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打坦克,打掉一輛立小功,打掉兩輛立大功,打掉三輛當英雄

1950年,志司決定12月31日發起第三次戰役。第50軍自茅石洞至高浪浦裡地段強渡臨津江,戰至1951年1月2日,“聯合國軍”A線陣地被全面突破,開始總退卻。

志願軍打坦克,打掉一輛立小功,打掉兩輛立大功,打掉三輛當英雄

1951年1月2日晚,第149師奉命“向高陽攻擊前進”。攻擊高陽,向北,可斷議政府英軍之退路;向南,能直插漢城美軍之心窩。

擋在志願軍前面的是英29旅。英29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名將蒙哥馬利的隊伍,參加過諾曼底登陸,裝備有最先進的“百人隊長”式坦克,很有名氣。拂曉後,英軍以16架飛機、7輛坦克、12門火炮為掩護,發起了7次反撲。

這場戰鬥,1951年2月26日的《人民日報》曾以三分之一版面予以過精彩報道。

當年第445團1營教導員林家保和第446團2營營長楊樹雲回憶起那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依然唏噓不已。

林家保營以急行軍速度剛剛插到仙遊裡以南的佛彌地附近,便聽到了轟轟隆隆的馬達聲,爬上127高地一看,山下一大串車燈像一條長蛇順著蜿蜒曲折的公路往南移動。

在林家保營加強指揮的團參謀長林長修當機立斷,命令第1連在佛彌地以北公路東側迅速展開,第2連立即穿過公路佔領127高地對面的無名高地,從兩翼夾擊逃敵,迫擊炮分隊和重機槍分隊在127高地兩側佔領陣地,第3連為預備隊。

志願軍打坦克,打掉一輛立小功,打掉兩輛立大功,打掉三輛當英雄

參加過那場戰鬥的老前輩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英國人打仗真怪,知道中國軍隊擅長夜戰,喜歡穿插迂迴出奇制勝,撤退的時候,汽車一路開著大燈不說,天上還打著照明彈,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從哪逃出來,又逃往哪去似的

第2連正好借光。照明彈亮的時候,全部臥倒,就地隱蔽,觀察前進路線。照明彈一滅,一躍而起,急速向前奔跑。敵人機槍打過來的都是曳光彈,呈拋物線,看得見他往哪打,好躲。不到3分鐘,百十號人一個不少,全部從敵人鼻子底下橫穿了過去。

19時30分,圍殲逃敵戰鬥打響。

第2連正準備依託無名高地附近有利地形,回頭卷擊敵人,忽然發現無名高地有敵掩護分隊,索性一鼓作氣攻了上去,邊衝邊喊著半生不熟的英語喊話:“哈羅,董替安克特(喂,不要動)!”立足未穩的一個排英國兵被從天而降的志願軍嚇呆了,除少數人逃走外,大部分乖乖地當了俘虜。第2連官兵費了好大的勁才把俘虜趕到一堆,還得抽出十幾個人去押送他們。等他們回過頭來,僅兩平方公里谷地內打坦克的戰鬥已經白熱化。

志願軍打坦克,打掉一輛立小功,打掉兩輛立大功,打掉三輛當英雄

被俘虜的英軍

擔任“攔頭”任務的是第446團2營。該營的參戰官兵記得,那天晚上剛開戰,營長楊樹雲和教導員高振聰就宣佈:“打掉一輛坦克立小功,打掉兩輛坦克立大功,打掉三輛坦克當英雄!”口號一提出,士氣大振。第4連爆破手顧洪臣,首先將先頭兩輛坦克炸燬在佛彌地公路轉彎處的山埡口,堵住了後續坦克的逃路。英軍的機械化行軍縱隊隨即大亂,汽車全部停在公路上,坦克、裝甲車躍下公路,在稻田地裡亂竄。

兩個營的官兵,相當一部分人第一次見到坦克,所有的人都是第一次打坦克。部隊的裝備真差,不但沒有反坦克火炮,就連火箭筒也沒有,每個班只有一根爆破筒和一個炸藥包,再就是每人揹著的4枚手榴彈。手榴彈是對付步兵的。

