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羊皮卷里的北欧神话

1971年4月,北欧发生了一件轰动世界的文化事件。丹麦政府为了归还冰岛两本古书,担心用飞机运送会出事,改为船运,并派军舰护航。这两本书运抵冰岛首都时,这个国家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况:政府内阁全体官员出迎,有如盛大节日。

这一隆重事件的主角,是两本牛皮纸的手抄卷。一本是记录有北欧历史的《弗莱特岛记》,另一本是讲述本文故事主题——北欧神话的《皇家手稿》。它的回归意味着冰岛找回了自己的文化之魂。

​冰与火之歌——羊皮卷里的北欧神话

丨也许是漫威反派里的最帅boss——邪神洛基

如果我说出奥丁、洛基、希芙……这一连串名字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一脸迷惑。但是,在聊起《指环王》《雷神》这些电影,甚至是中学时代就学过的莎士比亚名篇《威尼斯商人》时,大家又会觉得耳熟能详。实际上,这几部电影、文学作品,与上面那些听起来陌生的名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因为它们都来自于欧洲的神话故事。只不过,平时我们听得较多的是古希腊人在温暖的爱琴海边,吟诵出来的愉悦诗篇,却并不太熟悉北欧日耳曼民族的傲然悲叹,然而,正是有了这些苦寒之地的“神”,才有了今天的北欧神话。

在北欧神话里,神不是万能的,他们常常会有做不了的事情,也会出现和我们一样的各种情绪和小私心。比起古希腊、古印度,还有中国的“神圈”,北欧神话里的主角显然十分接地气,并且给世人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体系和世界观。

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要从头梳理。

​冰与火之歌——羊皮卷里的北欧神话

丨芬兰雪地

人间神话

如果从地理角度来看,北欧通常指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5 个国家,以及实行内部自治的法罗群岛。放到现代,这些国家可以说受到驴友们的热捧,因为这里有极地壮阔的冰川,运气好还能看到绚烂无比的极光。可是,这样的气候如果放在一两千年前,却又会给人另一种感受。

北欧的世界冰天雪地,靠近北极圈,一年就只有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试想,刚刚经历了夏季舒适的蓝天碧海,突然有一天,立马迎来了冰冻之海发怒一样的嚎叫,冬日里冰冷的日光、漫长的黑夜,把一切都凸显得分外惨淡。以致连生活在这里的神,都显得忧心忡忡。

​冰与火之歌——羊皮卷里的北欧神话

丨挪威风光

北欧神话和英雄传说,就沉淀在北欧的冰雪大地和汹涌的海洋中,独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独特的文明与神话。

最出乎我们意料的,可能是北欧神话中的神,他们的能力很有限,要获得能力,还得付出代价。比如,奥丁是众神之王,世界的统治者,按理是十分有权势的。但是,他获得大智慧的代价是他的一只眼睛。没有绝对的权力,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北欧神话的另一个特点在于毁灭与重生。在神话里,神的世界注定要毁灭,这就是诸神的黄昏。这场战役无可避免,众神必定失败。但即使如此,北欧的众神依然坦然地面对这最终的结局。而在世界灭亡之后,残存的神会再次建立起新的世界。

北欧神话的逻辑更接近于人类的逻辑,比世界上其他神话体系更能体谅众生的不易。

作为北欧地区诞生的神话,北欧神话的世界观也是十分独特的。在北欧神话和英雄传说中,一开始就是开天辟地的传奇:宇宙的一切,都与冰雪有关,与火有关。

​冰与火之歌——羊皮卷里的北欧神话

丨北欧神话始于冰与火的碰撞

这个开篇接近于中国盘古的故事,世界起源于太古时代的一片混沌。中国人认为,最初的世界混沌如鸡蛋,但北欧人则认为,世界有南北两极,南边是烈焰滚滚的炽热区,北边是冰雪凛冽的高寒地带。由于冰与火、冷与热的碰撞和挤压,造就了一片大地,诞生了巨人伊密尔。而巨人的大腿和胳肢窝之间,诞生了最初的神,巨人的身躯也化为天空、海洋、原野、高山、岩石、云朵……


