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前教育學後6章節試卷

第七章 教育途徑與課外教育活動

一、選擇題

1.在教學計劃和教學法大綱之外,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叫做( )

A.課外教育 B 校外教育 C 課外校外教育 D 團隊教育

2.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經常在教室.校園以外進行,目的在於( )

A.實踐課堂所學知識 B.擴大學生活動領域

C.協調各方面教育力量 D.利用校外教育資源

3.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 )

A 師生共同參加的 B 學生自願選擇的

C 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 D 受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規範的

4.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中,學校教育( )

A 起主導作用 B 起決定作用 C 不起主導作用 D 不起作用

5.課外、校外教育是( )

A.正規的教育活動 B.非正規的教育活動

C.既有正規教育活動,也有非正規教育活動 D.正規的非教育活動

6.我國的教育專著《學記》中提出的:“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體現了( )相結合的教育

思想。

A.遊戲與學習 B.課內與課外 C.學習與思考 D.學習與行動

7.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堂教學 ( )

A.是同一種活動 B.方向一致,但課外、校外教育不是一種正規教育活動

C.都是一種正規的教育活動,但方向不一致 D.都是一種正規的教育活動,且方向一致

8.對課堂教學來說,課外、校外教育 ( )

A.與課堂教學相配合,是在課堂教學以外對學生身心施加多種影響的正規教育活動

B.是學生自願參加的,因此要替代課堂教學

C.並不是正規的教育活動,而課堂教學是正規的教育活動

D.是課堂之外的,不可能與課堂教學的教育目標保持一致

9.課外教育是()

A.課外和校外的文體活動 B.課堂教學的延續

C.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 D.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

10.在課外、校外教育中,教師處於 ( )

A.領導地位 B.啟發指導地位 C.顧問地位 D.主導地位

11.課外、校外教育的主體部分是 ( )

A.科技活動 B.學科活動 C.體育活動 D.社會活動

12.以實踐作業為主的興趣小組屬於 ( )

A.技術小組 B.學科小組 C.藝術小組 D.體育小組

13.()是讓學生走出學校接觸社會, 瞭解科學技術的發展,瞭解社會生活、經濟建設實際狀況

的教育活動。

A.社會活動 B.傳統的節假日活動 C.體育活動 D.學科活動

14.中小學課外、校外教育的基本特點是 ( )

A. 自願性 B.強制性 C.規範性 D.隨意性

15.下列選項中()不屬於社會活動。

A.打掃校園 B.植樹造林 C.擁軍優屬 D.幫老助殘

16.課外、校外教育不包括 ( )

A.社會活動 B.科技活動 C.文學藝術活動 D.選修課

17.課外教育工作與課堂教學在 ( )上是統一的。

A.教育目的 B.教育內容 C.教育方法 D.教育組織形式

18.課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點是 ( )

A.計劃性、自願性、實踐性 B.組織性、靈活性、自願性

C.自願性、靈活性、實踐性 D. 目的性、靈活性、實踐性

19.文學作品討論會和某門學科最新動態報告會等都屬於 ( )

A.集會活動 B.文體表演活動 C.革命紀念日活動 D.各種類型的學科活動

20.通過藝術欣賞、藝術觀摩,以及自身的藝術實踐,使學生獲得審美知識,樹立正確的審

美觀點,發展對藝術的興趣和創作才能的興趣小組屬於 ( )

A.技術小組 B.學科小組 C.藝術小組 D.體育小組

21.屬於綜合性的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機構的是 ( )

A.少年之家 B.少年宮 C.兒童樂園 D.少年科學技術站

22.課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組織形式是 ( )

A.小組活動 B.集會活動 C.個人活動 D.文體活動

23.與課堂教學相比,課外、校外教育更有利於 ( )

A.發展學生個性 B.促進溫故知新

C.加強“教學相長” D.堅持“循序漸進”

24.在教師與家長的關係上,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 )

A. 以教師為主,家長為輔 B.家長與教師是平等的教育主體

C.以教育能力較強的一方為主D.在學校以教師為主,在家以家長為主

25.下列家庭教育做法中,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在孩子未成年時,父母要啟發誘導孩子 B.不要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C.當父母親的教育觀念與爺爺奶奶相牴觸時,以父母的觀念為準

D.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對孩子有所保留,有時還要適當迴避

26.對兒童身心影響最大的家庭因素是 ( )

A.家庭生活方式 B.家庭經濟狀況 C.家庭結構 D.家庭主要成員的文化程度

27.兒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是 ( )

A.家庭 B.託兒所 C.幼兒園 D.學前班

28.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外、校外教育使青少年邁上了科學思維的道路”,這告訴我們課外、 校外教育( )

A.有利於發展學生智力 B.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C.可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D.是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

29.向家長系統宣傳和指導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的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形式是 ( )

A.諮詢活動 B.家長委員會 C.家長學校 D.電話聯繫

30.下列選項中屬於權威型教養方式的是 ( )

A.對兒童的態度積極肯定,對兒童提出明確的要求 B.傾向拒絕和漠視孩子

C.對兒童缺乏基本的關注 D.不對孩子提出任何要求,讓其隨意控制、協調自己的一切行為

31.()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補充,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A.家庭教育 B.社會教育 C.社區教育 D.課外、校外教育

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活動中屬於科技活動的有 ( )

A.舉辦科技講座 B.成立無線電小組

C.成立航模小組 D.開展“小發明、小創造”活動 E.成立數學活動小組

2.課外、校外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 )

A.群眾性活動 B.競賽活動 C.遊戲活動 D.小組活動 E.個人活動

3.下列活動中屬於體育活動的是 ( )

A.夏令營 B.春遊 C.文藝匯演 D.冬令營 E.實驗製作

4.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它的目的在於 ( )

A.可以減少課堂教學的時間 B.有利於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C.有利於形成學生的主體性 D.有利於學生進行合理的職業定向

E.讓學生出去賺錢

5.下列屬於文學藝術活動的有 ( )

A.美術小組的活動 B.書法小組的活動 C.攝影小組的活動 D.外語小組的活動 E.音樂小組的活動

6.中小學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有 ( )

A.組織上的自願性 B. 內容上的廣泛性 C.管理上的計劃性 D.活動上的自主性

E.形式上的多樣性

7.重視家庭教育的基本理由是 ( )

A.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個體社會化的奠基教育

B.家長最關心孩子,有利於孩子把精力用於學習上

C.家庭教育可以起到影響和調節學校教育的作用

D.家庭教育使兒童受到始終如一的道德薰陶

E.家長掌握教育學的知識

8.下列不是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內教育的共同之處的有 ( )

A.根據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制定 B.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

C.都是正規的教育活動 D.學生根據興趣自願選擇 E.內容和形式都具有靈活性

9.體育活動的目的包括( )

A.發展學生的體力,增強他們的體質, B.訓練學生的運動技能

C.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 D.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 E.發展學生文藝方面的才能

10.教育的三結合一般是指 ( )的結合

A.學校教育 B.家庭教育C.網絡教育 D.社會教育 E.個別教育

四、判斷題

1.個別活動是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才能進行的,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 )

2.群眾性活動是學校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 ( )

3.課外、校外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其實施範圍是在課程計劃和

學科課程計劃之內的。 ( )

4.課外、校外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很小,因此課外、校外教育活動可有可無。 ( )

5.在與未成年子女的關係中父母處於主導地位。 ( )

6.處於單親家庭中的兒童比生活在家庭不和中的兒童可能會遇到更多的麻煩。 ( )

7.在課外、校外教育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現有知識水平選擇參加不同的活動,

這體現了課外、校外教育的靈活性。 ( )

8.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內教育沒有共同之處。 ( )

9.課外、校外教育是教育學生的基本途徑。 ( )

10.在我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發

展。 ( )

三.簡答題

1.課外校外教育的意義是什麼?主要內容有哪些?

2.課外校外教育的組織形式和特點有哪些?

3.開展課外校外教育應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第八章德育

一、單選題

1.馬卡連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響”是指( )。

A知行統一原則 B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

C.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D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2.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與道德意志的高度發展便合併成( )。

A 道德品質 B道德行為 C.道德信念D.道德情操

3.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個性的塑造培養,包括有關道德知識學習、傳統美德教育、審美及情操教育、社會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維能力、道德情感、信念、良好行為習慣等的教育是(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4.當前,我國學校德育內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A心理健康教育 B價值觀教育 C素質教育 D人生觀教育

5.“寓德育於教學之中,寓德育於活動之中,寓德育於教師榜樣之中,寓德育於管理之中”,這是德育過程的哪一條規律的體現?( )

A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B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的教育影響的過程

C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鬥爭發展的過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統一的過程

D德育過程是長期的、反覆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說的是( )。

A.道德行為 B道德情感 C 道德認識 D 道德意志

7.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矛盾B.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C受教育者與德育內容方法的矛盾D教育者與德育內容方法的矛盾

8.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方法是( )。

A榜樣示範 B實際鍛鍊 C.說服教育 D.談話法

9.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德育工作有相應的側重點,其中,小學階段的德育重點是( )。

A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實踐 B基本道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養與指導 D.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與確立

10.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人手的德育原則是( )。

A導向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平行影響原則 D.疏導原則

11.有的班主任將德育工作總結概括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四句話,這是德育過程的哪一條規律的體現?( )

A 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

B.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規律

C 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規律

D.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覆性規律

12.“學會關心”是下列哪種德育模式所強調的?( )

A認知模式 B.社會模仿模式 C.價值澄清模式 D 體諒模式

13道德育認知模式的創立者是( )。

A科爾伯格 B麥克費爾 C.皮亞傑 D班杜拉

14.學校德育對政治、經濟、文化發生影響的功能即()。

A社會性功能 B.個體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發展性功能

15.德育是指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 )。

A.政治立場和觀點的教育B品德的教育

C 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教育 D政治思想品質的教育

16.教師自覺利用環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薰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指導自我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實際鍛鍊法 D.榜樣示範法

17.所謂的及時複習,是指( )。

A 當天複習 B複習越早越好

C.在大面積遺忘開始之前複習 D.在學習結束立刻複習

18.根據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複雜程度,知識學習可以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 )。

