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物」他15岁外出打拼,从蛋糕店小工成长为上千门店董事长

东岙村素有“中华进士第一村”的美誉。目前,该村的文化礼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将建成一座瑞安新农村的文化地标,预计今年下半年对外开放。这座文化礼堂的建设,不仅全体村民出钱出力,不少身在外地的乡贤也纷纷慷慨解囊。其中,浙江喜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贤喜捐资50万元,同时他还对文化礼堂的建设及今后运营提了很多“金点子”。近日,陈贤喜接受温都记者采访,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以及捐建文化礼堂的幕后故事。

「温州人物」他15岁外出打拼,从蛋糕店小工成长为上千门店董事长

我出生于瑞安曹村镇一个小山村,15岁开始就外出打拼了。第一份工作是在河北定兴县蛋糕店做小工,每天除了做好繁杂工作之外,空闲时就找机会跟蛋糕店师傅学做糕点。2年后,我成了一名糕点师,并创办了蛋糕食品厂,也因此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为了能有更大的发展,23岁那年,我带着员工到了四川眉山,进军服装行业,从个体户做起,再到批发商,并不断发展新门店。后来,我从眉山到新津,从新津到成都,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去年,我把公司总部搬到了中国羊毛衫名镇——浙江桐乡市濮院镇。

「温州人物」他15岁外出打拼,从蛋糕店小工成长为上千门店董事长

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设计、生产、营销于一体的专业化服装公司,旗下4个品牌(杰尼威尼、大布山、利鲨、G·O),在全国拥有1000多家直营或联营门店。

去年清明节回乡期间,我和老家几位企业家朋友聚会时,知道了村里要建文化礼堂。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岙村人,得知要建文化礼堂的消息,立刻就想到要出一份力。

当时我问村里建文化礼堂需要多少钱,本想由我们几个企业家来筹集。后来,村干部提议,这是献爱心,大家一起捐,共同分担这个事情。我捐了50万元,虽然当时企业正迁入桐乡,需要一大笔开支,但一想到建文化礼堂是造福家乡的好事,就没有犹豫,也没告诉家人。

「温州人物」他15岁外出打拼,从蛋糕店小工成长为上千门店董事长

「温州人物」他15岁外出打拼,从蛋糕店小工成长为上千门店董事长

「温州人物」他15岁外出打拼,从蛋糕店小工成长为上千门店董事长

年轻时我吃过不少苦头,也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现在企业做大了,为家乡做点事是应该的。前年,我曾向曹村梦想慈善基金捐了10万元,资助生活困难的老人。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年轻一代不能忘记家乡的恩情,反哺家乡也是一种爱心的传递,希望能带动更多在外的企业家,支持家乡发展,常回去看望老人。

企业总部搬到桐乡濮院后,我参观过桐乡当地的文化礼堂,也资助过当地的文化礼堂建设。

濮院的文化礼堂,白墙黛瓦,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不仅建有礼堂、讲堂、文化长廊、文体活动场所等,还打造了传承乡愁的毛衫文化展示馆,将地方特色产业元素融入文化礼堂建设中。这里的文化礼堂深受老百姓喜爱,村里老人有空了就会去文化礼堂喝茶、下棋,就连住在城里的人,到了周末,也会带孩子来参加活动。

「温州人物」他15岁外出打拼,从蛋糕店小工成长为上千门店董事长

对于家乡东岙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我和几位一起捐款的企业家都提了一些建议。我的建议主要源自在桐乡文化礼堂的所见所闻。文化礼堂建好了,关键在于运营,特别是环境、活动、人气等方面要下功夫。环境卫生需要专人负责,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活动要丰富,想听唱戏的有戏台,想看书的有书屋,想喝茶的有茶吧,等等;人气要旺,文化礼堂内可以开设电影院、农特产品展示中心等,通过文化礼堂,还可带动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希望不久的将来,这里能成为村民休闲娱乐、互帮互助的精神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