北欧的创世神话最独特之处在于,它认为世界的诞生始于“正与邪”“冰与火”等两极事物的二元对抗。可以说,北欧神话从最核心的创世神话开始就充满了斗争意识。前面提到的创生万物的巨人伊密尔,也是死在他的后代——奥丁及其兄弟之手。

​冰与火之歌——羊皮卷里的北欧神话

丨北欧神话里的巨人

北欧神话还有一个特点最为重要,也是今天影视作品里最被人喜爱的地方。北欧神话是一个多神的系统。除了有通常意义上的神,还有巨人、精灵和侏儒。


巨人是最早的生命,生出了诸神,但同时也是众神最大的敌人,可以将之理解为人格化的自然力量。

神分为两个部族,以主神奥丁(Odin)为首领的阿萨神族以及以大海之神尼约德(Njord)为首领的华纳神族,其中主要神祇有十二个。

奇异的世界

精灵和侏儒是北欧神话的独特创造,他们是半神,是神话世界的配角。

大神奥丁杀死巨人伊密尔之后,精灵从巨人尸体上诞生,并吸收巨人的精华,成为有灵性的生物,其中尸体向光一面诞生的精灵称光明精灵,背光一面诞生的则是黑暗精灵。

光明精灵们通体发亮,光明耀眼,长得非常美丽。他们通常性情温良,开朗热情,能和树木花草、游鱼飞鸟彼此沟通,因此众神就把他们作为神的朋友。黑暗精灵则有着暗色的皮肤和银白色的头发,经常被认为是邪恶的象征。

关于精灵的说法很复杂。有的说,精灵在人类出现之前统治欧洲,人类灭了精灵,才征服欧洲。又有说法认为,精灵是堕落的天使。还有著名的四大元素分类法,把精灵分为火精灵、风精灵、水精灵和地精灵。

关于精灵的各种说法,为今天的影视文学提供了灵感。不仅西方人把精灵这个角色写进他们形形色色的现代奇幻作品,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也根据这个神话原型,创作了大量的玄幻作品和动漫,只是他们的名字,不一定叫精灵。

​冰与火之歌——羊皮卷里的北欧神话

丨光明精灵

侏儒,是北欧神话另一个独特的创造。在神话里,他们习惯住在山里、地底或矿井,喜欢石头、冶金,具有高超的工艺技巧,擅长魔法、鲁纳斯文字(Runes),是许多神器的制造者。


13世纪以前的作品中,侏儒还不是一个身材矮小的角色,他们跟人类同等大小。但是后来,据说因为民间文学幽默化和趣味化的需要,侏儒逐渐矮化,变成了今天《魔戒》里的矮个子。

北欧神话中,关于侏儒的说法也经常矛盾。有一种说法是,侏儒由神创造。比如,世界上第一个侏儒,摩索尼尔,据《诗体埃达》中提到,他是大神奥丁和他的兄弟威利、菲利用巨人布里米尔(Brimir)的血液和布莱恩(Blain)的四肢所做的,故又称“令人惊叹的型塑”,他被称为侏儒之祖。

但也有说法认为,所有侏儒的祖先是杜华林(Dvalin)。更甚者,在《散文埃达》中说,侏儒是由伊密尔尸身上的黑色蛆变化而来的。

​冰与火之歌——羊皮卷里的北欧神话

丨《魔戒》里的甘道夫,他是北欧神话侏儒里的一员

在北欧神话里,侏儒跟精灵类似,也拥有超凡的能力。《魔戒》里的甘道夫,就是一名通魔法的侏儒,北欧神话里确实有这样一位人物。

日耳曼人失落的神话

人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创造北欧神话的民族,就是那些生活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雪原地带的日耳曼民族。所以,北欧神话有时也被称作日耳曼人神话。

