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旅遊產業發力精準扶貧

通遼:旅遊產業發力精準扶貧為貫徹落實全市旅遊扶貧工作動員會會議精神,跟蹤督促旅遊企業幫扶項目落地實施,確保旅遊產業扶貧工作真正取得實效,近日,在通遼市旅發委組織召開的旅遊扶貧對接會上,結對幫扶單位就幫扶內容、幫扶方式、幫扶措施等進行深入誠懇的討論。各地扶貧部門代表介紹了當地旅遊貧困村基本情況和發展旅遊產業的資源條件。景區、協會代表分別彙報了近期旅遊扶貧推進情況、景區與貧困戶對接幫扶情況及下一步旅遊扶貧工作安排,全力推動旅遊產業扶貧向縱深發展。

脫貧有新招

今年年初,通遼市旅發委召開了旅遊扶貧專題會議,成立了通遼旅遊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配備了專人負責旅遊扶貧工作的推進和落實,制定了《通遼市鄉村(牧區)旅遊扶貧實施方案(2018-2020)》和《通遼市2018年旅遊精準扶貧行動計劃》,明確了旅遊扶貧3年總體目標和2018年度工作任務,指導規範全市旅遊扶貧工作。

通遼:旅遊產業發力精準扶貧

通遼市旅發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我們動員有幫扶意願的旅遊企業和旅遊人士充分發揮景區輻射作用、“企業+能人”帶動作用、旅遊公司幫扶作用,與全市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結對,通過智力支持、物資幫扶、技術指導、帶動就業等方式,著力在富民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給予支持。

奈曼旗八虎山莊發展鄉村旅遊,鼓勵貧困戶用土地入股景區,參與景區營利分紅。僱傭年老、體弱、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村民在景區做民俗工藝展示,傳承民俗工藝的同時為遊客提供伴手禮。加大力度引導貧困戶種植地瓜,沿用傳統工藝製作粉條,2017年,700餘斤粉條在7天之內全部銷售一空。吸引外地客源,帶動周邊貧困戶發展民宿。截至目前,景區累計為83戶貧困家庭提供了120個就業工作崗位,僱用短工達15000多人次,真正實現了旅遊發展帶動村民致富的預想。

科爾沁區金禾灣設立愛心稻田,由遊客認養,實現了愛心幫扶。設立愛心超市,收購貧困戶家裡種植的農副產品,帶動周邊貧困戶增收致富。設立愛心果園,優先為貧困人口提供就業崗位,長期僱傭周邊地區農民50餘人,農忙時,臨時僱工人數能達到200人,每月至少增加收入2400元。扎魯特旗老鄉山莊通過旗扶貧辦對接了建檔立卡戶24戶,以入股分紅的形式解決了50多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今年以來第一波分紅為8萬。為貧困戶提供銷售平臺,向遊客出售純手工打造的刺繡、版畫、根雕藝術、奶製品,增加貧困戶的收入。針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鼓勵貧困戶通過微信等宣傳方式,為景區吸引遊客,獲得推銷返利,實現了“動動手指就可以賺錢”的捷徑。

餐飲協會堅持“旅遊扶貧,扶智先行”的原則,依託餐飲資源優勢,深入貧困地區組織多類別的餐飲行業培訓,提高就業能力,推薦其在本行業內合適崗位實現就業。自駕遊協會充分發揮自駕遊消費在旅遊扶貧中的作用,引導對口幫扶的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鎮白音忙哈村直接參與旅遊增收致富。目前已成立1戶農家樂、2戶民宿、3戶庭院經濟。進入旅遊旺季,協會已組織3次自駕遊活動,幫助當地貧困戶出售農副產品,帶動沿線村民脫貧增收。

通遼市旅發委副主任矯敏強調:旅遊行業要用心、用情去做好扶貧工作,真心為貧困戶辦好事,辦實事,幫助其儘快脫貧,也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做細做實旅遊扶貧工並與當地扶貧部門要加強聯繫與跟進,確保旅遊幫扶達到實效,同時,建議各地扶貧部門要樹立旅遊扶貧典型,通過龍頭企業示範帶動,引領貧困人口通過直接、間接發展鄉村旅遊助力旅遊脫貧,讓旅遊扶貧不僅僅停留在錦上添花的形式上,而是使其發揮雪中送炭的幫扶作用。

巾幗奔小康

 為帶領貧困婦女早日脫貧共同奔小康,庫倫旗婦聯創新巾幗脫貧模式,大力弘揚民族特色文化,充分發展手工業,讓廣大婦女群眾實現居家靈活就業,助推貧困婦女脫貧,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積極開展對婦女的民族手工產業技術培訓,引導鼓勵手工業協會的建立,增加婦女就業,讓“脫貧攻堅,巾幗在行動”落到實處。如今已有60餘名婦女通過發展手工業實現脫貧致富,促進了指尖技藝向指尖經濟的發展,助推了巾幗脫貧。

