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城澤州萬年橋石牛突然出水,相傳是乾隆年間爲鎮澤源河所制


8月25日晚,在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施工人員在澤源河用挖掘機清淤時,突然發現一尊石牛。26日上午,施工人員又發現另一尊石牛的殘體部分。隨著兩尊石牛被發現,印證了高都古鎮萬年橋上有石牛的說法。

據史料記載,澤源河上的萬年橋建於清乾隆年間。在高都村民間有個說法,萬年橋上有石牛。由於現存的萬年橋已沒有了石牛的蹤影,石牛到底長啥樣?是否掉進澤源河中淹沒在河床下?這個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故事始終沒有個著落。

古時的澤源河河水清澈見底,水深丈餘。為防止雨季河水氾濫,禍害村民,人們就在萬年橋四個橋墩各擺放雕刻的石牛一尊,以此來期盼風調雨順,澤源河造福一方。隨著年長日久,澤源河河床抬高,淤塞河道,四個橋墩上的青石牛也墜入河中。由於百年來無人打撈,石牛也難覓蹤影。


8月25日晚上被發現的這尊石牛是用當地常見的青石所制。石牛造型以水牛為基礎,整體造型簡樸大氣。然而,據村民們推測,這尊石牛應當不是最初為鎮河而擺放的石牛,而是其中兩尊石牛沉入河底後,又重新補雕的兩頭石牛。

這尊重達500多斤的石牛,呈臥姿。由於常年受水的侵蝕,石牛頭部呈淺黃色,而牛身依然為青石的本色。在挖掘的過程中,石牛的左前腿、左犄角及面部有所損壞,但不影響整體造型的美觀。人們在石牛前蹄的空擋處發現一鐵狀物,估計是當時為將石牛固定在橋墩上所安制的。

根據石牛被河水侵蝕程度推測,這尊石牛的尾部殘體在水中的年限較長,可能是最初擺放在橋墩的四尊石牛之一,其在墜入河中的過程中就斷成了兩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