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社交?

混亂的性子


大學畢業後,我獨自一人來到深圳,除了男朋友,在這個地方我認識的人的數量,一個手掌就能數過來,更談不上有什麼朋友。以前從小到大,即使不是呼朋喚友的類型,但至少身邊也總會有幾個玩的來的朋友,不會有形單影隻的感覺。而到了深圳沒有了朋友圈的交際,一開始我會比較焦慮,很渴望能在這裡有新的朋友,也通過一些途徑認識一些新的人,但也沒有什麼深度交往的機會,時間一長也就慢慢沒了聯繫。

感覺在這種快節奏的城市,如果沒有什麼附加的原因,兩個僅僅是機緣認識的人又為什麼會在彼此身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換取進一步深入瞭解和相處的機會?畢竟,進入社會後已經不會再像上學時候,可以每天都有一大半的時間主動或被動的需要跟周圍的同學相處,不論我們是否喜歡,我們都沒得選擇,這使得同學之間會有很多交集,特別是和舍友。因此,從概率上來說,也更容易發展深入關係。

而進入社會後,我們大部分需要與人相處的時間可能都是工作時間,對於我來說接觸最多的基本上也就是同一個科室的同事了,但工作的關係畢竟不如學生時代的關係那麼單純,再加上身邊的同齡人不多,大部分同事都比我年長很多,所以對等的交流也不多。年齡相仿能講幾句話的又基本都是臨聘人員,過了1、2年後他們也就陸續離開了這個單位,慢慢也就沒了聯繫。之前同一個科室倒是有幾個姐姐,以前經常與他們吃飯聊天、逛街,但很多時候我作為一個小妹妹更多的只能是聽她們發一發對工作、生活、家庭關係的各種牢騷,再聽一聽她們作為一個過來人對我的忠告和建議,我沒有太多的發言權,也就更談不上有什麼更深入的交流。後面由於人事變動,與她們的交流也就更少了。

由於我不是那種會很主動去與別人交往的人,特別是不願意帶有目的性的交往。同時,我也慢慢覺得單位上的同事和我的想法、追求也不相同,和她們過多的交往,更多時候不過也只是為了表明我是合群的,不是總孤單一人。漸漸地,對於要有社交活動來顯得自己不寂寞,不再是我的需要,反而如果總是要去遷就別人,更讓我覺得是在浪費時間。於是,和單位同事的交流就更少了,也許也因此喪失了一些可能找到合拍的人的機會吧。

關於社交,自己真正的感覺是,很多時候逼迫自己進行的一些社交,總是很難達到自己的預想,有時在進行時就已經索然無味了,除了在結束後像是完成任務般,給自己的社交活動打個勾外安慰自己外,更多時候是覺得身心疲憊。我不由反思這樣的時間花了以後究竟有多少的意義?但是每每看到別人朋友圈裡的朋友聚會、出遊,又總是有點羨慕,覺得是不是自己太離群索居了。這可能是因為人類是作為一種群居動物進化而來,總是自然而然的渴望交流,但很多時候渴望和現實的結果之間還是有實際差距的。

我現在已經不是那種需要用刻意用社交活動來裝點自己生活的人了,當然我並不排斥社交,偶爾和親密的朋友小聚,聊聊天扯扯八卦感覺也不錯,也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調劑。但我更希望能有更多高質量、深入的社交,可是就像李笑來老師關於社交的論述一樣,成年人的社會社交其實是一種資源交換,這種交換當然不是光是物質、世俗方面的,也包括精神和情感。只有處於對等的位置的交換才是有效和公平的,這樣的交往也才能夠持續。換句話說也只有自己首先變得優秀了,才可能吸引其他的優秀的人。

將那些任務式的,或者為了排解寂寞,為了顯得合群,為了安全感和認同感所進行的社交減少,並且從心裡認同自己的選擇後,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提升自己,少了很多精神上的社交壓力。其實,不被外界捆綁後,能夠掌控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對於很多時候在工作上不自由,不得不妥協的我來說,更像是在自由的呼吸空氣一般愉悅,也能夠獲得更多心靈上的平靜。如果這樣的時間被佔用打斷,反而會讓我覺得有種快了被剝奪的感覺。現在如果要讓我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參加某些社交活動,我都會在能夠選擇的情況下拒絕,將更多的時間用來閱讀,提升自己,充實自己。

誠然,如此肯定會失去一些所謂的社會資源、人脈、信息渠道,但它真的對我那麼重要嗎?我想應該沒有我們世俗認知所認為的那麼重要吧!空有資源信息,卻沒有做事的能力也是枉然。再說資源、人脈都會變,有可能離你而去,但自己的能力不會。有時我們可能將資源和做成事的因果關係弄混了,一個人首先應該是具有某種做成事的能力,才能夠找到相應的資源來幫助自己做成這件事,而不是因為有了資源才去做這件事。

因此,我更願意通過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來認識更多優秀的人,吸引和我一樣的人,而不是目的性極強的將社交作為索取資源的機會。在見識過一些有能力、有思想的人後,我覺得作為一個有能力分享,能夠提供有價值的分享的人,其實更有機會吸引優秀的人,得到別人的幫助。對於社交,笑來老師是這樣說的:1、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2、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自己的獨立贏得尊重。

誠然有時會有些小失落,會很懷念大學時候朋友們聚在一起有說有笑的場景,但人生的每個階段應該都有這個階段對自己更重要的事情,我也不能總是貪心的什麼都想要,畢竟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殺雞師不敬猴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其實古人已經總結得很清楚了!在紛紛繞繞的現代社會,對於面對來自方方面面各種壓力的人們來說,社交應該是能讓心靈停留歸於平靜的方式,哪怕只是一秒也好!純粹為了吃喝玩樂和維繫關係於應酬的社交反而是一種打擾,更是一種折磨……或許用詞過於嚴厲,但是事實!君不見,酒場上,歡聲笑語話天下,散場後,落寞孤寂與惆悵。我希望在我心中失落無助的時候,有個人能陪著我,哪怕只是靜靜地坐在旁邊,沒有KTV裡的歌聲,沒有桌上的美食與酒,就靜靜地坐在旁邊,問候一句,遞一隻煙,如此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