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晨读,吾见其进

【晨读内容】

9.21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导读学者】

刘强:同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係 教授

宋立林: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副教授

【晨读笔记】

江宏澤:

【论语晨读】第868天

刘强:

9.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新译】孔子谈到颜渊,说:“太可惜了!我只看到他不断地进步,从未见他停止过!”

【新识】此章紧承上章,又言颜子好学,勇猛精进,犹如川上逝水,不舍昼夜。

朱熹《集注》说:“颜子既死而孔子惜之,言其方进而未已也。”

今按:颜子好学,颇有夫子“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之概。

《中庸》所谓“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不失之矣”,亦是此意。

然颜回未尝学到夫子申申如、夭夭如、空空如之次第,精进有余,而雍容不足,故其不幸短命死矣。夫子最爱颜回,以其为传学弘道之选,一旦失去,岂不可惜!可叹!

刘国庆:

论语中谈到颜渊的时候很多,本章是其中一段。显然,孔子在痛惜颜渊的早逝,痛惜自己失去了一位前途不可限量的学生。孔子心中的痛,在论语中还有专门的一段记载: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痛惜自己失去了一位好学的学生,论语中也有大量的记载: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孔子甚至把颜渊当成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希望。因而,颜渊去世,孔子的感觉就像自己被上苍抛弃了一样: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孔子之所以如此悲痛欲绝,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学业上说,孔子认为颜回是最高的。另外一方面是从情感上来说,颜回和孔子情同父子。可以说,不论从情从业,颜回都可以说是孔子的继承人。从情感上上说,颜回对孔子的感情,在孔子在匡地逃难一事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孔子对颜回的感情,孔子自己曾经说过: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孔子欲视颜回为子而不得,可见孔子是悲痛之至。颜回的去世,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留下了很重的一笔。颜渊究竟是怎么死的,论语里边没有记载。但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下来了。他说: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司马迁增加了“发尽白”这个细节,更为颜渊之死留下了无穷多的悬念。颜渊为什么会年纪轻轻而头发尽白?显然,司马迁认为颜渊死时头发尽白,不仅仅是生理现象,更是精神心理现象。从医学上说,人如果突然白发,一般由于精神遭受刺激所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须发尽白。这都是因为精神上的极度负担,血液无法正常送到发根,由于恐慌、忧虑导致精神高度紧张,精神过度疲劳,长期抑郁寡欢,心境不佳所致。这些精神异常可使毛发供应营养的血管发生痉挛收缩,致使毛乳头制造色素的功能发生障碍,或是虽然产生了色素,但输入毛干的渠道受阻,使头发在短时间因缺乏色素变白。

可见,颜渊之死,必定是因为其精神压力极大带来的。但孔子对此并没有感觉,孔子以为颜渊还是在不断的进步之中,“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但论语中,却为我们留下了明显的线索: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孔子看到的“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是颜渊自述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看到的“回也其庶乎”,“其心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正是颜回自称的“如有所立”。然而,孔子没有看到的,是“喟然叹曰”,“既竭吾才”,“随欲从之,末由也已”,即前进无门,才华已尽,因而仰天长叹。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学生遇到了困难,也许会找老师讨论。但颜回却把这份压力全部放在了自己的身上,从而心力交瘁。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需要研究一下颜回的个性和他的心智模式。

首先,颜回是个聪明颖悟之人。这一点,他的同学们认识得很清楚: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其次,颜回是个言行如一,身体力行的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第三,颜回对老师情感深厚,与孔子情若父子。这一点上面已经指出过。

第四点,颜回是个不善于讨论,闷着头自己想的人。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不违”者,既表明他对孔子学说的信奉,也同时表明他没有与孔子讨论的习惯。

第五点,是颜回从不怀疑老师的学说。即使“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都很愤怒的时候,颜回仍然对孔子深信不疑。庄子《让王》中说: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

预习资料:

【論語譯註】

[譯文]孔子談到顏淵,説道:“可惜呀[他死了]!我只看見他不斷地進步,從没看見他停留。”

【論語集註】

進止二字,說見上章。顏子既死而孔子惜之,言其方進而未已也。

【論語正義】

正義曰:皇本作“馬注”。《說文》:“惜,痛也。”《楚辭惜誓序》:“惜者,哀也。”皇疏云:“顔淵死後,孔子有此歎也。”

【論語全譯】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评析]孔子的学生颜渊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人,他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问和道德修养方面。但他却不幸死了。对于他的死,孔子自然十分悲痛。他经常以颜渊为榜样要求其他学生。

《论语》晨读,吾见其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