关于日耳曼人,很多人想到的只是德国。但德国又怎么跟北欧神话扯上关系呢?德国有《格林童话》,有青蛙王子这样的民间故事,却没有精灵、侏儒这些奇幻色彩的神话。

这个印象没错。现代德国,虽然一度狂热地认为自己是纯正的日耳曼血统。但是,对祖先创造的北欧神话,他们却渐渐忘却。不仅德国的日耳曼人忘却了,整个欧洲都在忘却。

北欧神话创立不久,就面临基督教文明的巨大冲击,于是,除了留下几部民间史诗外,传承几乎断绝,以致近代以来,连大多数欧洲人都不知道有北欧神话存在。也正因如此,最近几十年来,以北欧神话为原型的影视、文学作品才显得那么另类。

​冰与火之歌——羊皮卷里的北欧神话

丨《冰与火之歌》剧照

北欧神话实际上是非常晚近的神话。跟很多其他文明古国的神话动辄追溯三四千年不同,北欧神话最早的历史,只能追溯到公元1至2世纪。北欧神话很多是口头文学,只存在于民间行吟诗人的唱诵之中。而流传区域也主要在今天北欧的挪威、丹麦和瑞典,以及冰岛等地(冰岛是7纪后,才随着北上的移民传入)。


这种口头传颂的民间史诗在中世纪后,遇到了基督教。随着基督教在北欧的传播,代表着另一种信仰的北欧神话也开始被视为异端,被禁止,被边缘化。

幸运的是,13世纪左右,那些流传于民间的神话被一部分人整理成文字,写进了羊皮卷。羊皮卷虽然不像今天的书,可以印刷出版,但因为保存年代久远,所以在经历历史沧桑巨变之后,当民间已经没有神话时,它们又被人翻了出来,成为后人隔代传承北欧神话的工具。

这些幸存的文本主要有四部,它们分别是冰岛的《埃达》《萨迦》,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丹麦的《丹麦人行止志》。它们虽然不能代表全部的北欧神话,但却可以大致勾勒北欧神话的历史轮廓。

​冰与火之歌——羊皮卷里的北欧神话

丨《埃达》

《埃达》应该是9到13世纪写成,体裁分诗和散文,篇幅短小,讲述的内容主要是神话里世界怎么诞生,以及诸神之间的矛盾和战争。比如,雷神托尔为了争夺一口锅,跟巨人希摩开战。这些内容也是诸神为非作歹的经验实录。比如,其中的《天地之歌》,有一部分就是主神奥丁,讲述自己如何偷窃鲁纳文字,堪称海盗生活的实用指南。

从神话反映的社会生活来看,《埃达》反映了4到6世纪,欧洲民族大迁徙背景下,波澜壮阔的欧洲历史。我们知道,由于日耳曼人的南下,以及欧亚草原游牧民族的入侵,一度强盛的罗马帝国被攻陷,然后才有了日耳曼等民族各自建立国家的新时代,中世纪也由此开始。

《萨迦》写于13世纪,也是从流传于冰岛、丹麦的民间故事整理而成,内容反映的是日耳曼人9到11世纪之间的生活。《萨迦》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某本民间故事集,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据专家说,13世纪的《萨迦》有150多种,分神话、宗教和传说三个大类。

《尼伯龙根之歌》写于1200年,共9516行,作者不详。《埃达》《萨迦》中,都有尼伯龙根的故事,但德国版的《尼伯龙根之歌》作了更完整的保存。

​冰与火之歌——羊皮卷里的北欧神话

丨《尼伯龙根之歌》

故事背景是12世纪,围绕尼伯龙根的宝藏,展开了触目惊心的故事,不仅有仇杀,更有权力角逐中你死我活的斗争。《尼伯龙根之歌》文学上很有成就,其诗句便于民间行吟诗人唱诵。在德国,这是中学必读书。


《丹麦人行止志》,很少有人提到,但这本书对欧洲文学的影响不容忽视。这是1200年左右,基督教一位传教士整理的丹麦历史,里面妥善保留了历代许多北欧神话和英雄传说,其中内容最多的是丹麦60位酋长的故事。这本书影响了莎士比亚,他的《哈姆雷特》就取材自这本书的一个章节。

​冰与火之歌——羊皮卷里的北欧神话

神话,浅层看,是古人对社会、自然的观察及解读;深层看,是古人借助故事在传递人类心灵底层的精神沉积物。读神话,读的不仅是古人,更是在读我们自己

​冰与火之歌——羊皮卷里的北欧神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