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

鑰匙精美有樣子

……

提起木心先生的這首《從前慢》,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關於民國與舊時光的想象。

這是木心先生的舊時光生活景象記憶。民國的風情與生活方式究竟如何,於今你我都無法真正感受。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只有在那些斑駁的歷史遺蹟裡、隱於鬧市的老街裡,才能藉著所剩不多的古舊建築、磚石草木,與老人們口中的斷續回憶,才能感受一番舊時光的味道。

十間頭巷,就是一條能尋到民國老長沙味道的歷史遺街。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十間頭是長沙為數不多的用數字開頭命名的一條老街,位於長沙城北開福區,距離開福寺不遠。南起文昌閣,北止幸福橋,歷史上鐵路從兩街交接處通過。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幸福橋原名福壽橋,為長沙北郊石澗頭上的一座便橋,文革後改叫幸福橋,今澗、橋皆無,僅存地名,“石澗頭”後來也訛化演變為“十間頭”。

也有的說法是,十間頭原本有十棟相連的房子,並且都歸一大戶人家所有,十棟房子緊緊相連中間無間隙,所以叫十間頭。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相比較白果園等,十間頭可以說是鮮為人知。這裡沒有大大的牌樓標誌,也沒有小吃一條街等用美食來吸引人流的東西。

它就靜靜地隱藏在高樓大廈旁邊看似要拆遷的舊街內,

與繁華的商業街形成鮮明對比。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從幸福橋社區的小巷進入,不用走多遠,這條老街就撲入眼簾了。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長長的巷子,雖然是老街,卻彷彿一塵不染般,乾乾淨淨。兩旁的房子大多隻有一兩層,有不少木質結構的,有些還保留著老舊的木門、花窗。商鋪不多,還是十幾年前的味道。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走在這裡,雖然是市井之地,卻一點也不像傳統市井那樣熱鬧,而是安安靜靜的。偶爾有騎著老式單車的老人穿過,叮鈴鈴,那清脆的聲音格外悅耳。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這裡,有著當年在城北很火爆的新燕餛飩,據傳是從舊社會就開始有的老店。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兩層小樓,二樓還保留著木板房的原樣,這家大眾理髮店,曾經住著一位擁有幾十年手藝的剃頭老匠人。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來一份地道的高粱谷酒麼?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太陽大的日子裡,連那些高高懸掛的床單被子,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牆壁上的繪畫與毛筆字,介紹著十間頭的歷史與民國遺蹟。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孫常鈞公館、十間頭35號民居、十間頭77號民居……從文字裡,可以想象到當年的十間頭,曾住著好幾位民國時期知名人物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還保留著的公館,已經成了不可移動文物。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竹益堂,一家大有來頭的公館,已經成為長沙市重點保護歷史舊宅。相傳這公館是當年美國設計師墨菲設計的,1935年任理卿贈予單先麟、任培辰(任弼時之妹)夫婦做了公館。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單先麟老先生是當年湖南有名的中醫,對湖南中醫事業貢獻頗大,行醫70多年,人稱長沙老“藥王”。據傳每天上門求醫的人絡繹不絕,

可老先生每天只看5個病人,診所就在自家這院子裡。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古舊的“長沙特種燈泡廠”,時光風霜,大門上早已是鏽跡斑斑。據說燈泡廠早已不在,裡面實際上是一家在開了許多年的老印廠,在那“”車馬、郵件都慢”的歲月裡,印信封、印報紙、印書……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也許是老街太舊,住在這裡的人家,門前或小院子裡總是擺著各種各樣新鮮、清新的花花草草。雖然都很尋常,卻為這老街,帶來了生機與亮眼。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稀少的行人、空曠的巷子、老舊的建築、斑斕的樹影,慢慢悠悠,行走的腳步好像也回到了“從前日色變得慢”的歲月。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尋街|十間頭巷,尋找民國老長沙的味道

你來了,老街就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