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百日發生兩起慘案,區塊鏈打車能否避免悲劇發生?

8月24日13時,浙江樂清20歲女孩趙某在乘坐滴滴順風車的時候,不幸被司機強姦並殺害。更早一些的5月6日凌晨,21歲的空姐李某珠,在鄭州乘坐順風車時不幸被司機劉振華殺害。兩次悲劇全部發生在滴滴順風車,這次慘案距離上次剛過百日,事件的發生徹底激怒了民眾,滴滴出行平臺又一次陷入了口誅筆伐之中。

本次發生的慘案滴滴“無鍋可甩,”難辭其咎。就在案發前一天,滴滴用戶林女士就已經對涉事司機鍾某進行了投訴。在8月23日林女士從樂清虹橋到翁垟的行程中,鍾某曾試圖將其帶至偏僻處欲圖謀不軌,後被林女士逃脫後投訴至滴滴平臺。但對於林女士的投訴,滴滴一直沒有做出回應,嫌疑司機仍然可以在平臺正常接單。案發當日,受害人趙某向朋友發了一條“救命”的消息,朋友在下午三點四十左右的時間聯繫了滴滴公司,但是滴滴平臺以客戶隱私為由,即使在警方介入下也拒絕提供嫌疑人車輛信息,最終錯過了最佳營救時間,女孩最終被殺害。

滴滴百日發生兩起慘案,區塊鏈打車能否避免悲劇發生?

8月26日下午,交通運輸部針對上述事件,對滴滴公司進行約談,責令其立即對順風車業務進行全面整改,8月27日,滴滴在全國範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一些知名大V在網絡上發起了卸載滴滴APP的呼籲,得到了大量網友的響應。但事情真的可以這麼簡單嗎,卸載一個APP就能解決問題?

滴滴是利用互聯網新技術的商業創新公司,對原有大眾出行市場格局造成了顛覆式的衝擊,它的的確確解決了很多人“出行難、出行貴”的問題。所以它才能在短短不到6年時間成長為估值5000億的“龐然巨獸。”捫心自問,有多少人真正願意回到過去沒有互聯網叫車的時代?把槍只全部銷燬也無法阻止壞人用刀殺人,殺人的不是槍,殺人的永遠是人。

滴滴百日發生兩起慘案,區塊鏈打車能否避免悲劇發生?

網上有不少評論說滴滴的“傲慢、麻木、唯利是圖”是壟斷引起的,如果讓某團甚至更多的公司進入網絡叫車領域就可以極大的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引入競爭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滴滴更加重視客戶體驗,但從根子上並不能杜絕類似問題的發生。

滴滴是一家傳統的“中心化”的互聯網公司,掌握著司機、客戶兩端海量的私人信息和數據。對於“中心化”的企業而言,它們天然會利用信息不對稱,以安全、管理等名義“選擇性”的使用信息讓公司獲益。例如本次滴滴事件,順風車司機可以看到乘客的個人信息,而乘客卻看不到司機的,如果趙小姐看到了前一天林女士對司機的投訴信息,也許這場悲劇就能夠避免了。

讓“中心化”的公司“去中心化,”這顯然是個死衚衕,沒人願意自我手術。但“區塊鏈技術”則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區塊鏈技術是互聯網領域的又一次重要創新,這項技術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去中心化,”即不需要建立一個龐大的後臺數據庫,而是讓系統中的所有節點能夠自由安全的交換數據,把對“人”的信任,變成對機器的信任。

如果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到網約車平臺體系,首先司機的身份、車輛、有無前科等信息會被錄在鏈上,這些信息一旦經過驗證並添加至區塊鏈,就會永久的存儲起來,更改的成本極高,因此區塊鏈的數據穩定性和可靠性非常高。

另外由於開放式節點的設計,每一次叫車單的相關方包括平臺、司機、乘客等各參與主體都可以隨時獲得和查閱完整的溯源數據,平臺也無法選擇性的隱藏或隱瞞關鍵信息。司機或乘客有任何問題,都會被隨時發現並處理,而不是到事後再來“亡羊補牢。”

滴滴百日發生兩起慘案,區塊鏈打車能否避免悲劇發生?

簡單的“禁用”或“抵制”網約車,更像是因噎廢食,社會發展的潮流應該是前進的,滴滴慘案的發生提醒政府和民眾要對類似滴滴這樣關乎“國民基本需求”的互聯網大公司提出更安全的服務要求。而像上文所表述的,區塊鏈技術在網絡叫車行業的應用則有可能會最大限度的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區勢傳媒是一家“研究型媒體”,專注於區塊鏈經濟和數字貨幣理論研究,旨在讓一部分人先看懂“區勢”,更多區塊鏈信息請關注區勢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