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报考!国考倒计时3个多月,报考这四大岗位的都是炮灰!

国考四大岗位福利好,但看了这篇文章,你还想报考吗?

国考被称为第一大考,不仅是招录人数多,职位数也多,近五年均在万个职位以上,而2018年国考更是达到了16144个。鉴于此,小编在此为考生详解如何在1万个职位中合理避开四大“天坑”岗位,省时省力选取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位。

谨慎报考!国考倒计时3个多月,报考这四大岗位的都是炮灰!

第一大坑——国税。2018年国考国税招人最多,去年国税系统共9311个岗位招人,共招录17701人。招录人数相比于其他岗位,比例达到10比1。很多同学拼了命的往里挤,这也直接导致了:报考国税的人数远大于招录人数。2018年国考甘肃省国家税务局科员(二)一职竞争比高达1381:1,这意味着考生对国考职位的选择没有明确的方向,招人多的岗位,往往竞争会更大。

第二大坑——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党群机关是大家公认的最难考的岗位,竞争尤为激烈,如果不是实力超群,建议还是另做考虑,否则只能沦为他人炮灰。从表中数据来看,中央党群机关要求条件也是非常苛刻,职位门槛非常高,该岗位96%的岗位都是在北京工作,也就意味着直接落户北京,但是接近六成职位都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近8成职位要求两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部分岗位要求5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验;近七成职位要求是党员;

第三大坑——三不限岗位。很多同学可能会因为专业等等要求而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这时候大家就会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的报考那些没有专业、户籍等限制的岗位,其中海关系统是一个相对来说招录人数多、门槛相对不高,福利待遇好的岗位,很多考生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都会选择报考该岗位。作为大部门考生最后的选择,那么竞争也是显而易见的,每年都有大量考生由于专业问题只能选择报考三不限岗位,竞争比例越是随着报考人数的增长而增加,如果同学们要报考该类岗位,建议认真备考。

第四大坑——零报考岗位。每年国家公务员报名阶段,各大媒体会争相报道国考职位空缺表、报考人数最少的岗位,然后大量考生就会蜂拥而至,最后又一哄而散。其实原因很简单:岗位报考人数少的岗位通常学历要求较高或者要求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一般只有少数人达标,还有种类型的岗位是偏远地区,如果家乡不在附近的话,建议谨慎报考,所以考生在听到此类消息时一定要理性看待。

最终在选择报考岗位的时候还是要以自己实际想法报考,只有你做足了备考准备,一切都是不是难事~即使国考不幸被刷,你也会在后续的补录、调剂、遴选等环节机会更多!

谨慎报考!国考倒计时3个多月,报考这四大岗位的都是炮灰!

铁柱磨成针,你是有心人吗?

距离国考还有三个月左右时间,现在备考完全来得及!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打打气,给出一些小小的建议,对现在的你很有用呦~~

1、预入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都已经报名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了,不对它有个具体的了解怎么行?

在预入门阶段,首先要对考试大纲进行认真研读,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尽管网上不乏对国考大纲的各种解读,但是“听来的”和自己“理解的”毕竟还是存在差异。只有自己对考纲理解透彻了才能对市场上的在售的各种教材有个比较,从而在鱼龙混杂的公务员训练市场中挑选到一本真正贴合大纲的、合适自己的教材。

同时建议大家先做一两套历年国考真题进行自我摸底测试(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可以先不做,留着下一阶段认真研磨),通过测试可初步了解考试内容、题型、题量,对自身的优劣势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以便于在接下来的备考期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拟定复习计划,严格执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很多考生没有准备充分并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输在了惰性上,做题没效率,复习没要领。考生要想坚持复习,继续提分,就一定要拟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拟定复习计划内容可涉及大至一周半个月必须要复习的内容,小至一天内详细时间点要复习的内容,拟定完成后,考生一定要严格执行,不可朝令夕改,让复习计划变为一纸空文。公考资讯网提醒考生要注意在拟定复习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己以前的复习进展与自己的知识薄弱点,要指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计划。我们通常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每天都在看书,但每天翻开的永远是第一页。我们说这样的看书是无益的,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以前的复习进展与自己的薄弱项,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

谨慎报考!国考倒计时3个多月,报考这四大岗位的都是炮灰!

总之,科学合理的规划+足量优质的练习+细心扎实的巩固+不懈的坚持与努力=国考之门的钥匙。虽然四大“天坑”岗位竞争激烈,但是相应的待遇也是很不错的,如果考生执意要报考该类岗位,小编建议考生一定一定一定要好好复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每一个心存成公梦的你,都能好好把握这次国考机会。用百分之百的专注和坚持,加上合理的方法与策略,成功上岸,圆梦2019国考。

(注:文中数据参考2018国考,仅供参考,具体以2019国考为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