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乾隆反腐为何效果不好吗?看他的手段就知道,荒唐!

知道乾隆反腐为何效果不好吗?来看他对待一起贪污案的态度和手段就知道了,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荒唐。

知道乾隆反腐为何效果不好吗?看他的手段就知道,荒唐!

这桩贪污案其实在公元1774年就已经开始了。当时以甘肃布政使(相当于现在副省级干部)王亶望为首的一批官员,通过“捐监冒赈”互相串通,大肆贪污。这是啥贪污方式呢?“捐监”其实就是让有一定资格的学生交钱交粮购买进入国子监,至于“冒赈”则是以赈灾的名义私吞赈灾款。

在之后的七年时间里,王亶望还因为捐监有功升任为了浙江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干部),而从宁夏调来的清官王廷赞无奈只能同流合污。

知道乾隆反腐为何效果不好吗?看他的手段就知道,荒唐!

那这桩贪污大案最后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原来七年后的甘肃爆发了少数民族叛乱,朝廷派重兵前去围剿,继续大笔军饷。此时的王廷赞认为,如果自己用“议罪银”来充抵军饷,或许是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于是就向朝廷捐了4万两白银。

此事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高度重视,因为以王廷赞当时的俸禄,怎会拿得出如此多的钱财?另外不巧的是,王亶望因为修建海塘豆腐渣工程,也交出了“议罪银”高达50万两。乾隆皇帝深感问题重大,于是下令彻查,这才把七年前的这桩贪腐大案给揪了出来。

当时甘肃整个官场全部沦陷,上到总督、布政使、下到道、州、府、县等各级官员不计其数,共追缴脏银281万两。

知道乾隆反腐为何效果不好吗?看他的手段就知道,荒唐!

此案一出,朝野为之震动,可在如何处理他们的问题上,乾隆皇帝犯难了。因为按照当时的律法规定,“数在1000两以上者拟斩监候”,要按照这个来的话,那甘肃全省的官员百分之九十九都要被砍头,恐怕到时候官场无人可用。于是乎,乾隆为此专门修改了律法。

将贪腐的标准从1000两银子提高到了1万两,2万两以上者斩立决,1万两以下者再议。可即便如此,被砍头的官员还是多得吓人。怎么办呢?再改,最后成了贪污2两两以上者,如果之前有考核得了嘉奖,可免死。最终,有52名官员被处死,194名官员被发配、抄家,其余人等全部安全过关。

乾隆皇帝对此案的处理结果,直接就造成了官场贪腐越来越严重。

其实,乾隆也曾多次放话说要坚决反腐,对贪腐人员深恶痛绝,严加惩处。可他或许没想到,或许是不愿承认,他自己就是这腐败的重要源头。

知道乾隆反腐为何效果不好吗?看他的手段就知道,荒唐!

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来说,为了国家稳固去惩治贪腐,决心肯定不会是假的。但是,有决心惩治腐败和能否治理腐败是两码事。治理腐败靠的是啥呢?是权力监督,而最难监督的就是这最高权力。乾隆缺乏这方面的认识,或者说他自己也不会认同这点。

这就是乾隆皇帝反腐动作很大,却越反越腐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