“我家裡沒有地,前幾年又因為看病花錢,家裡比較困難。現在好了,只要有時間我就在家裡編點珠編工藝品,既不耽誤做家務,又能掙些錢補貼家用。今年年初到現在我做了10多件手工藝品,掙了2000多元!”庫倫旗茫汗蘇木哈圖嘎查村村民蘭蘭高興地說。

據瞭解,手工藝品協會免費教授成員手工藝技能,通過店鋪或微商無償幫助成員銷售手工藝產品,並建立長效扶持機制,實現留守婦女有活幹、掙錢顧家兩不誤的目標。手工藝品協會會長叄丹表示,“下一步,協會將加大培訓力度,計劃派貧困村民去鄂爾多斯市參加製作蒙古服飾的培訓,我們要逐步改變家庭小作坊式的生產經營模式,提高手工業的組織化、規模化,帶動更多婦女在家門口,依託庫倫旗現有旅遊資源就業,為全旗脫貧攻堅貢獻巾幗力量。”同時,庫倫旗茫汗蘇木哈圖嘎查村,也組建了婦女手工編織協會,通過開展技能培訓,為貧困婦女講解編織技術和設計技巧,發展手工編制特色產業,幫助她們走上致富的道路。

通遼:旅遊產業發力精準扶貧

此外,斯琴高娃民族服裝廠在推廣蒙古族刺繡傳統工藝傳承的同時,聘請專業蒙古族刺繡老師指導有能力的婦女學習蒙古族刺繡,運用自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手工技藝為科左中旗、科左後旗等20餘個嘎查村的2000多位婦女開展刺繡技術培訓,免費為貧困戶提供刺繡所需的手工材料,高價回收成品,成品依據工藝、尺寸、做工定價,從幾十元錢的荷包到幾千元的蒙古袍,為在家利用空閒時間刺繡的婦女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該服裝廠其中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服裝廠將繼續擴大培訓範圍,讓更多的貧困婦女受益。

紮實推進扶貧工作

通遼市旅遊扶貧工作還將乘勢而上,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精準化、人性化,把深入挖掘生態自然風光和民族文化資源,不斷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加快發展休閒度假產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做為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推動脫貧攻堅,加快脫貧步伐的重要抓手,讓貧困群眾切實感受到旅遊產業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

通遼市旅發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我們將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品牌吸引力。以科爾沁500公里風景大道建設為契機,指導6個貧困旗縣整體改善提升鄉村旅遊基礎設施,改善旅遊接待條件;完善旅遊交通標識系統,提升自駕遊服務系統旅遊服務水平;加強旅遊小鎮、農副產品商店等建設,延長旅遊商品產業鏈條,促進農牧民增收,帶動貧苦地區脫貧;會同財政部門在旅遊發展資金等資金分配和項目安排上,優先向貧困旗縣市區傾斜。支持旅遊扶貧項目申報旅遊扶貧優惠貸款,拓寬旅遊扶貧項目融資渠道。同時嚴格按照項目資金的適用範圍和用途,優先保障貧困人口直接收益的旅遊扶貧產業發展資金需求,確保資金按照旅遊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精準使用;繼續加強對15個貧困村、300個貧困戶直接或間接參與旅遊的實施進展的調度及監管,做好對按照季度、半年、全年客觀評估旅遊扶貧帶動作用及成效。建立健全貧困村、貧困戶退出機制,及時與扶貧部門溝通對接,對已經成功脫貧的單位及時上報上級部門;加大旅遊扶貧幫扶力度,力爭儘早帶動貧困村、貧困戶增收脫貧;開展“送智下鄉”活動,邀請專業人士赴貧困旗縣市區開展導遊講解員培、農家樂項目操作技能培訓、旅遊接待單位的服務技能培訓等各種業務提升培訓,提高鄉村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旅遊接待水平;開展“選派培訓”活動,組織貧困地區經營旅遊項目的人員赴旅遊發達地區和景區培訓,提高旅遊管理和經營水平;與農業部門合作,對鄉村旅遊企業農副產品種植加強指導;與婦聯合作,指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婦女學習製作手工旅遊商品;與勞動部門合作,加強對貧困地區旅遊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推進旅遊服務從業人員素質整體提升,從而實現精準扶貧、穩定脫貧。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通遼市已有建檔立卡1192戶、3225人通過發展旅遊相關產業脫貧。(文中圖片均由通遼市旅發委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