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县 远山秋韵

和林格尔县 远山秋韵

晋西北,蒙中南,山连着山,沟接着沟。初秋时节,这里漫山遍野涂抹着浓绿,千沟万壑流淌着秀水,冬季的苍凉已全然不见。最令人心醉的是,山瘠之上,婉蜒曲折的明长城巍然矗立,一座座烽火台就像哨兵,高高地立在山顶,凝望着锦绣大地,给人以憾人心魄之美。

远山秋韵

今年雨水充沛,山野里的草长得格外旺盛。群山连绵,重峦叠障,随着山势的起伏和远近的变化,那绿色也在由浓而淡、由深而浅,仿佛无垠的绿色波涛,一直绵延到天际。秋阳灿烂,白云朵朵,蓝天绿地,犹如一曲粗犷豪放的歌,回荡在绿野群山之中。蛐蛐鸣,蝈蝈叫,彩蝶粉飞,草香扑鼻,麻雀的啾鸣声和着轻慢的秋风从耳旁划过。立在山顶,浑河、马营河、海流屯河曲曲弯弯,环绕着群山,如锦缎挽起一堆堆翡翠,编织一片片绿毯。

没错,就是和林格尔

和林格尔县 远山秋韵

山之雄伟,绿地如茵,河之激荡,自然百态,令人心旷神怡。明长城及其次边,因山就势,凭险拒守。立在山巅,极目之处,可见三十余座烽火台,更使人无限感慨。沿着长城走过,触摸古代脉搏,那夯土仍旧坚韧,那城墙依然高大。攀上峰火台,当一回好汉,遍览群山旷野,概叹古人之伟大,惊叹古人之奇思妙想。长城所经之处,逢山修筑烽墩,遇河券筑水门,碰到无法跨越的大河,则修筑夹岸长城,真可谓千变万化、巧夺天工。经历了几百年慢长的岁月,长城已经与这一带的山川万物融为一体,成为晋蒙交界最为明显的标志。然而,长城再长、再高、再坚固,却从来没有阻隔关内外人民的交往,从明朝沿长城开通互市,到清代走西口,从政治、经济再到文化,各民族的交流堪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频繁。

白云飘来,阴影罩住了一座山头,清风徐来,一阵阵草香沁人肺腑。漫步山野,不时看到石鸡、半翅、野兔等说不上名儿的野生动物跳来飞去,惊恐地逃进远处的草丛,似乎我们这几个不速之客惊扰了人家的正常生活。河湾的农田里,被成熟压弯了腰的谷子、黍子,正在享受着着阳光。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恬静而安宁,黄土屋、黄土路、辘轳井是这里的主要景观,村里不时传出公鸡鸣、黄狗吠,提醒我们这里活力依旧,而诸如红台子、二道边、十三边、二十五等村名,则表明村人对长城的眷恋。每一个村子,都仿佛是一块绿色翡翠,绿树环绕着一座座土屋,把荒凉阻挡在村外,把绿荫留给自己。不止于此,在村边的山坡上,一群农民正在挥汗挖掘,或者鱼鳞坑,或者水平沟,这是在为秋季造林做准备。而那些前几年栽下的小树苗,在雨水与阳光的滋养下,已在茁壮生长,显示出勃勃生机。

没有人来车往,没有吵闹喧嚣,只有风,只有阳光与白云,就这样静静相伴了多少个世纪,使得这片土地永远洁净、安宁,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自然情怀。就连山上的石头、泥土,由于印入了历史的苍桑与远离尘世的纯净,都仿佛赋予了生命,那样鲜活、峥嵘,与世无争。我的心沐浴在这金风里,一点一点地净化、升华,完全融入了这片山野绿涛,享受着这里的宁静与纯美,体味着这如诗如画的胜景。

下到沟壑,一股清流汩汩流淌,河中沙石历历在目。赤脚进入河中,任清水与细沙抚摸脚掌,感受着自然给我的恩赐。蹲下身子,双手掬起清水喝下去,清冽甘甜,浑身舒爽,登山的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这遥远的北方山区,这里的老百姓究竟是怎样生存的呢?一路走来,我看到的是河川里长势喜人、快要成熟的庄稼,看到退耕还林后生机盎然的山丘,看到茂密的林草间那洁白的羊群,我明白了,这正是农民的生存之道。他们靠山,吃的是保护自然生态,他们靠水,吃的是付出辛勤劳动。秋天将尽,这漫山遍野自然而纯美的景色,不正是他们的希望所在嘛。

没有游人如织的嘈杂,没有太多人工雕琢的痕迹,晋蒙交界处这片大山保持着千百年来的自然本色,茵茵地绿着,幽幽地香着,悄悄地净着,似乎总怕外人打搅了她的慢节律、她的原生态。那么,让我们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然后蹑手蹑脚地去,让这里的美永存于我的心里,永存于祖国的山河大地吧。

和林格尔县 远山秋韵

丨本期审核:韩新梅 胡文彬

和林格尔县 远山秋韵

所有稿件专人统一处理,采用发布后,工作人员会与作者联系

和林格尔县 远山秋韵

[email protected]

和林格尔县 远山秋韵

0471-7188422

和林格尔县 远山秋韵

地址:和林格尔县新闻中心(原广播局院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