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綏兒女情系雁門先烈 薪火傳承挺起中華脊樑

“我記得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曉明大姐飽含熱淚,就站在我這個地方說了一句話。她說,我們來晚了,但我們還是來了!一份牽掛,一份不安,一份情懷,其實這是軍人的血脈,是紅色傳承……”段曉飛眼含熱淚,深情的撫摸著雁門關先烈的碑石。2018年8月21日上午9時,雁門關伏擊戰烈士憑弔儀式在代縣雁門關伏擊戰遺址舉行。

晉綏兒女情繫雁門先烈 薪火傳承挺起中華脊樑

集體默哀圖

參加祭奠活動的有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原中央晉綏分局調查研究室主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段雲之子段曉飛,基金會理事、原晉綏二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四川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心源之女杜秀文,基金會理事、原晉綏邊區文聯副主任、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盧夢之子田小明,基金會理事、山西省勞動模範、原呂梁市招商局局長高玉堂,基金會項目主管、段雲之孫段翔;參加祭奠活動的市縣領導有忻州軍分區司令員李志強,忻州市人民政府副處級督查員郭宏,忻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陳永平,忻州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主任張新文,代縣縣委書記田永清,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崔玉軍,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東家,政府黨組成員、雁門關景區管理中心負責人程曉明,政府副縣長李勇剛。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一聲聲嘹亮的歌聲迴盪在雁門關。受助大學生代表身著迷彩軍裝,頭戴軍帽,有序地列成一排排隊伍,尚未褪去的臉上莊嚴肅穆。伴隨著音樂的旋律,強勁優美的《游擊隊之歌》在山谷間迴盪。學生們唱著對黨和游擊隊軍隊的敬意。豔陽高照,紅旗飄揚,他們朝氣蓬勃,奮發向上,喊出了“不忘歷史,不忘國家和黨的關愛,不忘晉綏文化教育的幫助”的誓言,表達自己的心聲,勵志努力成才讓“晉綏情”傳承下去。“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他們用自己的言語和行動表達了對“晉綏情”陽光助學公益的感謝,學生們在歌聲中、在烈烈紅旗下、在蒼翠松柏間,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禮。

教師李淙浩獨唱自創歌曲《雁門關伏擊戰》,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帶領全體人員共同重溫那段軍民團結、共殲敵寇的光輝歷史。

雁門關伏擊戰是抗戰之初八路軍120師在山西戰場上一次震驚中外的戰鬥,也是120師出師抗戰的第一戰。這場戰役,給忻口前線的日軍造成了很大阻撓,擴大了八路軍的影響,振奮了士氣民心,意義非常重大,當時海內外報紙稱之為“雁門關大捷”。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北京“9.3閱兵”的10支英模方隊中,就有“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

晉綏兒女情繫雁門先烈 薪火傳承挺起中華脊樑

忻州市政府副處級督查員郭宏

憑弔儀式上,忻州市政府副處級督查員郭宏表示,革命先烈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的英勇品質、革命氣概和奉獻精神將激勵我們不斷前進。保持和發揚革命本色,牢記使命,始終為人民的美好生活願景而奮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齊心協力,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革命精神永遠代代傳承,革命事業永遠光榮偉大!

革命先烈浴血奮戰、艱苦奮鬥,迎來了中華民族獨立自由的新曙光;我們要繼承先烈遺志,勇於奉獻,敢於擔當,鑄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榮光

晉綏兒女情繫雁門先烈 薪火傳承挺起中華脊樑

中共代縣縣委書記田永清

中共代縣縣委書記田永清指出,雁門關雄踞中華,地勢險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一座雁門關,半部華夏史。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為了抵禦日寇侵略,八路軍120師打響了著名的雁門關伏擊戰。在那場慘烈的戰鬥中,70名烈士長眠於此。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抒寫了對黨和人民事業的擔當和忠誠,挺起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脊樑。革命先烈氣貫長虹,革命精神光耀千秋,雁門關伏擊戰永垂青史。舉行這次活動,我們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面向未來,砥礪前行。雁門關伏擊戰遺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和教育價值,我們精心保護革命遺址,目的是為了繼承革命傳統,構築中國精神,推進紅色開發,提供精神之鈣,注入新生動力轉型。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和廣大晉綏兒女和愛心企業家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長期以來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你們的愛心和善舉,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幫助,更給予了我們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精神鼓勵,為我們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動力,增添了正能量。作為中華兒女,無比驕傲。我們一定要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發揚革命傳統,弘揚晉綏精神,做好公益事業,傳播正能量,我們舉行憑弔活動,就是要悼念逝去的英雄,銘記烈士的功績,傳承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就是要繼承先烈遺志,沿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行!(來源:都市融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