A命題學習 B 公式學習 C原理學習D推理學習

19,我國學校德育的基本途徑是( )。

A班主任工作 B 共青團活動 C.學科教學 D課外校外活動

20.“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開口說話”,這句話充分運用了下列哪一種德育方法?( )

A.品德評價B榜樣示範C.實際鍛鍊D陶冶教育

21.“要儘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儘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所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

A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B.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C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D.知行統一的原則

22.德育目標是教育目標在人的( )方面的總體要求。

A思想品德 B.政治思想 C.思想德育 D.政治品德

23.德育體諒模式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 )。

A.道德意志 B道德行為 C 道德認識 D 道德情感

24.德育要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他們自身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品德上極因秦,這是( )。

A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原則 B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

C.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 D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25.實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徑是( )。

A 共青團活動 B課外校外活動C勞動D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26.德育目標是德育工作的( )。

A基礎B出發點C.途徑 D重要環節

27.將道德情感的培養置於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說服教育模式 B認知模式 C體諒模式 D.社會學習模式

28.道德是一種自覺地維護社會秩序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準則,只能通過自己“修煉”,因此具有( )。

A.內省性 B.示範性 C強迫性 D.利他性

29.馬克思主義關於提高一切個人修養的根本觀點與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講的道德修養的根本區別在於( )。

A道德修養的階級屬性 B 道德修養不能脫離社會實踐

C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D.道德修養的公益屬性

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這句名言體現出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樣示範教育法B.說服教育法C 陶冶教育法D實踐鍛鍊教育法

31.德育方法很多,榜樣示範法是很重要的一種方法。能體現這種方法的是( )。

A懲前毖後,治病救人B言者無罪,聞者足戒C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2.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與德育內容 B.教育者與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與教育者

33.德育的基本途徑是( )。

A.教學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課 D.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34.顏回說: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反映了德育的( )。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原則

35.從德育的角度來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反映的德育原則是( )。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原則

36.根據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對學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斷的德育方法是( )。

A.說服法 B.陶冶法 C.實際鍛鍊法 D.品德評價法

37.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其實施順序是( )。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

C.以行為開端,行、知、情、意依次進行D.視具體情況,可有多種開端和順序

38.自我評價能力是進行自我教育的 ( )。

A.認識基礎 B.關鍵 C.核心 D.行動指南

39.德育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 )統一過程。

A.個體與環境 B.個體與社會C.個體與教育 D.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範個體化

40.“桃李無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說服教育法 B.榜樣示範法 C.陶冶教育法 D.實際鍛鍊法

41.老師採取畫小紅花、插小紅旗等方式鼓勵學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評價法 B.榜樣示範法 C.陶冶教育法 D.實際鍛鍊法

42.馬卡連柯提出“要儘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儘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反映了德育的( )。

A.疏導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C.導向性原則D.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43.為達到德育目的採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是( )。

A.德育原則 B.德育途徑 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

44.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說服法 B.陶冶法 C.實際鍛鍊法 D.榜樣示範法

二、多選題

1.從德育(道德教育)的角度看,師表之美的價值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 ).

A充分發揮教育主體的德育潛能 B.充分促成學生的榜樣學習

C 改善教育與道德教育的效能 D使學生的品質得到質的飛躍

2.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的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 )。

A集體主義B 愛國主義C.民主與法紀觀念 D.其他政治常識的教育

3.德育的社會性功能指學校德育對社會的各個方面發生影響,具體可以表述為以下哪幾個方面?( )

A政治功能B.經濟功能C文化功能D教育功能

4.德育即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教育。我國學校德育主要有( )。

A.通識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

5.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教育形式可以包括( )

A 學校教育

B通過各種知識媒介,使受教育者獲得知識和受到教育的活動

C.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來培養人的活動

D自我教育

6.我國中小學德育的重點具體說來應當包括或強調以下哪幾個方面?( )

A基本道德和行為規範的教育B.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的教育

C 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D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基礎教育

8思想品德是意識行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構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 )

A知 B思 C 行 D.情

9.“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是教師在嚴謹治學中的典型道理,嚴謹治學的道德意義有( );。

A是黨和人民對教師的業務要求B是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要求

C.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 D是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過程中的矛盾決定的

10.要高標準完成德育工作,必須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全員參與性以及( )。

A針對性 B實效性 C個別性 D.統一性

11.教師要成功進行自己的人格修養,必須在兩個層面上採取“取法乎上”的策略,即( )。

A在人生層面努力確立自己的終極價值體系,以及生活與人格的理想

B 充分認識教育事業的神聖價值,努力確立自己的職業理想

C.精神高於一切

D 教師的神聖性

三、判斷題

1.道德教育的本質是指個體社會人格的塑造或對個體道德人格發展方面所起的推動。( )

2.德育的基本途徑是政治課。( )

3.德育社會性功能的實現具有間接性。( )

4.道德教育的實施過程就是德育。( )

5.德育這個概念是個歷史的範疇,它是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發展並逐步完善起來的。( )

6.學校德育的任務、內容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 )

7.在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的教育對象既是教育主體,又是教育客體。( )

8.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是當代德育理論中流行比較廣泛、佔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是由瑞士學者皮亞傑提出,而後由美國學者柯爾伯格進一步深化的。( )

9.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過程。( )

10.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的實現實質上是整個教育活動精神本質的實現。( )

11.只要運用正面說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學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對紀律處分等強制性的方法.( )

12.陶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和文藝薰陶三種。( )

六、簡答題

1.什麼是德育?

2.簡述德育的意義。

3.簡述我國德育的組成部分及其之間的關係。

4,簡答中小學德育的目標。

七、論述題

1.試述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逐步提高的過程的原因。

2.試述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的原因。

3.試分析當前我國中學德育改革的主要趨勢。

4.請針對我國中小學德育的主要問題,論述德育過程是教育者引導學生的能動的道德活動過程的原因。

第九章課程與新課程改革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號內。

1、我國中小學開設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屬於( )

A、活動課程 B、潛在課程 C、綜合課程 D、學科課程

2、課程論研究的是( )的問題

A、為誰教 B、怎樣教 C、教什麼 D、教給誰

3、真正全面而系統地從理論上論證活動課程的特點和價值的是( )。

A、克伯屈 B、杜威 C、盧梭 D、福祿培爾

4、有目的、有計劃、有結構地產生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及教科書等系統化活動的過程是( )

A課程分類 B、課程評價 C、課程實施 D、課程設計

5、最早提出“隱性課程”的學者是( )

A、杜威 B、葉聖陶 C、賈克森 D、蘇格拉底

6、我國中小學普遍實行的學科課程及相應的理論是( )的表現

A、課程是知識 B、課程是經驗 C、課程是活動 D、課程是項目

7、教育史上,課程類型的兩大主要對立流派是( )

A、學科中心課程與活動中心課程 B、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C、核心課程和廣域課程 D、接受課程和發現課程

8、有學者說“無論我們選教何學科,都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依此而建立的課程理論是( )

A、百科全書式課程理論 B、綜合課程理論

C、實用主義課程理論 D、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9、基礎型課程注重學生基礎學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具備的以“三基”為中心的基礎教養。“三基”指的是( )

A、讀、寫、畫 B、讀、畫、算 C、畫、寫、算 D、讀、寫、算

10、課程改革就其實質來講,就是課程( )的問題

A、現代化 B、綜合化 C、系統化 D、理論化

11、以下關於活動課程主要屬性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以兒童為中心,依據兒童當前的興趣和需要來設置課程

B、打破學科界限,按活動主題來組織學習經驗。

C、課程組織心理學化,要求按兒童心理發展的順序和特點來組織課程。

D、活動課程即是通常所講的課外活動。

12、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對基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提出的要求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 )

A、活動課程 B、社會課程 C、學校課程 D、特色課程

1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與能力的課程是( )

A、基礎型課程 B、拓展型課程 C、研究型課程 D、發展型課程

14、注重培養學生基礎學力的課程是( )

A、基礎型課程 B、拓展型課程 C、研究型課程 D、發展型課程

15、注重發展學生知識與能力,開闊學生知識視野,發展學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課程是( )

A、基礎型課程 B、拓展型課程 C、研究型課程 D、發展型課程

16、國家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 )

A、教學大綱 B、課程計劃 C、教科書 D、課本

17、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 )

A、教學計劃(課程計劃) B、教學大綱(課程標準)、

C、教學目的 D、教學目標

18、課程計劃的中心問題是( )

A、開設哪些科目 B、各門學科開設的順序

C、各門學科的教學時間 D、各門學科的教學方法

19、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是( )

A、課程計劃(教學計劃) B、教學大綱(課程標準)

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

20、課程實施計劃的展開過程是( )

A、安排課程表 B、分析教學任務

C、選擇並確定教學模式 D、組織教學活動

21、下列不屬於課程表安排應遵循的原則的是( )

A、整體性原則 B、遷移性原則 C、生理適宜原則 D、課程是活動

22、以目標為中心展開,針對20世紀初形成並流行的常模參照測驗的不足而提出的評價模式是( )

A、目標評價模式 B、目的遊離評價模式

C、背景、輸入、過程、成果評價模式 D、以上都不對

23、推行新的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 )

A、設計課程B、編寫課程C、實施課程D、評價課程

24、本次課程改革與教學該所要確立的根本性裡念( )

A、素質教育理念B、創新教育理念C、生活教育理念、D、終身教育理念

25、與新課程教改相符合的是( )

A、學課本位論B、學生本位論C、教師本位論、D、社會本位論

26、下列名稱中屬於隱性課程資源的是( )

A、教材B、因特網C、實驗室D、師生關係

27、校本課程主要是對國家課程的( )

A、補充B、延伸C、拓展D、深化

28、教學設計是為什麼服務的( )

A、教師的教B、學生的學C、教材的傳授D、搞活課程

29、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按序列評價多是( )

A、 診斷性評價B、形成性評價C、終結性評價D、相對性評價

30、教學設計中將教學理念落實到實處的關鍵環節是( )

A、 教學內容分析B、教材對象分析C、教學目標制定D、教學身份選擇

31、班級教學產生於( )

A、 原始社會B、奴隸社會C、封建社會D、資本主義社會

32、個別化教學的首要環節是( )

A、研究教材B、瞭解學生C、選擇方法D、設計作業

33、不打破學科界限在某些學科之間加強聯繫,用這種方式編成的課程為( )

A、 綜合課程B、廣域課程C、相關課程D、核心課程

34、綜合課程的實施策略主要是( )

A、 實踐性教學B、綜合式教學C、開放式教學D、主體式教學

35、研究性學習的根本出發點就是改變傳統的( )

A、 課程結構B、教學內容C、學習方式D、教學組織形式

36、可以對教學活動的某一細節作出評價是( )

A、 質性評價B、量化評價C、形成性評價D、終結性評價

37.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內教育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 )。

A受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規範的 B.學生自願選擇的

C師生共同參與的 D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進行的

38.活動課程論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B赫爾巴特C布盧姆D布魯納

39.主張教學的任務在於傳授給學生實用的知識,而智能的發展則無關緊要。這一理論被稱為( )。

A實質教育論B.現代教育論C 形式教育論D傳統教育論

40.屬於二級課程的是( )。

A學校課程B地方課程C.選修課程D必修課程

41.注重學生基礎學力培養的課程是( )。

A實踐型課程B拓展型課程 C研究型課程D基礎型課程

42.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是( )。

A社會、知識、教育制度B社會、知識、兒童

C政治、經濟、生產力水平D社會、生產力、教育制度

43.根據課程任務,可將課程分為基礎型課程、研究型課程和( )。

A探索型課程B實踐型課程C,綜合型課程D拓展型課程

44.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的與任務、知識的範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 )。

A 教學計劃B教學大綱C.課程D.教材

45.在中小學,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施工藍圖”是( ).

