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陽商城有種美食叫硬板饃,還有多少人記得?

硬板饃

在信陽商城有種美食叫硬板饃,還有多少人記得?

硬板饃是大別山中的民俗食品,一般在春節時用糯米麵製作。粑印用木製,每個粑印有1-3個空模,粑印裡刻有反向的如馬、牛、羊、雞、龍、犬以及鳥雀、花、草等各種動植物圖案,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晶瑩透亮,造型美觀,堪稱藝術品。

傳 說關於硬板饃的習俗還有一個傳說:五代後唐(公元923年-927年)到北宗鹹平(公元998年-1003年)年間一個叫王文蔚的人任“果城裡”的地方官,在任期間,體恤民情,愛民如子,率百姓奮勇抵禦外敵而保一方平安。死後被百姓立祠為廟,奉為土主菩薩,並用硬板饃來祭奠他,使他英名千古流傳,為此,寺廟香火不絕,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

在信陽商城有種美食叫硬板饃,還有多少人記得?

在信陽商城有種美食叫硬板饃,還有多少人記得?

待米團和好後,就可以開始印粑了,一般是一群人圍著一個大簸箕或者大桌子,上面鋪好墊布,為提高效率,有人專門捏米團,米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會讓做出來的粑很臃腫,太小的話,無法印出完整的花型,打出來的粑也不好看。把米團往粑印上一放,然後均勻擠平,保持角度,往簸箕上的硬板一敲,粑印上的生粑就全部掉下來。

在信陽商城有種美食叫硬板饃,還有多少人記得?

商城縣的硬板饃也叫做花饃饃或者餈饃饃,因為在過去的困難時期,有喜事時印餈粑饃作為禮品贈送。

在信陽商城有種美食叫硬板饃,還有多少人記得?

在信陽商城有種美食叫硬板饃,還有多少人記得?

在信陽商城有種美食叫硬板饃,還有多少人記得?

在信陽商城有種美食叫硬板饃,還有多少人記得?

在信陽商城有種美食叫硬板饃,還有多少人記得?

別以為這樣就可以吃啦,還沒熟呢,把做好的硬板饃放在一個大蒸籠裡,開始蒸,大約30分鐘左右,就可以開籠,硬板饃算是熟了。

在信陽商城有種美食叫硬板饃,還有多少人記得?

硬板饃開籠後,是可以直接吃的,新鮮出爐的硬板饃,晶瑩剔透,香氣撲鼻,拿一根筷子,串上一個粑,滾燙滾燙的咬在口中,相信很多人還有這樣的記憶。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多樣化,現在做這個的不多了。

據說知道這道美食的人,都已經不年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