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一聲吼 遊戲行業抖三抖

Steam一聲吼,PC遊戲行業跟著抖三抖。

Steam一聲吼 遊戲行業抖三抖

蝴蝶效應這個理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微小的變動能帶動巨大的連鎖反應。Steam推出的一項新措施卻給很多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近日,Valve更新了Steam的隱私設定,原本默認為所有人可見的用戶資料現在可以由用戶更改為是否公開。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本次的更新可謂不痛不癢,甚至有部分用戶拍手稱讚。但實際上,Steam的新政對不少遊戲從業者而言,卻不亞於一場地震。

Steam Spy已死?

被此次更新風波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以Steam Spy為首的一類數據分析網站。

Steam此次的更新,給予了玩家們在自己資料顯示方面的更多權限和控制,用戶可以通過更改“隱私設置”中的選項來設置是否公開其遊戲庫存、時長和成就等相關細節。

Steam一聲吼 遊戲行業抖三抖

乍看之下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只是給予了用戶在隱私上的更多權利。然而牽一髮而動全身,在版本更新後,所有用戶的“遊戲細節”選項將會默認設定為“僅限好友可見”,而這樣一來就對Steam數據統計類網站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包括Steam Spy、SteamDB等數據網站,都是通過收集Steam用戶個人資料中的數據,進行分析統計。但當選項被默認為“僅限好友”後,Steam Spy將難以通過直接追蹤用戶數據以獲得Steam遊戲的數據。除非所有的Steam用戶都去更改這個默認選項,不然此後Steam Spy的數據的可信度將大大降低。Steam Spy的創始人Sergey Galyonkin對於這件事也頗感無奈,並在推特上大發牢騷。

Steam一聲吼 遊戲行業抖三抖

其實Steam Spy獲取用戶數據來統計遊戲銷量這事在業界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聲音,反對者稱因為在這類網站出現之前遊戲的銷量數據僅僅靠官方公佈,很多發行商會因為提防競爭對手而去隱瞞銷量數據,2016年瑞典遊戲開發商Paradox就曾要求Steam Spy將他們的銷售數據從數據庫中移除。

但是更多人卻對Steam Spy等數據類網站抱有肯定的態度,不僅能夠幫助開發者和發行商瞭解到各細分品類作品的表現,也能夠讓玩家準確瞭解到當前各個遊戲的銷量,對於他們選擇遊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甚至於這個來自民間的個人網站也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在剛剛過去不久的GDC 2018上,有Valve的工作人員就曾表示Steam Spy已經成為最為有用的開發者工具之一。

那麼在此次更新過後,Steam Spy這類的數據分析網站到底該何去何從呢?

Galyonkin在採訪中表示,他正在思考Steam Spy的未來,並且已經有了幾個初步計劃,首先是依靠與之前不同的方法來採集數據。但這種的採集方法會導致較大的誤差,所以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另外一個便是關閉Steam Spy,這也是無可奈何之舉。Galyonkin並不想讓大家使用準確度極低的數據,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可能會將Steam Spy下線。

不過大家不用擔心這位創始人會因此丟了飯碗。除了創辦了Steam Spy,他還是Epic Games的工作人員,還有《堡壘之夜》在等著他去維護。

受到波及的獨立遊戲開發者和媒體

牽一髮而動全身,Steam Spy的動盪或許只是Valve新政輻射的一個環節,對媒體、開發商,尤其是獨立遊戲開發者來說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獨立遊戲《流放之路》的設計師曾表示:“作為一名開發者,SteamSpy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各種細分市場的大小,以及預測其他遊戲品類的成功與否。”

雖然Steam Spy的數據並不是完全準確,但是對於獨立遊戲開發者而言卻十分有用,龐大的數據為開發者分析市場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此前國產遊戲《ICEY》的開發者MarkXiao就是通過Steam Spy的銷量數據來把握市場的風向,以此來制定產品的宣傳策略。除此之外,他們可以更全面的瞭解到遊戲的具體數據,而不需要完全依靠於發行商提供的數據。

對於此次事件,筆者與一位國內的獨立遊戲開發者聊了一下,他認為Steam此次的更新對於獨立遊戲開發者來說確實會產生不小的影響。一是本來直接能從網上獲得的數據現在只能去尋找發行商或者是更為昂貴的市場研究方法,增加了時間和財力上的成本。

二是開發者不能把握其他遊戲在Steam上的銷量情況和市場趨勢,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之後所制定的市場策略。在未來如何簡單直觀地知道Steam上頭部遊戲的銷量和收入與某款遊戲的玩家繁榮地區佔比長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人心惶惶的數據洩露問題

Steam為何在這個時間點突然上線“隱私設置”呢?當然不是礙於開發商壓力,準備打壓Steam Spy這類數據統計網站,猜測是因為即將於5月推出的《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和近期鬧得很兇的facebook的數據洩露事件。

我們先來看看這則《一般數據保護條例》裡說了些什麼。首先它是一個在互聯網技術、移動智能設備快速發展下應運而生的法規,以保障個人數據隱私安全為主要目的。

在該條例中對於獲取數據收集和使用許可方面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數據主體,也就是用戶需要被知其何種數據被誰收集並將如何使用。只有獲得用戶的允許後,數據控制者和數據處理者才能使用。簡單來說推出後,任何公司都不能在未徵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來隨意獲取用戶的數據。

如果有企業被查出不遵守該條例,後果就是高昂的罰款和嚴厲的制裁。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數字遊戲發行平臺,Steam以身作則響應該條例的號召,推出“隱私設置”把這份權利重回交還到用戶的手中。

除此以外,鬧得沸沸揚揚的facebook數據洩露事件對於Steam來說也是一個警鐘,facebook此次的洩露危機也讓美國許多的互聯網公司人心惶惶。

facebook此次的數據洩露歸根結底就是他們沒有做到保護用戶信息的義務,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用戶的隱私數據也是一種變現手段,通過這種方法他們可以讓廣告商精準地投放廣告,而這恰恰也是該事件的導火索。連全球市值排名第五的facebook都在用戶隱私洩露上翻了跟頭,心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於是V社趕緊上線了“隱私設置”來明哲保身。

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應用和用戶隱私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著。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顯示,僅在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國網民因為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洩露等遭受的經濟損失達915億元。

對於Steam用戶來說,如果要他們用個人隱私來作為數據供他人分析,相信有不少人是願意的。但是做出這個決定的,必須是用戶本身而不是任何平臺。從大方向來說,Valve給予用戶隱私控制權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大步,對於大部分用戶也不會產生什麼影響,但對Steam Spy這類數據統計網站來說,無疑是個滅頂之災。

然而Steam Spy網站產生的根源也是填補沒有官方統計銷量的空白。在失去Steam Spy後,如何滿足玩家、開發者和媒體更簡單直觀的瞭解到遊戲銷量的需求,才是Valve下一步需要思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