A.教育方劍B.教材C.課程標準D課程

46.新課改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在小學階段( )。

A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B以分科課程為主

C.以綜合課程為主D分科課程為主,綜合課程補充

47,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是( )。

A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發展的過程B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

C.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過程D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48.校本教研的主體是( )。

A 學生B教材C校長D 教師

49.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

①以學生髮展為本。②培養環境意識。③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為重點。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A 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④

50.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的課程是( )。

A.地方課程 B 學科課程 C國家課程 D校本課程

51.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是指( )。

A知識、技能和方法B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C知識、技能和情感D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52.為了保證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國家實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這三級課程是( )。

A.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B理論課、實驗課和活動課

C,顯性課、隱性課與實踐課 D.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

53.現代學生觀的基本觀點是( )。

①學生是發展的人。②學生是獨特的人。③學生是自由的人。④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4.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生轉變,其中正確的是( )。

A從學校與社區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者型的獨立的教師

B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成果推廣者

C.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模仿者

D.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55.新一輪課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導理念是( )。

A科學、人文融合的理念B.終身學習、教育的理念C.創新教育理念D.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

56.新課改中教育觀念的轉變主要是指( )。

①教育功能觀的轉變。②教師觀的轉變。③學生觀的轉變。④教學觀的轉變。⑤評價觀的轉變。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

57.課程標準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基本依據,其核心部分是( )。

A課程目標 B.課程內容C.課程結構 D課程理念

5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體現的課程理念是( )。

A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收穫 B 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C.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 D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59.新課程結構的三個基本特性是 ( )。

A 均衡性、發展性、互補性B針對性、發展性、綜合性

C 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D.針對性、整合性、自主性

60.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 )次。

A7 B 8 C 5 D 4

61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刻背景是( )。

A工業經濟時代B網絡信息時代C知識經濟時代D.農業經濟時代

62.在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應成為學生成長的( )。

A.守護者 B引領者 C 督促者 D.約束者

63.高中課程結構是以( )為主。

A綜合課程 B.綜合實踐活動課程C.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D分科課程

64.下列不屬於新課程結構的基本原則的是()。

A 均衡性 B選擇性 C.平均性 D綜合性

二、多選題

1.隨著課程的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漸漸形成了課程的一般結構,包括( )。

A 教學計劃B教學內容C教育目標D 教科書

2.在國內外,如下觀點比較接近課程本質的定義的是( )。

A課程是知識B課程是教育教學本身C課程是標準D課程是經驗E課程是活動

3.教師是課程改革中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制定課程的依據主要有( )。

A對學生的研究B.對社會的研究C對教育目的的研究D對學科的研究E對教法的研究

4.從功能角度,可以把課程分為工具性課程和( )。

A技能性課程B知識性課程C.國家課程D實踐性課程E初中課程

5.課程評價過程中要經歷把焦點集中在所研究的課程對象上,包括( )等步驟。

A分析材料R報告結果C蒐集信息D組織材料

6.課程改革要改變原有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髮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 )。

A.均衡性B 普遍性C選擇性D綜合性

7.新課程的具體目標除了可以改革考試和評價制度、重建課程管理體系外,還可以( )。

A 改變課程功能B調整課程結構C 改進教學方式D精選課程內容

8.新課程體系下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 )。

A在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基礎上的教師自評為主

B學生積極配合老師

C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

D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9.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師生關係應該是( )。

A互動的B 平等的C對話的D.民主的

10.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製度改革,應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銜接,改革的目標是建立( )考試、選拔方式。

A.學生自由選擇B提供多次機會、雙向選擇C私下商量D.綜合評價

11.新課程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倡導( )。

A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能力

B.培養學生的個性

C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D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12.課程開發是指通過需求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再根據這一目標選擇某一個學科(或多個學科)的教學內容和相關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實施、評價,修訂,以最終達到課程目標的整個工作過程。學校在課程開發中的任務有( )。

A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

B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C.積極完成國家給定的任務

D 學校有權力和責任反映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13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新課程給教師角色的定位是( )。

A.定向者 B促進者 C 學習者 D.定論者

14.新課程應適應社會需要的多樣化和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課程結構。地方對課程管理的主要內容是( )。

A.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和管理 B制訂課程實施計劃

C組織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D貫徹國家課程政策

15新課程是針對我國新課改而重新編寫教材和設定教學科目的統稱。新課程結構的主要特點是( )。

A綜合性 B 平均性 C選擇性 D均衡性

16.下列屬於課程改革提出的積極開發併合理利用的校內外課程資源有( )。

A 鄉土研究資源 B各種社會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C信息化課程資源 D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

17.校外課程資源是指學校範圍以外的各種可以用來開發和建設課程的資源。這主要包括了( )。

A家庭資源 B自然資源 C校園資源 D社會資源

18課程變革可以在( )等三個層面上展開

A.課程內涵的豐富B課程理念的演進C.教師的發展D課程制度的變遷

19.新課程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有什麼要求?( )

A合作 B.調控 C反思 D服務

20.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建立什麼樣的教師觀?( )

A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B教師應該成為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C 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與開發者D教師是教育科學的研究者

21.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建立什麼樣的學生觀?( )

A. 學生是自由的個體 B.學生是獨特的人

C.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D學生是發展的人

22.下列不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 )。

A學生是自由的個體B.學生是獨特的人

C 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D 學生是發展的人

22.下列不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 ).

A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B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C 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

D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23.“新教材一方面關注並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時恰當地反映科學技術新成果……”這主要說明新教材( )。

A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現成的結論 B 體現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C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統一D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24.關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設置重要性的認識,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能夠發揮地方和學校的資源優勢與辦學積極性

B能夠滿足不同地區、學校和學生的相同需求和特點

C能夠彌補單一國家課程的不足

D.能夠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和多樣化發展

25.在下列選項中,不屬於課程標準內涵的是( )。

A規定了本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

B提出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時間分配等具體內容

C提出了指導性的教學原則和評價建議

D規定了不同階段的學生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26.制定國家課程標準要依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 )。

A針對性 B實效性 C.真實性 D主動性

27.為了保證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國家實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這三級課是( )。

A.校本課程 B.家庭課程 C國家課程 D地方課程

28.面對新教材,教師首先要做的是( )。

A研究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B研究教材

C.研究學生特點

D 教師要從課程整體設計高度、從學科知識技能整合視角、從教材知識技能的體系編排審視教材、靈活運用教材

29.新課程改革中,學科課程目標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構成?( )

A知識與技能目標 B.德育目標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D.能力目標 E教育功能觀的轉變

30.新課改中教育觀念的轉變主要是指( )。

A評價觀的轉變B 教師觀的轉變C.學生觀的轉變

D 教學觀的轉變 E.教育功能觀的轉變

31.下列關於課程改革的背景的論述中正確的是( )。

A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困難B國際競爭日益激烈

C.知識經濟初見端倪D我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E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

32.課程改革是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

A.以學生髮展為本B.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

C培養環境意識D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33.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是指( )。

A知識與技能 B世界觀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D過程與方法

34教材是教師必備的物品。教師利用教材可以理解為( )。

A調整教材 B吃透教材C.解讀教材 D.整合教材

35.從課程開發到課程實施與評價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建立在( )個體差異的基礎上。

A理解學生 B提高學生 C尊重學生 D無視學生

36.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包括( )。

A信息技術教育 B研究性學習C.勞動與技術教育 D.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37.校本課程開發需要具備( )條件。

A 具有基本的辦學經費和必備的教育設施與設備B 具有民主開放的學校組織機構

C 具有鑽研精神和專業技能的教師隊伍D 具有科學的課程評價體制

E.具有明確的教育哲學和辦學宗旨

38.新頒佈的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有( )。

A努力將素質教育的理念切實體現在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

B 體現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功能,評價建議具有更強的操作性

C.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D突破學科中心

E.為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廣泛的空間

39.確定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依據是( )。

A.國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指導性文件 B 學校教育哲學或辦學宗旨

C 地方特色 D社會需求

40.“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它在教學中的具體表現是( )。

A 關注每一位學生,因為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B 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不能滿足於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

C.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D.當學科知識的增長與健全人格的形成發生矛盾時,教師應當調整方法

41.新課程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三級課程管理制度的確立( )

A有助於教材的多樣化 B.有利於滿足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

C.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D有利於擴大國家課程在整個課程計劃中的比重

42.長期以來學校忽視了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應該加以足夠的重視。校外課程資源主要有( )。

A校外圖書館 B.科技館 C博物館 D.網絡資源以及鄉土資源等

43.“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是( )。

A關注每一位學生 B.關注對知識的認知,輕視育人過程

C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D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44.一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能決定他的學習成績的好壞,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是( )。

