趙曉 攝

中新網濟南8月21日電 (趙曉)山東傳統工藝搭乘新舊動能轉換快車,拓展新型業態,推動非遺與研學教育結合,迸發新活力。8月21日,山東傳統工藝融入新舊動能轉換工程系列培訓班在濟南舉行開班儀式。

山东传统工艺巧搭新旧动能转换快车 再焕生机

資料圖:6月6日,山東舉辦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趙曉 攝

記者當天在現場獲悉,目前,山東共有各類傳統工藝類企業和經營業戶110多萬個,年營業收入1267.36億元(人民幣,下同),利稅135.6億元,從業人員300餘萬人。

“山東正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文化創意產業是構建新動能的十大產業之一,而傳統工藝是文化創意的重要資源和支點。”山東省文化廳非遺處副調研員蔣士秋在發言中表示,山東振興傳統工藝成效顯著,各地、各傳統工藝類企業探索“互聯網+傳統工藝”,推動傳統工藝成為創客空間、創新工場、智慧小企業等創業主體的重點對象和優質資源,東阿阿膠、周村燒餅、德州扒雞等企業還形成了一批聞名全國的非遺品牌。

山东传统工艺巧搭新旧动能转换快车 再焕生机

但山東傳統工藝振興還面臨家庭作坊多、專業人才匱乏、社會資金不足等問題。蔣士秋指出,傳統工藝振興要邁向深入發展,必須主動融合新舊動能轉換,推進傳統工藝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鼓勵傳統工藝類企業結合現代生活需求,搭建非遺與現代設計、當代生活的橋樑,不斷改進設計、改善材料、改良製作,提高產品品質,培育品牌。”

“傳統工藝振興,必須要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才能煥發新生命力。”山東鄄城縣魯錦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路維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為增強非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該公司通過培訓非遺傳承人等方式,讓魯錦手工藝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與現代生活需求緊密結合。以時尚的設計藝術改進傳統魯錦的花色、紋樣,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和生活需要,提升傳統工藝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濰坊諸城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陳柏林告訴記者,為傳承和發展諸城派古琴斫琴技藝、黑陶製作技藝、諸城柳編等傳統工藝,當地開展振興傳統工藝、助力非遺傳承專項工程,在各鄉鎮設立傳統工藝工作站,定期舉行交流活動,加強對傳統手工藝人的培訓。“在保持非遺核心技藝的基礎上,讓代表性傳承人發揮帶頭作用,在授徒傳藝、教學交流、表演展示等過程中,培育新一代傳承人。”

據悉,本次培訓班將持續至8月29日,共9天。(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