楊樹雲說:坦克剛開過來的時候,每輛上面都坐著幾個英國兵,天黑,我們沒注意到,爆破組一上去,就被坦克上的步兵打掉了。吸取教訓後,我們先組織機槍、衝鋒槍、步槍的火力,把坦克上的步兵趕下來,然後,再把爆破組派上去炸坦克。

開始用爆破筒或炸藥包,往坦克履帶裡塞。別處不行,不是彈回來,就是滾下去,搞不好,還要把自己人炸著。往履帶裡塞也不容易,運動著的坦克顛簸大,又是黑天,看不準位置,掉下來的時候多,爆破成功的少。沒多久,爆破筒和炸藥包就用光了。這時,再把四五枚手榴彈捆在一起作為“集束手榴彈”用。

志願軍打坦克,打掉一輛立小功,打掉兩輛立大功,打掉三輛當英雄

林家保營第3連9班班長王長貴是長春起義的雲南籍老兵,他見坦克炮塔上的蓋子打開了,乾脆爬了上去,準備把手榴彈塞進去。沒提防,坦克車內射出一梭子子彈,王長貴身中3發,掉下車來。反坦克手們繼續爬坦克。有的被敵人發現,炮塔一轉,甩了下來,坦克再急轉掉頭,用履帶把甩下來的戰士碾死。即便如此,爬坦克的人還是接連不斷,“揭蓋蓋”的喊聲依然在谷地夜空迴盪著。到最後,所有的坦克都不敢打開頂蓋了。

夜間伏擊戰,通常派上一個爆破組,最多兩三個爆破組,就能收拾一輛坦克,不算太難。因為戰士們拼得太頑強了。難打的是一輛“噴火坦克”。那天晚上,部隊對付那個傢伙,吃了大虧。

打坦克的戰場是一道谷地,佛彌地山谷。一條鄉村公路沿谷地蜿蜒南下。公路緊挨著一條小河,兩個營的反坦克手多數都隱蔽在小河溝附近的土坎下。

從議政府沿著鄉村公路撤下來的英軍坦克,過來一輛,河溝裡躍出一個爆破組炸他一輛。連炸幾輛後,敵人發現了反坦克手埋伏地點,調上來一輛“噴火坦克”開路,沿著河道“唿????唿????”地噴起火來。那是一條几十米長的火帶,只要在它的射界內,躲都沒法躲。噴一次火,少則燒個把人,多則能燒好幾個人。

被它燒著的時候,如果能引爆身邊的爆破器材,死得能痛快些。若一下死不了,呈現你面前的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火人,先在火海里又跑又跳,跌倒後,滿地打滾,滾過來滾過去,越滾速度越慢,滾到滾不動了,就開始抽搐、痙攣,直到嚥氣,火還在燃

志願軍打坦克,打掉一輛立小功,打掉兩輛立大功,打掉三輛當英雄

二戰中的一名士兵,死後還在燃燒

眼睜睜地看著生龍活虎的戰友被熊熊烈焰一口口吞噬,苦苦掙扎,在劇烈的痙攣、疼痛中慘死,在場的人又束手無策,心裡的滋味真不好受!

被燒死的指戰員遺體,要等“噴火坦克”開走了才敢去拖。拖下來一看,真可憐!頭、肚子、腿上的肉都燒沒了,焦黑焦黑的,呲著牙,胳膊、腿、身子蜷縮一團。最要命的,是這些焦黑焦黑的屍體上都呈現一種蜂窩狀。開始,誰都解釋不了。打完仗才發現,原來是“噴火坦克”噴火時,噴出來的鐵砂打的

抗美援朝,面對如此強敵,志願軍指戰員沒有別的選擇,只有以命相拼,血沃大地!

敵“噴火坦克”在前面噴火,爆破手就從後面上;它在後面噴火,爆破手就從側面上。一個爆破組通常有5人,兩名衝鋒槍手負責掩護,切斷敵步兵和坦克的聯繫,其餘人員分第一爆破手、第二爆破手、第三爆破手,前仆後繼!

慘啊!林家保營的3連,整整一個第3排,死的死,傷的傷,基本打光。被活活燒死的,僅445團第1營就有15人,機槍打死的和受傷的還不算。被包圍的英29旅共計戰死、被俘虜199人,10輛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