A自主學習 B.自由學習 C.探究學習 D.合作學習

45.新課程從哪三方面進行整合性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A知識與技能 B教師與學生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D.過程與方法

46.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倡以弘揚人的( )為宗旨的自主學習。

A.客觀性 B..能動性 C.獨立性 D主體性

47.課程的價值在於促進學生( )的和諧發展。

A.過程、方法 B.知識、能力 C.精神、方法 D.情感、態度

48.新課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將發生哪些變化?( )

A.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

B在對待教學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C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D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49. ( )既是新一輪課程結構調整的基本原則,又是新課程結構區別於現行課程結構的基本特徵。

A選擇性 B.綜合性 C.研究性D均衡性

50.在課程評價改革中應注意( )問題

A有效選擇工作的突破口,分層推進評價改革工作

B.要善於從以往的工作中總結經驗與教訓

C要善於借鑑和學習他人的經驗

D.評價要以讚賞和正面評價為主

51.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考試改革體現的發展性評價的理念和工作思路表現在( )

A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B倡導給予多次機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

C對考試結果做出具體分析,公佈學生考試成績並按考試成績排名

D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判斷題

1.新課程目標取向及精神內核就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

2.課程目標有四個方面的規定性,即時限性、具體性、預測性和指導性。( )

3.新課程反對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學習。( )

4.教材等同於教科書,教科書也等同於課本。( )

5.在泰勒的課程原理和評價原理基礎上涉及的課程評價模式是目的遊離評價模式。( )

6.新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

7,所謂選修課,是一種對必修課起輔助作用的補充性課程。( )

8.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9.學科課程是以知(或文化)為本位的課程,活動課程是以學習經驗為本位的課程。( )

10.課程目標的確定取決於知識或學科的內容。( )

11.課程近代化的標誌之一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學基礎之上、相對獨立設置的各門課程的出現和成熟。( )

12.完整的課程理論,應當兼顧理論性和應用性。( )

13.實質教育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 )

14.課程結構主要是指課程各部分的組織與配合,它涉及課程的基本學習範疇的確定。( )

15.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視野中的教師角色創新要由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型教師轉到“激趣、啟思、導疑”型教師。( )

六、簡答題

1.基礎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怎樣的教育觀念?

2.簡述新課程所倡導的新型學生觀。

3.簡述制定課程目標的依據。

4.簡述國外課程改革的趨勢。

5.現代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6.新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是什麼?

七、論述題

1.論述泰勒的課程設計模式。

2.試述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論述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評價的改革重點。

4論述新課程中的分科課程的特點。

5.論述本次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6.論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7.分別論述學科中心論、兒童中心論和社會中心論的內涵。

八、案例分析

1.閱讀案例,試說明現行課程評價存在哪些問題。

【案例】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員,我也曾努力過,刻苦過,但最後卻被一盆盆冷水澆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語考試來說吧,我覺得學英語比上青天還難,每次考試不是個位數就是十幾分。有一次老師罵我是蠢豬,我一生氣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考好。於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個英語第一名。我心想這次老師一定會表揚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師一進教室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問我:“你這次考得這麼好,不是抄來的吧?”聽了這話,我一下子從頭涼到腳,難道我們差生就一輩子都翻不了身了嗎?

2.閱讀案例,請用有關教學或課程理論對該校的做法進行評析。

【案例】 某中學對每年新入學的學生都要舉辦學習方法、學校課程、研究性學習等內容的講座,並在拓展型、研究型、社會實踐以及部分基礎型課程實行走班教學。根據學生的選擇,學校將4至5個班級的學生作為一個“班級”,分成ABC 層,幾個班同時開展同一科目的教學活動,其餘教育教學活動則在原來班級進行。各學習層次和教學班級動態組合,一個學期微調一兩次。

3.閱讀案例並對案例進行分析。

【案例】 雪花變成了什麼?一個孩子回答,變成了春天!這個回答多麼富有想象力,又是多麼富有藝術性,可居然被判為零分。樹上有五隻鳥,被人用槍打死了一隻後,樹上還剩下幾隻鳥?一個孩子回答:“還有三隻。”眾人解釋說:“爸爸被打死了,媽媽被嚇跑了,剩下三個孩子不會飛。”這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回答,也是一個極現實的回答。可是,教師斷然認為不對,

4.【案例】 王林平時成績一般,但總想找個機會能一鳴驚人。期末考試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過教導處門口,看到裡面沒人,就走了進去,一眼看到老師放在書櫥裡的數學試卷。他想,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正當他打開書櫥門時,教導處張主任突然走了進來。張主任看到瑟瑟發抖的王林,什麼都明白了。張主任嚴肅地對王林說:“平時不努力,現在偷試卷,真丟臉!你等著受處分吧!”臉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請不要處分我。”張主任怒道。“沒門!”幾天後,學校宣佈了對王林的處分決定。

張主任的做法對嗎?為什麼?假如你是張主任,你會怎樣做?

第十章教學(上)

一、單項選擇題

選擇題

1.教學從其本質上講,是( )。

A.一種主體活動 B.一種實踐活動 C.一種認識活動 D.一種文化活動

2.教學是學校教育的( )。

A.唯一工作 B.中心工作 C.必要工作 D.重要工作

3.教學認識的主要方式是( )。

A.直接經驗 B.科學實驗 C.社會實踐 D.間接經驗

4.“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說明教學中應重視 ( )。

A.知識的傳授 B.發展學生的能力

C.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 D.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5.學校實現教育目的培養人的基本途徑是( )。

A.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B.教學 C.課外活動 D.學校管理

6.取得教學成功的內因是( )。

A.教師的主導作用 B.學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體作用 D.學生的主體作用

7.形式教育論的倡導者是( )。

A.盧梭 B.洛克 C.赫爾巴特 D.斯賓塞

8.實質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是( )。

A.發展智力 B.培養思想品德 C.傳授知識 D.發展個性

9.教學的首要任務是( )。

A.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B.發展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

C.培養品德和審美情趣 D.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10.最早的教學過程思想即學、思、行統一的觀點,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昆體良 C.杜威 D.誇美紐斯

11.學生通過認識書本知識去認識客觀世界,這反映了下列教學過程特點中的( )。

A.引導性 B.間接性 C.簡捷性 D.交往性

12.以個體認識論為基礎提出教學理論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昆體良 C.赫爾巴特 D.誇美紐斯

13.教學過程階段的中心環節是( )。

A.領會知識 B.鞏固知識 C.運用知識 D.檢查知識

14、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原則是( )

A 直觀性原則 B 啟發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 鞏固性原則

15、羅傑斯的“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自發學習”、“排除對學習者自身的威脅”的教學原則屬於( )

A 非指導教學模式 B 結構主義課程模式 C 發展性教學模式 D 最優化教學模式

16、發生在18世紀前後的形式教育和實質教育的爭論其實質是關於( )的論爭。

A 知識與能力 B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 C 分科與綜合 D 知識與思想

17、保加利亞醫學博士格•洛扎夫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創立了一種利用聯想、暗示、情境、音樂等方式強化教學效果的方法,稱之為( )

A 信號圖式法 B 探究—發現法 C 暗示教學法 D 五段教學法

18、最古老也是應用最廣、最普遍的教學方法是( )

A 討論法 B 談話法 C 講授法 D 實踐法

19、在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布魯納提出了( )

A 發現學習教學法 B 探究—研討法 C 綱要信號圖教學法 D 暗示教學法

20、通過準備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交流、對過程及時總結是( )運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A 講授法 B 談話法 C 討論法 D 練習法

21、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活動稱為( )

A 教育 B 教學 C 教授 D 學習

22、( A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A 練習法 B 實驗法 C 實習作業法 D 參觀法

23、前蘇聯教師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學方法是( )

A 探究—研討法 B 發現學習 C 暗示教學法 D 綱要信號圖式教學法

24、“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由( )提出。

A 孔子 B 孟子 C 朱熹 D 老子

25、“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體現了( )教學原則

A 鞏固性原則 B 直觀性原則 C 循序漸進原則 D 啟發性原則

26、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進行差別教學,體現了教學的( )

A 直觀性原則 B 啟發性原則 C 循序漸進原則 D 因材施教原則

27、“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這句話反映的是( )

A啟發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系統性原則

28、直觀的具體手段一般有( )

A實物直觀、模像直觀、語言直觀 B實物直觀、掛圖直觀、語言直觀

C實物直觀、模像直觀、掛圖直觀 D模像直觀、掛圖直觀、語言直觀

29、迄今為止在世界範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是( )

A講授法 B談話法 C練習法 D發現法

30、領會知識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31、一節課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 )

A組織教學 B講授新教材 C鞏固新教材 D檢查複習

32、講授法是最普遍、歷史最悠久的教學方法,它有利於教師主導、主體的實踐,但明顯不足在於( )

A不利於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B不利於在短時間獲得大量系統的知識

C不利於教師面向全體學生 D不利於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

3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這體現了教學的(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34、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是( )

A瞭解學生 B融洽的師生關係 C先進的教學設備 D備課

35、下列關於學生學業成績評定敘述正確的是( )

A評定學生學業成績,一般採用百分制計分法和等級制計分法

B一般說,題的數量多、便於給小分的,用等級制較方便

C題的數量不多、開卷、理解和靈活運用的題用百分制較方便

D在成績評定時,不能把等級制換算成一定的分數

36、下列關於複式教學敘述正確的是( )

A複式教學就是對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

B複式教學適用於學生多、教室少的情況下教學

C複式教學課堂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學或做作業同時進行

D複式教學情境下的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學能力相對較弱

37、教學與智育的關係是( )

A 教學是智育的唯一途徑 B 智育是教學的唯一任務

C 教學就是智育 D 智育主要通過教學來進行

38、教學要受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特點的制約,依據這一規律所提出的教學原則是( )

A 啟發性原則 B 直觀性原則 C 鞏固性原則 D 循序漸進原則

30、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具有順序性,與之相對應的教學原則是( )

A 啟發性原則 B 直觀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40、教學要受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制約,與之相對應的教學原則是( )

A 啟發性原則 B 直觀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41、大班教學最普遍的教學方法是( )

A 演示法 B 練習法 C 講授法 D 談話法

42、社會主義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教學特點所決定的教學原則是( )

