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建立之初,年年向突厥朝貢稱臣,李世民隱忍十二年終得雪恥

突厥在歷史上是活躍於中國西北和北方草原的一個遊牧民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突厥開始崛起,擁有了數十萬之眾的軍隊。隋初,突厥因內訌分裂成東西兩部,在隋朝的持續打擊下,逐漸衰落,但是伴隨隋朝的土崩瓦解,東西突厥趁機一統,成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甚至對中原王朝構成直接威脅的強大政權。

大唐建立之初,年年向突厥朝貢稱臣,李世民隱忍十二年終得雪恥

依據《舊唐書》所記可知,隋末天下大亂之際,李淵乘勢從太原起兵,而突厥此時也想趁火打劫,進攻了晉陽,掠奪無數財物。李氏父子意識到突厥是個大患,牽制住其進取長安,爭奪天下的力量,因此,決定由李淵親自寫了封信給厥國始畢可汗,表示願意年年向突厥稱臣朝貢,並奉上厚禮,由劉文靜前往突厥聯繫。

大唐建立之初,年年向突厥朝貢稱臣,李世民隱忍十二年終得雪恥

隨著李淵佔據的勢力地盤愈發擴大,突厥始畢可汗要的也越來越多,經常找各種藉口,不斷要求增加朝貢。因為當時天下還未徹底平定,唐王朝的勢力還比較孱弱,無法同強大的突厥抗衡,只能忍氣吞聲,先穩住突厥,繼續滿足其貪慾,對其要求言聽計從。

大唐建立之初,年年向突厥朝貢稱臣,李世民隱忍十二年終得雪恥

秦王李世民於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後被李淵冊立為太子,隨後登基稱帝,改元貞觀。同年,突厥的頡利可汗率兵20萬直逼唐都長安,在距離長安城僅40裡的渭水之北駐紮,一時間弄得長安內外震動,人心惶惶。剛繼位的唐太宗李世民知道自己立足尚不穩,不可以強對強,於是只能設疑兵之計,親率臣下及將士隔渭水與頡利談對話。頡利眼見唐太宗絲毫沒有怯意,唐朝軍隊軍容威嚴,再加上太宗願意繼續朝貢稱臣,這才退兵。

大唐建立之初,年年向突厥朝貢稱臣,李世民隱忍十二年終得雪恥

自此以後,唐太宗李世民一直隱忍不發,不斷向突厥進貢,私下大規模訓練將士,增強王朝軍事實力。三年後,經過各方面的分析,唐太宗認為大唐的軍事力量同突厥相比已經佔優了,隱忍十二年,終於可以一雪前恥,永絕後患了。

大唐建立之初,年年向突厥朝貢稱臣,李世民隱忍十二年終得雪恥

在做好充分軍事準備後,唐太宗命令李靖率李勣、柴紹、薛萬徹,統兵10萬,分道出擊突厥。唐軍在定襄奇襲,大敗突厥,頡利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次年,攻滅東突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