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預言一再成真 三大理論力證人類將告別死亡實現永生

“在我看來,到了2029年左右,人類會來到一個臨界點。每過一年,人類的壽命能夠延長一年,這要得益於科學技術到那個時間的發展。到了2029年左右,人類的壽命將不再是通過出生的日期到活著的時間來進行計算,那時,人類每年所延長的壽命會比已經走完的時間還要長。”

追求長生不老是人類數千年來夢寐以求的大事,而谷歌首席未來科學家庫茨魏爾預言人類將在2029年開始正式走上永生之旅,到2045年達到“技術奇點”正式實現永生,並以科學理論加以佐證,讓無數人看到了永生可期的希望。

他的預言一再成真 三大理論力證人類將告別死亡實現永生

“永生”可期,但一個更好的自己永生於人世間,是否會帶來更多的恐慌

身體衰老惡化、生命終結消失於世,這些讓人類心生恐慌卻無可奈何的“歸途”,難道真的能終結?

庫茨魏爾(Ray kurzweil)是美國硅谷的未來學研究者、發明家、作家,同時也是谷歌的首席工程師,被蓋茨(Bill Gates)稱為“我所知道的人工智能預測領域最牛的人”。

他在1986年到1989年間創作的首部著作《心靈機器時代》中,推測到國際象棋電腦軟件性能進步的趨勢,認為電腦將在2000年前擊敗人類最出色的棋士。1996年2月,IBM開發的超級電腦深藍首次挑戰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 ),以2︰4落敗。其後研究小組將“深藍”加以改良,1997年5月再度挑戰卡斯帕羅夫,最終“深藍”以3.5︰2.5擊敗卡斯帕羅夫,成為首個在標準比賽時限內擊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電腦系統。

他還預測到了全球互聯網使用率會迎來暴增,21世紀初無線網絡會被大範圍使用;1999年他預言再過10年,人類可以通過語言控制計算機;2005年他再次預言,約5年時間語言不通的障礙能被實時語言翻譯技術徹底解決……以上預言還確實一一成真。

他的預言一再成真 三大理論力證人類將告別死亡實現永生

1996年2月10日,IBM“深藍”超級計算機首次挑戰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圖源:VCG)

他的預言一再成真 三大理論力證人類將告別死亡實現永生

2013年12月11日,美國捷藍航空在飛機上提供高速Wi-Fi服務,名為“Fly-Fi”,成為首家使

庫茲維爾在2010年10月發表的報告《How My Predictions Are Faring》中,分析了自己在《心靈機器時代》(1990年),《精神時代時》(1999年)和《奇點臨近》(2005)三部著作中提出的預測,總結陳詞中他稱在總共147個預測中,115個完全正確,12個基本正確,17個部分正確,僅3個出現錯誤,準確率達到86%。

而庫茲維爾的“人類永生理論”並不像是在信口開河,他運用了納米技術、3D打印、非生物智能技術等多重科學理論作預言支撐。

他的預言一再成真 三大理論力證人類將告別死亡實現永生

谷歌首席未來科學家庫茨魏爾預言,人類未來能通過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永生

當下,納米技術已被諸多科學家認為是“人類在未來抗癌事業上的最強大武器”。庫茲維爾表示,2020年左右人類免疫系統可由納米機器人進行接管,而到2030年,納米機器人已可對病原體、腫瘤等一系列免疫系統錯誤進行修正。現實生活中,美國科學家已發明出第一代“納米蟲”,且多次成功在動物身上進行過實驗。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者已可以利用“納米蟲”發現並消滅血液中的癌細胞。

目前的科技發展業已在醫藥領域實現了諸多驚人成就,如3D生物器官打印機已可實現組織器官複製等一系列任務。基於此,庫茲維爾認為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可以被視為人工智能軟件來進行對待,即利用“編程理念”來重整人體的“組織編程”,對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錯誤“程序”進行修整。

庫茲維爾表示,2045年時人類的非生物智能技術將徹底完善,並將超過目前人類智能總量10億倍之多,人類將能夠對所有的身體組織、器官活性進行重新修正,還能夠研發出直接應對於某類病症的藥物,且這一切的實現不再需要通過試探性治療手段進行醫治,屆時非生物智能技術強大的創造力將最終實現全人類的永生。

預言顯示,人類未來能通過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變成與人工智能共依共存的存在,進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永生。但是,一個更好的自己永生於人世間,是否也將帶來更多的恐慌?

任何科學發現都是雙刃劍,帶來巨大進步的同時可能也意味著重大危機,其誘人之處也可能正是它最危險之處。“永生”可期,擁有更多金錢、權力的人必將擁有更多改造自己的資本,社會的階層固化將加劇,社會矛盾將激化;人類告別死亡實現永生還將給人類社會的法律、倫理和社會關係等帶來巨大挑戰。

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曾表示:“人工智能可能成為人類文明的終結者”。在他看來,雖然目前人工智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很多便捷,但高級形態的人工智能可能會帶來人類時代的終結。

是永生還是終結,還是走著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