A 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原則 B 直觀性原則

C 循序漸進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43、教師在教學中貫徹直觀性教學原則,以下哪一項不是對於教師的基本要求?( )

A要恰當地選擇直觀手段 B直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C要在直觀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認識 D要充分運用三種直觀教學的手段

44、下面哪一條原則是為了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統一起來而提出的( )

A 啟發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 高速度原則 D高難度原則

45、循序漸進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貫徹這一原則時,要( )。

A教學必須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簡到繁 B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C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D瞭解學生髮展的具體特點

46、以下哪一條不是教師在教學中貫徹量力性原則應注意的問題( )

A 重視學生的年齡特徵 B瞭解學生髮展的具體特點

C恰當地把握教學難度 D實事求是

47、下面哪一位前蘇聯的教育家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概念( )

A凱洛夫 B贊科夫 C維果斯基 D巴班斯基

48、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通過條件控制引起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知識的方法,稱之為( )

A 練習法 B 實習作業法 C 實驗法 D 談話法

49、“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說明教學中應重視( )

A 知識的傳授 B 發展學生的能力

C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 D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50、教學中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要防止和克服( )。

A單純書本、排斥實踐,強調個人經驗,否定理論知識的作用 B兒童中心論

C空洞說教、單純知識傳授 D片面單一知識的學習

51、“拔苗助長”違背的教學原則是( )

A直觀性原則 B鞏固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52、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著手,堅持正面教育,這體現了( )

A 導向性原則 B 疏導性原則 C 鞏固性原則 D 因材施教原則

53、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其特殊性表現在認識的間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

A 有領導認識 B 有個性認識 C 有差異的認識 D 有基本的認識

54、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表明孔子很強調( )

A 啟發式教育 B 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C因材施教 D學習與行動相結合

55、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樣法 B鍛鍊法 C說服法 D陶冶法

56、《學記》要求“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這體現了( )

A循序漸進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啟發性原則

57、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屬於( )

A 談話法 B 講授法 C 演示法 D 討論法

58、現代教學技術是教學的( )

A 主要手段 B 輔助手段 C 中心手段 D 內在手段

59、實質教學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是( )

A發展智力 B培養思想品德 C傳授知識 D發展個性

60、認為“教育就是經驗的不斷改造,一切均來自經驗”,“行”先於“知”,使學生由“做事而學習”,因此教學應分為“情景一問題一觀察一解決一應用”五個步驟的教育家是( )

A誇美紐斯 B杜威 C赫爾巴特 D贊科夫

61、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是針對( )而提出的教學規律。

A 教學的概念 B 學生身心發展 C 教學任務 D 師生的地位與作用

二、多項選擇題

1、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 )

A 指導 B 裁判 C 維持 D 促進 E 定位

2、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表現在( )

A 認識的直接性 B 認識的間接性 C 認識的教育性

D 認識的交往性 E 有指導的認識

3、下面對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關係理解正確的是( )

A 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 B 掌握知識是為了發展智力 C 發展智力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D 二者可以相互轉化 E 二者統一於學生的發展

5、按照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所要實現的不同認識任務,所劃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階段有( )

A 引起學習動機 B 領會知識 C 鞏固知識 D 運用知識 E 檢查知識

6、以下屬於教學原則的是( )

A 教學相長 B 啟發誘導 C 教與學相統一 D 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結合

E 理論聯繫實際

7、下面強調鞏固性原則的說法有( )

A 學而時習之 B 一石激起千層浪 C 溫故而知新 D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E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8、理論聯繫實際原則提出的依據有( )

A 教學規律的需要 B 學生所學的主要是間接經驗 C 人類認識規律的需要

D 教學目標的需要 E 教學自身的需要

9、關於教學的內涵,理解正確的有( )

A 教學是以教師的“教”為主體活動 B 教學實質是一種認識活動

C 教學的本質就是智育 D 教學不等於課堂教學

E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相統一的活動

10、教學中學生的智力活動,主要指為認知事物、掌握知識而進行的( )等心理因素的活動。

A 觀察 B 思維 C 記憶 D 想象 E 興趣

11、學生個體認識的特殊性表現在( )

A 認識的間接性 B 認識的交往性 C 認識的教育性 D 認識的直接性 E 認識的有領導性

12、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包括( )

A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 B 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C 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D 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結合

E 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一

13、教學過程的矛盾包括( )

A 學生與所學知識之間的矛盾 B 新舊知識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

C 教師與教材之間的矛盾 D 學生個性發展與認知發展的矛盾

E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矛盾

14、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主要包括( )

A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B 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C 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 D 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

E 學生的個性差異與教材相適應

15、一般來說,構成教學過程的基本因素應包括( )。

A 教師 B 教學內容 C 學生 D 教學手段 E 教學環境

16、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有( )

A引起學習動機 B領會知識 C鞏固知識 D運用知識 E檢查知識

20、引導學生領會知識是教學的中心環節,包括( )

A熟悉教材 B感知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E分析教材

17、教學活動包括了學生配合教師上課而進行的( )等活動。

A獨立作業 B複習 C預習 D社會實踐 E課外活動

18、屬於談話法的基本要求是( )

A準備好問題 B準備好談話計劃 C提問要明確,引起思維興奮

D善於啟發誘導 E做好歸納、小結

19、從學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體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教學”,其理由是( )

A 教學工作所佔時間最多 B 對學生髮展影響最全面 C 其他工作都是圍繞教學來進行 D 對學校教育質量影響最大 E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

20、貫徹直觀性原則的要求是( )

A 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B 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C 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D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E 重視組織各種複習

21、學生認識具有與人類認識過程不同的顯著特點是( )

A間接性 B目的性 C交往性 D教育性 E簡潔性

22、下列關於實驗法的論述,正確的是( )

A實驗法是在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的教學中運用得較多

B它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的嚴謹的學習態度

C要求教師注意啟發,講究語言藝術

D要求目的明確,精選內容

E重視語言指導,重視教師示範作用

23、中學教學原則包括(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E循序漸進原則

24、中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包括( )

A講授法 B討論法 C實驗法 D練習法 E談話法

25、教學活動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是因為( )

A教學認識過程是一種學生的認識過程

B教學認識過程是一種間接性的認識

C教學認識過程是一種在教師領導下的認識過程

D教學認識過程是一種有教育性的認識過程

26、鞏固性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應當做到( )

A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B保證鞏固的科學性

C重視學生的年齡特徵 D鞏固的具體方式要多樣化

27、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貫徹啟發性原則要遵循那些基本要求( )

A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B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C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D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28、我國教學理論和實際工作者結合我國的教學實踐發展了鎧洛夫所提出的教學原則體系,補充了哪些新的原則( )

A 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B 量力性原則

C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的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29、在教學活動中貫徹理論聯繫實際原則,對於教師有哪些基本要求( )

A 重視理論知識的 B 注重在聯繫實際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能力

C 聯繫實際應當從多方面入手 D幫助學生總結收穫

30、教師運用談話法,應當注意以下哪幾點( )

A 做好充分的準備 B談話要面向全體學生

C在談話結束時進行總結 D注意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

31、講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具體地說,又可以分為哪幾種形式?( )

A 講述 B 講讀 C 講解 D解讀

32、講授法是最古老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迄今為止在世界範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優點在於( )

A 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

B 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C 有利於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

D 有利於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33、討論法的基本形式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藉助獨立思考和交流進行學習。教師在運用討論法,應當注意( )

A 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B 選好討論題目

C肯定學生各種意見的價值 D 善於引導

34、實驗法的基本形式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自主地學習。教師在運用實驗法時,要注意以下哪幾點( )

A 準備工作充分 B及時、具體地指 C 幫助學生總結 D提出明確要求

35、教學的作用是( )

A 教育工作的主體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徑 B 系統地傳授知識、再生產社會經驗

C 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D 鍛鍊教師的教學能力

36、教學的任務包括( )

A 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B 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創造力和實踐精神 C 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 D 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審美情趣

37、教學傳授基本知識與培養基本技能包括( )

A 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之具有現代人的素質

B 為他們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創造必要條件

C 使他們形成較為高深的科學知識

D 為他們進一步的學習、發明創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38、教學過程的實質即( )

A 師生之間的互動 B 特殊的認識活動

C 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 D 特殊的情感活動

三、判斷題

1、智育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教學內容來進行。( )

2、教學中,教師處於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具有主導作用。( )

3、要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堅持以教學為主,不能有其他教育形式。( )

4、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

5、教學中,學生的認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

6、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智力發展水平就越高。( )

7、教師決定著教學的思想政治方向,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8、教學原則是依據教學規律制定的,所以兩者沒有什麼區別。( )

9、因材施教就是照顧個別同學的差異。( )

10、教學從其本質上講,是一種實踐活動。( )

11、教學中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與人類實踐活動中直接經驗的獲得方式相同。( )

12、啟發性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中獲取新知識與保持舊知識之間的矛盾而提出的。( )

13、實踐說強調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削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

14、由於教學活動是以間接認識為主,因而直接經驗相對來說可有可無。( )

15、直觀性原則是針對教學中詞、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與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相互脫離的矛盾而提出的。( )

16、鞏固性原則又可稱為接受性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 )

17、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面向每一個學生。( )

18、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教學。( )

19、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社會的發展。( )

20、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活動組成的。( )

21、教學具有多種形態,是共性和多樣性的統一。( )

22、教學任務的決定受教育目的、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科的特性以及教學的時空條件等因素制約。( )

23、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是師生的關係問題。( )

24、教學過程的結構分為:引起學習動機、領會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和檢查知識五個階段,其中領會知識是教學的中心環節。( )

25、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孟子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的統一過程。( )

26、我國的教學原則有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

27、17世紀捷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一切知識都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 )

28、“因材施教”源於宋代朱熹的“孔子施教,各因其才”。( )

29、“授人以漁”說明教學中應重視知識的傳授。( )

30、講授法可分為講述、講解和講演三種方式。( )

31、教學具有教育性,這是由誇美紐斯率先明確提出的觀點。( )

32、“學不躐等”、“不凌節而施”,體現了啟發性原則。( )

33、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是因材施教原則。( )

34、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通過條件控制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知識的方法是練習法。( )

35、談話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 )

36、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把教學過程概括為: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的五步,簡稱五步教學法。( )

37、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是間接經驗。( )

38、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

39、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

40、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的學習主體的作用。( )

41、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可分為講述、講解和講演三種方式。( )

42、談話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談話法可以分為複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 )

43、知識並不代表智力,人的智力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先天的遺傳因素。( )

四、簡答題

1.簡述教學的基本原則。

2.什麼是教學過程?列舉中外歷史上關於教學過程的主要觀點(至少四個)。

3.簡述教學的基本任務。

4.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5.如何貫徹啟發性原則?

6.簡述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區別與聯繫。

7.簡述學與教的過程的基本要素。

8.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五、論述題

1.論述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的原因及其表現。

2.試論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3.結合教學實際,試論我國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4.論述組織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

六、案例分析

1.【案例】 曾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一位老師每天睡覺前都要問自己這樣三個問題:今天我想了嗎?今天我讀了嗎?今天我寫了嗎?

請你對這位老師的這種做法加以評價.

2.【案例】 在某中學的一個學生宿舍裡,照明燈突然熄滅了,同學們束手無策,只好叫來 電工。電工一看燈泡壞了,換了一個燈泡就好了。同學們說:“這麼簡單,我們自己也會換的。”過幾天,燈又不亮了。同學們一檢查燈泡,燈泡是好的,又沒有辦法了,不得不再叫來 電工。電工一檢查,是保險絲燒壞了,換了一根保險絲,燈又亮了。同學們說:“關於保險絲,我們在物理課上也學過,怎麼遇到問題就用不上呢?”

請你運用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的理論,分析這個案例。

3.指出下面案例中教師的言行符合或違背什麼教學原則?並簡要解釋,

【案例】 一位教師教“因式分解”這一單元時,發現學生的知識基礎差別較大,於是對八位成績好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讓他們到圖書館自學“因式分解及其應用”一節。經過自學,他們不但完成了規定的習題作業,還集體選編了幾十道有代表性的習題。教師有選擇地按程度分別介紹給其他同學練習和討論,進一步推動了全班的學習,使全班提前五課時完成了“因式分解”單元的教學任務。

4.【案例】 在教學“槓桿原理”時,一教師先出示概念,再用實驗驗證,最後讓學生做適應性練習;另一教師則先讓學生用扁擔挑重物,再讓他們自己做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後得出相關結論.

上述兩位教師的教學過程有何不同?兩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5.閱讀案例,在下列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發展會有什麼差異?

【案例】 在課堂組織教學方面,大多數教師主要關注兩方面:一是將課堂紀律組織好,讓學生進入“聽講”的狀態;二是把學生的思維“組織”到教師的思維之下,使每個學生能順利“接收”教師所講的內容。而有的教師則努力把思維推向自己的反面,促進學生在聽課時對教師保持一種懷疑和警惕的狀態。

第十一章 教學(下)

一、單項選擇題

1.《學記》中說:“不陵節而施。”下列哪條教學原則與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

A.啟發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2.孔子要求“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是說在教學中要貫徹( )。

A.理論聯繫實際原則B.循序漸進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鞏固性原則

3.《學記》中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是要求教學中貫徹 ( )。

A.啟發性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 C.直觀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4.《學記》中要求“學不躐等”,是說在教學中要貫徹( )。

A.循序漸進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5.把實物、教具陳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地實驗來說明和印證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的一種方法稱( )。

A.講授法 B.實驗法 C.參觀法 D.演示法

6.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體現了( )教學原則。

A.循序漸進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鞏固性原則

7.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稱為( ) 。

A.討論法 B.談話法 C.講授法 D.練習法

8.課的類型是由( )課的種類。

A.教師備課時決定的 B.課的任務決定的C.學生的學習過程決定 D.教學的階段性決定的

9.設計教學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華虛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10.在下列教學組織形式中,有利於高效率、大面積培養學生的是( )。

A.個別教學 B.班級授課 C.分組教學 D.道爾頓制

11.柏克赫斯特創立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班級授課 B.設計教學法 C.道爾頓制 D.分組教學

12.教學活動中師生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而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稱( )。

A.教學組織形式 B.教學模式 C.教學方法 D.教學策略

13.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量所得到的結果一致性較高,說明該測驗的( )較高。

A.信度 B.效度 C.區分度 D.難廈

14.一個測驗能夠正確地測量出它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稱為測驗的( )。

A.信度 B.效度 C.區分度 D.難度

15.如果高水平學生在測驗項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學生只能得低分,那麼就說明下列哪種質量指標高( )。

A.效度 B.信度 C.難度 D.區分度

16、下列關於複式教學敘述正確的是( )

A 複式教學就是對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

B 複式教學適用於學生多、教室少的情況下教學

C 複式教學課堂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學或做作業同時進行

D 複式教學情景下的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學能力相對較弱

17、一節課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 )

A 組織教學 B 檢查複習 C 鞏固新教材 D 講授新教材

4、用於選拔性和競賽性活動的評價屬於( )

A 相對評價 B 絕對評價 C 個體內差異評價 D 形成性評價

18、把兩個及其兩個年紀以上的兒童編在一個班級,直接教學與佈置、完成作業

輪流交替進行,在一節課內由一位老師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是( )

A 分層教學 B 合作學習 C 小班教學 D 複式教學

19、在下列教學組織形式中,有利於高效率、大面積培養學生的是( )

A 個別教學 B 班級授課 C 分組教學 D 道爾頓制

20.從評價的功能上區分,中小學教育評價的類型可分為( )

A 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 B 相對評價和絕對評價

C 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D 正確評價和錯誤評價

21、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

A 備課 B 上課 C 佈置批改作業 D 成績考評

22、為了分班、分組的目的所進行的測驗是( )

A 形成性測驗 B 診斷性測驗 C 總結性測驗 D 安置性測驗

23、( )是教學的空間結構和時間序列的統一,所要解決的是班、課、時的問題。

A 教學內容 B 教學原則 C 教學方法 D 教學組織形式

24、以某種教學理論為指導,以一定的教學實踐為基礎形成的,教學活動各個

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學實踐形

式( )

A 教學 B 教學原則 C 教學模式 D 教學方式

25、中小學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 班級授課制 B分層教學 C 小班教學 D 小組合作學習

26、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與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向全班學生集體上課是( )

A 個別教學制 B 班級授課制 C 分組教學制 D 道爾頓制

27、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度進行闡述是( )

A 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B 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C 洛克的《教育漫畫》 D 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

28、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佈置作業,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後,向教師彙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察,屬於( )

A 個別教學法 B 班級授課制 C 分組教學法 D道爾頓制

29、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 )

A備好課 B上好課 C作業的檢查與批改 D課外輔導

30、課的類型的劃分依據( )

A教學任務 B教學內容 C教學規律 D教學原則

31、( )是教師備課和上課的主要依據。( )

A 教學大綱 B 教科書 C 參考書 D 教學進度

32、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

A個別教學 B課外教學 C現場教學 D課堂教學

33、我國最早採用班級授課制是在( )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34、教育史上最早出現的教學組織形式( )

A個別教學 B班級授課制 C複式教學 D小組教學

35、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加以論證的是( )

A盧梭 B 洛克 C 誇美紐斯 D 赫爾巴特

36、進行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 )

A 教學任務 B 課程標準 C 教學目標 D 教學內容

37、( )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徑和措施。

A課外輔導 B備課 C上課 D佈置和批改作業

38、( )是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A 教學基本步驟 B教學程序 C教學組織形式 D教學階段

39、古代中國、埃及和希臘的學校大多采用( )

A個別教學 B分組教學 C班級授課 D道爾頓制

40、班級授課的輔助形式是( )

A 個別教學制 B分組教學 C現場教學 D複式教學

41、具有直接教學和學生自學或作業交替進行的特點,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地區

較適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 個別教學制 B 分組教學制 C 現場教學 D 複式教學

42、根據一定的教學任務,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社會生活其他場所,通過觀

察、調查或實際操作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叫( )

A 道爾頓制 B設計教學法 C現場教學 D複式教學

43、備課包括鑽研教材、設計教法和( )

A 瞭解學生 B 閱讀參考書 C 上網 D 制定教學計劃

44、教師在教學中最首要的角色是( )

A 知識的傳授者 B 學者和學習者 C 集體的領導者 D 學生的榜樣

45、教師上課必要的補充主要是通過( )

A 佈置作業 B 檢查作業 C 課外輔導 D 課後練

46、班級授課制的最大缺點在於( )

A 對基礎差的學生不利 B 對基礎好的學生不利

C 對教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不利 D 不利於實施因材施教

47、一節好課的最根本的標準是( )

A教學目的明確 B教學內容正確 C教學方法靈活 D學生主體性充分發揮

48、班級授課制的特徵可以用以下幾個字概括( )

A班、課、室 B師、生、課 C師、生、時 D班、課、時

49、中國最早採用班級授課制始於1862年清政府開辦的( )

A京師同文館 B京師大學堂 C南洋工學 D洋務學堂

二、多項選擇題

1、學年計劃的內容包括( )

A 學生情況的簡要分析 B 本學年教學的要求

C 課程標準、教科書的章節或課題 D 各個課題的教學時數和時間安排

E 各個課題需要的直觀教具

2、根據教學的任務可以把課的類型分為( )

A 傳授新知識課 B 鞏固新知識課 C 培養技能技巧課

D 培養思想品德課 E 檢查知識課

3、根據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可以把課的類型分為( )

A 講授課 B 演示課 C 練習課 D 實驗課 E 複習課

4、考查的基本方式有( )

A 口頭提問 B 期中學期測驗 C 檢查書面作業

D 階段學績測驗 E 期末學績測驗

5、單一課指在一節課中主要完成一種教學任務的課,又可細分為( )

A 新授課 B複習課 C練習課 D實驗課 E測驗課

6、圍繞班級授課制改革的展開,又出現了哪些新的教學組織形式( )

A分層教學 B小組合作學習 C小班教學 D複試教學

7、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幾個方面( )

A組間同質,組內異質 B設立小組目標

C實施小組評價與獎勵的機制 D個人責任的明確和均等的成功機會

8、分層教學又稱為分組教學,它的優點是( )

A便於管理 B增加了智力測驗和成績作為依據

C同一層次內學生的基礎和水平較一般班級授課制條件下更為整齊

D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更加便利

9、備課是教學工作的基礎,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教師主要從哪幾個

面為上課做好準備( )

A鑽研教材 B教學目的明確 C瞭解學生 D設計教學過程

10、一般來說,評價一位教師是否上好一節課的標準是( )

A教學目的明確 B教學內容正確 C教學方法適當 D教學過程緊湊

11、學生作業分為課內和課外兩種,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種( )

A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 B口頭作業 C書面作業 D實踐作業

12、作業的佈置與批改是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上課的延續,佈置作業

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

A作業的內容,應當符合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要求 B作業的分量要適當

C佈置作業時要有明確的要求,規定完成的時間 D對學生作業要認真、及時地批改

13、教師批改作業的方式有哪些( )

A全面批改 B重點批改 C輪流批改 D當面批改和指導學生互相批改

14、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A上課 B課外輔導 C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D備課 E批改作業

15、班級授課制的五個固定是指( )

A學生固定 B教師固定 C內容固定 D時間固定 E場所固定

16、在教學史上,先後出現的影響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有( )

A個別教學制 B班級授課制 C分組教學 D道爾頓制 E設計教學法

17、班級授課是我國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其侷限性表現在( )

A難以因材施教 B不能大面積培養人才 C難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D缺乏靈活性 E難以形成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18、構成課的基本組成部分有( )

A組織教學 B講授新教材 C佈置課外作業 D檢查複習 E鞏固新教材

19、一個完整的課時計劃,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項目( )

A 班級、學科名稱 B授課時間、題目 C 教學目的、課的類型

D 教學方法、教具 E 教學進程、備註

20、根據一節課所完成任務的類型,課可分為( )

A 單一課 B 綜合課 C 實驗課 D 檢查課 E 技能課

21、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徵有( )

A 綜合性 B 可操作性 C 靈活性 D 層次性 E 指向性

三、判斷題

1、組織教學是在上課開始時進行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做好上課前的準備。( )

2、一節課成敗與否,是看教學方法是否得當。( )

3、分組教學是個別教學的一種形式。( )

4、備課首先要做的就是鑽研教材,即包括學習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研究教科書、閱讀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參考材料。( )

5、課外輔導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徑和措施。( )

6、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

7、因材施教的依據之一是遺傳素質的差異。( )

8、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稱為講授法。( )

9、柏克赫斯特創立的教學組織形式是道爾頓制。( )

10、複式教學是我國教學組織形式的特殊形式。( )

11、教學活動中師生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而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稱教學模式。( )

12、古代教學普遍採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個別教學制。( )

13、在教學工作中,上課是教學工作的首要條件。( )

14、課外活動是教學的補充和延伸。( )

15、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備課、上課、作業的檢查與批改、課外輔導和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

16、備課內容包括:鑽研教材、瞭解學生和制定教學進度計劃。( )

17、教科書是教師備課的指導文件。( )

18、教學大綱是教師備課和上課的主要依據。( )

19、鑽研教材包括鑽研教學大綱、教科書和有關的參考書。( )

20、根據一節課所完成任務的類型,可分為單一課和綜合課。( )

21、老師在備學生時,只需要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與思想狀況、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 )

22、有經驗的老師在上課前可以不用寫課時計劃。( )

23、備課是教學工作諸環節中的中心環節,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上好課。( )

24、分組教學制分為兩類:外部分組和內部分組。( )

25、作業的檢查與批改是上課必要的補充。( )

26、教學史上先後出現的影響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個別教學制、班級上課制、分組教學、設計教學法、道爾頓制。( )

27、我國最早採用班級授課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 )

28、測驗的區分度是指測驗對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夠區分的程度,與測驗的難度無關。( )

29、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反映教學過程規律而制定的對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和要求。( )

30、直觀手段一般可分為實物直觀、模像直觀和語言直觀。( )

31、測驗的信度是指一個測驗能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 )

32、蘇格拉底在教學中善於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尋找正確的答案,我們把他的這種教學稱為產婆術。( )

33、班級授課制最顯著的優點在於教師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

34、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其《普通教育學 》中提出了班級授課制的思想。( )

35、班級授課是集體教學的代表,是當前及今後較長時期的主要教學組織形式,但必須隨時代發展而變革。( )

36、分組教學制就是按照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水平不同的組進行教學。( )

37、1862年京師同文館採用班級授課制,使得班級授課制在全國廣泛推行。( )

38、複式教學是把兩個年級以上的兒童編在一個教室裡,由一位教師在同一課內分別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 )

四、簡答題

1佈置作業應遵循哪些要求?

2.簡述教師編寫課時計劃(教案)的一般步驟。

3.簡述教學評價的含義及其目的。

4.鑽研教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五、論述題

1.論述分組教學制,

2,試分析我國小學教育評價中主要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方法。

六、案例分析

1.【案例】 學期伊始,為了上好課,一位教師特地蒐集了許多特級教師的有關教案,準備照著這些教案的內容去上課。試評價該教師課前的準備工作。

2.閱讀案例,假如你是這位老師,你用什麼方式解決?

【案例】 一位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千克的初步認識”時,在用教具——天平來稱粉筆時,忘了拆下天平物盤下的膠墊,出現了第一次稱一支粉筆為100 克,第二次稱一支粉筆為10 克的情況。而該老師把兩次測量結果相差10倍的原因解釋為是天平這種測量工具的誤差。請你評價一下這位老師處理錯誤的方法。

3.閱讀案例,試分析這位年輕教師的失誤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案例】 這是一位青年教師的教學反思札記:

這是一節公開課,內容是《北大荒的秋天》。 當學到北大荒的小河這一段時,突然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明鏡一樣的小河’能換成‘明淨一樣的小河’嗎?”我愣了一下,這個問題多少讓我覺得有些突然。我沒有直接說不能。於是,我給了大家一個“提示”,在黑板上寫了“明鏡”和“明淨”。果然,一個孩子說:“不能,因為兩個詞雖然讀音相同,但意思並不相同。”我為順利解決難題而沾沾自喜。

下課了,一位有豐富語文教學經驗的老師對我說:“現在,你看這兩個詞可不可以換呢?”我仔細一想,真的能換!“其實,這兩個詞的確可以換,但你可以提醒學生注意當‘明鏡一樣的’,換成‘明淨的’,才讀得通。 當然,用‘明鏡’更形象一些。”我慚愧極了,原來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誤的地方!

4.閱讀案例,請說明案例中所反映的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

【案例】 高老師今天收到一封學生的來信,信中這樣寫道:“高老師,我今天很高興,因為你終於給我回答問題的機會了。這可是我上初中以來獲得的第一次機會啊!雖然這是你不經意的一次提問,但我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就在這一次,老師,你終於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發表意見的機會….。我想真誠地對你說一句,高老師,喊響每一個同學的名字吧!”

5.【案例】 一位同學課堂發言精彩,教師說:“表揚他!”同學一起豎起大拇指,說:“棒棒,你真棒!”你認為這樣的表揚方式值得提倡嗎?為什麼?

6.閱讀案例,請對案例中教師的評價行為予以分析。

【案例】 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好學生。平時上課的時候,老師最喜歡點我發言了,因為我書讀得多,想象力也不錯,敢於說與眾不同的東西。可一考試,老師就看不上我了。她常 常教訓我,“考試的時候不要自作聰明,要寫自己有把握的答案。遇到什麼默寫自己喜歡的成語、段落、古詩,或者選做一個作文題之類可以自由選擇的題目,就要寫簡單的、自己有把握的,才不會出錯”。有幾篇課文,老師還規定我們統一背哪一段,都是字少的,說如果要考默寫就默它,不會失分。有一次默寫成語吧,我默的都是課外書上看來的。我讀的課外書是我們班上最多的,但寫了一些錯別字,結果一個錯別字扣 o.5分,我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成語等於白寫,結果只考了84.5分。別小看這o.5分,多了它,我的等第就是“優”了。老師還把我批評了一通,說這又不是上課,要逞什麼能,冒什麼險,還說我不聽話,不懂考試的技巧,考這個分數是對我的懲罰!我真的想不通,淨默書上默爛的成語,有什麼意思?‘看到那些考高分的同學,我心裡真委屈。

第十二章 班級管理與學校管理

一、單選題

1.班主任的工作重點和最為經常的工作是( )。

A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B全面瞭解和研究學生

C.教育學生努力學習D 整合各方面教育影響,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2.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 )正式提出了“班級”一詞。

A 馬卡連柯 B杜威 C埃拉斯莫斯 D 誇美紐斯

3,最早在教學理論上提出班級授課制思想的是( )。

A 誇美紐斯 B裴斯泰洛齊 C.泰勒 D凱洛夫

4.學校行政體系中最基層的行政組織是( )。

A 共青團組織 B班級 C總務處 D教導處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

A瞭解和研究學生B.進行教學工作C.做好個別教育工作D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6.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是( )。

A 共同的活動B班主任的要求C班級內部的矛盾鬥爭D共同的奮鬥目標

7.主張廢除班級授課制和教科書,打破學科界限,由學生自定學習目的和內容,自己設計單元活動的教學形式是( )。

A個別教學制 B設計教學法C.道爾頓制 D分組教學制

8.班級裡的後進生有問題行為,優秀學生( )。

A.也有問題行為B沒有問題行為C只有問題行為萌芽D.也全都有問題行為

9.班主任的工作是從( )開始的。

A評定學生操行B 教育個別學生C.組建班集體 D瞭解和研究學生

10.合作是實現課堂管理促進功能的( ).

A重要表現 B輔助條件 C必要條件 D主要過程

11.課堂紀律是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 )。

A.監控與管理 B.限制與規範C.限制性影時 D.準則與控制

12.在1951 年提出“範例教學”主張的是( )。

A 赫爾巴特 B懷特海 C瓦,根舍因 nD克伯屈

13.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是課堂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的相對穩定的組合模式就是( )。

A課堂結構 B課堂情境 C課堂形勢 D課堂教學

14.課堂常規是每個學生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

A.課堂約定 B課堂紀律 C課堂行為準則 D課堂行為

15.班集體形成的基礎是( )。

A –定的共同生活的準則B.集體成員之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

C –定的組織結構D明確的共同目標

16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方式叫作( )。

A民主管理 B常規管理C.平行管理 D.目標管理

17.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體制中的領導影響力主要表現在職權影響力和( )。

A 年齡影響力B.性別影響力 C個性影響力D學術影響力

18.提出教育目標的分類系統的心理學家是( )。

A.凱洛夫 B布魯納C-贊可夫 D布盧姆

19.課堂管理始終制約著教學和評價的有效進行,具有( )。

A維持動機作用 B思想教育作用 C促進和維持功能 D培養紀律功能

20.學校管理的目標和尺度是( )。

A.經濟收入 B良好的公共關係 C政治影響 D學校績效

21.學校管理的基本途徑是( )。

A溝通 B 教學活動C 教勞結合D.協調

22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 )。

A後勤職工 B 教師 C 學生 D行政幹部

23.班集體形成的主要標誌之一是( )。

A 形成了正確輿論 B.開展了班級工作C成立了班委會D 確定了班級工作計劃

2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 )。

A.組織和培養班集體B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C.培養優良的班風D 全面瞭解學生

25.班級授課制的實施在我國始於( )。

A唐代 B民國初期 C清末D.新中國成立

26.班主任瞭解學生的基本方法是( )。

A調查法 B觀察法 C問卷法 D.談話法

27.我國當前班級管理的實踐中,採用的最多的領導方式是( )。

A民主型的領導方式 B集體中心的領導方式

C 權威型的領導方式 D“教學中心”的領導方式

28班級人際關係形成和發展的手段是( )。

A課堂 B 學習 C.交往D課外活動

29.班級文化是班級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出來的聯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級環境佈置 B班級人際關係和班風

C.教師與個別學生的親密關係 D班級制度與規範

30.班級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運用教學技術手段精心設計各種不同教學活動

B進行社會角色的學習

C幫助學生成為學習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調動班級成員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31.現代班級管理強調以( )為核心來建立管理機制。

A.學生 B.教師 C.教育內容 D學校

32.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屬於( )。

A 平行管理 B 常規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標管理

33學校應當保證學生的( )時間,組織開展文化娛樂等課外活動。社會公共文化體育應當開展課外活動提供便利。

A 興趣小組 B 娛樂 C.自習D課外活動

34.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任務是( )。

A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B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C 學習習慣的養成D擁有健康的身體

36.學校教育管理的核心目的是( )。

A提高教師地位 B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C.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主發展 D滿足學校發展

37.課堂不僅是傳遞知識的殿堂,更是( )的聖殿。

A人性養育 B師生交流 C 學生成才D.情感體驗

二、多選題

1.目前,在義務教育階段,班主任評定學生操行主要採用哪幾種形式?( )

A撰寫評語 B.評定操行等級 C.記分法D分數排序法

2.實施有效管理的課堂管理策略包括( )。

A有秩序的課堂環境是實施有效管理的前提

B學生學習內驅力是有效管理的生命力體現

C和諧融洽的課堂人際關係是有效管理的生產力

D樹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威信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條件

E.課堂紀律是實現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證

3培養班幹部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責任。培養班幹部,班主任應該做到( )。

A.嚴格的要求B耐心引導C.注意學生集體領導機構的經常變動D注意保持教師的絕對權威

4.組建班集體是班主任智慧發揮之所在,所以其方法應該是不拘一格的。但在通常情況下,如下哪些工作環節還是被認為是必需的?( )

A建立組織B對全班同學提出共同的奮鬥目標C制定規章制度D.樹立正確的集體輿論

5.班級組織既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單位,又是學生生活及開展活動的集體單位。班級組織建構應當堅持哪些原則?( )

A有利於教育的原則B目標一致的原則C有利於身心發展的原則D.小規模原則

6.“少先隊”是中國少年兒童的群眾組織,是少年兒童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預備隊。少先隊的活動形式主要有( )。

A隊會B參觀、訪問和社會調查C 遊戲D少先隊的陣地活動

7.班主任對本班團、隊的工作要求應該包括( )。

A.指導團、隊組織,要從本班的具體情況出發,完成上級團、隊組織的基本任務

B班主任要儘可能參加本班的團、隊會議

C.關心和幫助團、隊幹部提高思想覺悟和工作能力

D.班主任要指導超齡隊員積極入團,指導超齡團員努力入黨,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8.班集體是按一定的組織機構形成的,並且有相應的組織形式。班級組織機構微觀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員會制B直線式C參謀制D 職能式

9.班主任建立良好的班集體可以採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包括( )。

A培養健康的集體輿論B.樹立明確的共同目標

C建設一支好的學生幹部隊伍 D.善於向學生提出教育要求

10.班級中的“人事”並不複雜,主要包括( )。

A.學習事件 B.情緒事件 C暴力事件 D 偷竊事件

三、判斷題

1,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加以論證的是克伯屈。( )

2.班級管理應該以學生為核心,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班級管理機制。( )

3.中小學管理的基本內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務行政管理、教學工作管理和總務工作管理。( )

4.一個班級裡幾十個學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級組織,就標誌著班集體的形成。( )

5.我國最早採用班級授課制的是清政府於1863 年設於北京的京師同文館。( )

6班級是學生髮展的一面鏡子,它通過群體作用在鏡子中所形成的影像,即班級組織的鏡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7.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因而要研究班級管理,提高自身素質。( )

8.班級授課制是最有效的授課形式。( )

四、簡單題

1.簡述班集體的基本特徵。

2.班主任如何協調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關係?

3.簡述我國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

4.班級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5.良好的班集體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五、論述題

1.論述班主任的含義及其任務和職責。

2.你怎麼看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果你是班主任,怎麼用好“懲罰”這把雙刃劍?

3.論述班主任應怎樣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4.論述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

5優等生、中等生和後進生各自的心理特點。班主任應該如何對其進行教育?

6.試述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影響”理論。

六、案例分析

1.【案例】 一個學生偷了東西被抓,卻認為那不叫“偷”而叫“拿”。班主任瞭解情況後,見他也沒有悔改之心。

試用教育學的知識分析,作為該同學的班主任應該如何面對這個學生、如何教育這個學生。

2.【案例】 花園裡,同學們都紛紛說了自己喜歡的花,這時全校聞名的“調皮大王”李剛發話了:“老師,我最喜歡的是仙人掌,它雖然全身長滿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叢中還能開出美麗的花兒呢!”他的話立即遭到同學們的反駁。“你們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細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們去喜歡呀!”平時從不受歡迎的調皮大王,見同學們都不贊同他,便據理力爭。“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調皮大王的話如一股電流觸動了我的神經,賞花與育人不也一樣嗎?我激動地走到李剛身邊,摟著他的肩膀對同學們說:“李剛說得對。仙人掌雖然渾身是刺,但是它刺中也有美麗的花,我們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了,更不能因為它刺多就不喜歡它的花。我們對待同學應像賞花一樣,特別是對缺點多一些的同學,更應該正確看待他身上潛在的閃光點。花有千萬種,各有優缺點,你們說對不對?”說著我拍了拍李剛的肩膀,我的話贏得了一片掌聲,李剛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1)讀了這個案例,你能否就“刺”與“花”的關係進一步談談與之相關的教育觀點?

(2)你認為對個別學生的轉化,應從哪些方面著手?

3.【案例】 19世紀末,美國西部有個壞孩子,他把石頭扔向鄰居的窗戶,把死兔裝進桶裡放到學校的火爐裡燒烤,弄得到處臭氣熏天。G歲那年,他的父親娶了繼母,父親對繼母說:“你要注意著孩子,他在我們這裡最讓我防不勝防,心痛死了。”繼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對孩子進行了全面瞭解後,對丈夫說:“你錯了,親愛的,《是最壞的孩 子,而是最聰明的孩子,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發揮他聰明才智的地方罷了。”繼母很欣賞這個:,在她的正確引導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後來成為美國著名的企業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爾·卡耐基。你怎樣理解“壞孩子”“差等生”?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麼啟發:

4.【案例】 王老師是一位青年教師,工作熱情非常高。他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經常要求學生不要講髒話,不要亂扔廢紙……而這位教師講課情急時,常常“笨豬”“死腦子”不絕於口。吸菸後,他隨手將菸蒂拋在課桌下面……經他教育後的班級會怎樣呢?雖然王老師沒少費嘴皮子,沒少用各種懲罰手段,但是班上同學說髒話、粗話,亂扔紙屑雜物的現象隨處可見。王老師百思不得其解。青你幫助分析一下,王老師教育的班級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後果。作為一名班主任應怎樣教育學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5.閱讀以下案例,假如你是胡老師,你該怎麼辦?

【案例】 開學第一天,新任班主任胡老師走進八年級(5)班教室,發現黑板上寫著“你也下課吧”五個大字。原來,該班已連續換了兩任班主任,原因是該班學生無論是學習、班級衛生以及日常 行為規範等方面的表現都極差,前兩任班主任就因為在班主任積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當班主任的資格。

6,【案例】 上課鈴響了,王老師拿著課本走上講臺開始上課。 當課上到十分鐘左右時,兩位學生突然打了起來,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王老師只好將課停下來,要求他們到外面去打。兩位學生收起了“手”,改用“口”,開始互相辱罵。王老師說自己是任課老師,此類事情請他們找班主任解決。那個似乎受了委屈的學生王老師的話不以為然,出口說道:“你這是什麼老師?”這下王老師生氣了,喝道:“給我出去!”可是學生就是不動,王老師便動手去拉學生,學生死死地拉著課桌,堅決不出去。王老師非常憤怒,說:“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課!”於是,雙方進一步僵持起來。

(1) 你如何看待王老師和兩位學生的言行?

(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將如何處理此事?

7.【案例】 某中學八年級(3)班是全校有名的“亂班”,上課紀律混亂,打架成風。班上有一名“在野學生領袖”,喜好《水滸傳》中的人物,愛打抱不平,常常“為朋友兩肋插刀”。打架時,只要他一揮手,其他人就蜂擁而上。班上正氣不能抬頭,班幹部顯得軟弱無力,全班同學的學習成績逐步下降。

請分析說明:

(1) 如何將“亂班”教育轉化為優良的班集體?

(2)如何正確對待和教育轉化“在野學生領袖”?

.

關注——私信(教育學答案)——領取後6章答案

教師招聘考前教育學後6章節試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