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糧食多年不漲價,反而還降價,是這樣的嗎?這是爲什麼?

夢的起點


是的,可以這麼說。和前幾年的價格高位相比,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中,沒有任何一個種類的價格能夠達到當年那樣的價格高度,就別說超過了。

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家根據我國近年來的糧食供需形勢以及庫存量日益龐大不堪的現實考慮,不得已進行收儲制度改革,倒逼農民進行種植結構調整,改善我國的糧食供給不均衡的現狀。

整體來說,近年來,我國糧食價格變化趨勢就是不漲反降,不管是業界權威專家還是耕耘在生產一線的老農對此都感受深刻。下面,筆者通過對比幾年前與如今的糧食價格,讓大家更加直觀的感受到這種態勢。

2014年是國產大豆最風光的時刻了,國家在東北三省和內蒙以每噸4800元的收儲標準來收購農民手裡的大豆,農民種豆的積極性高漲。但是今天,東北地區的同等級大豆價格只有區區3400元每噸,每斤價格相差了七毛錢之多。

2014年是我國玉米價格最高的一年,這一年,我國以1.13元每斤的託市價格標準來收購農民手裡的新產玉米,市場上流通的優質玉米價格達到1.3元每斤都不是稀罕事。而如今的國內玉米市場中,品質最為上層的玉米價格也難突破1元每斤,要想恢復到四年前1.3元高價,更是遙遙無期。

這兩年,稻穀和小麥也在慢慢步前兩者的後塵,先是收儲價格標準的逐漸下調,接下來可能是收儲政策的取消了,直接改由市場化收購加種植者補貼。

就近兩年我國的大豆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成果來看,玉米的改革成果還算比較明顯,大豆還是老樣子,價格還是老樣子,種植收益還是不行,購銷市場也沒有顯著改善。


筆者以為,今後幾年如果稻穀和小麥的供需關係能夠得到改善,那麼,它倆的價格還有回暖的可能,但是在此之前,我國要對它倆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市場價格繼續走低是必然。

希望改革的陣痛可以早點過去,希望農民的種植收益可以有所保障。


糧油市場報


近年來,我國糧食價格不漲反跌確實是一個事實。不管是大豆,玉米還是稻穀和小麥,都面臨這樣的難題,未來幾年,這種情況在稻穀和小麥上變現的會更加明顯。

近年來,我國糧食價格全面下跌。

下面,我們就用詳細數據來印證一下這個觀點,具體來看,

2014年,我國大豆國儲價格為2.4元每斤,而今天,大豆市場價格為1.7元每斤,即便是如此,還不好賣掉。

2015年,我國玉米價格多在1.2元每斤左右,而現在,國內大多數玉米只有0.9元每斤左右,很少有出現突破1元一斤的情況。

2016年,國內稻穀市場價格在1.3至1.6元每斤不等,而今年的市場價格恐怕直接下調至1.1至1.3元每斤不等。

2017年,我國小麥託市收購價格標準達到了1.18元每斤,而今年的標準不漲反降至1.15元每斤。


由此可見,最近幾年時間裡,我國批發糧食作物價格出現了全面下滑,無一例外。

糧食價格為何只跌不漲?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國的糧食價格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筆者以為,一個是政策選擇,一個是市場原因。

而且據筆者的觀察,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我國的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仍將繼續,目前,大豆和玉米的收儲制度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而且出現成效,通過進行市場化收購加種植者補貼的形式,這兩大作物市場價格逐步迴歸市場,產業發展也到了顯著的改善,以我國近幾年的玉米深加工產能的提升為例,正是玉米價格迴歸理性的功勞。

但是,我國正在逐步實施稻穀和小麥的收儲制度改革,因為他們的供需關係面臨著嚴重的隱患,供過於求,庫存量高企的狀況非常的明顯,成為了制約產業發展的“頑疾”,必須要進行根治。


因此,必須要想當年的玉米和大豆一樣,通過下調託市收購價格標準甚至直接取消託市收購等措施來促進產業的合理發展。這也就意味著今後幾年時間裡,我國的稻穀和小麥這兩大口糧的市場價格還有繼續下探的可能。

所以,今後幾年,別指望我國小麥和稻穀的價格上漲了,少跌一些就不錯了。


鍾情三農


我國糧食多年不漲價,反而還降價,是這樣的嗎?這是為什麼? 今年的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都不約而同的下降,小麥下降了0.03元/斤,水稻則下降了0.2元/斤。大家都知道國家的最低保護價是為了控制農民手中的糧食價格有所保證,一旦糧食價格過低或過高都會啟動保護價機制,確保糧食的市場穩定性。同時玉米的的最低保護價在2016年的時候取消,從取消到今天,玉米的價格一直都是下降的狀態。


之所以我國的糧食價格逐年下降,主要還是因為我國已經加入了WTO世貿組織,這樣一來我國的糧食價格就要和國際的糧食價格接軌。同時也要放開糧食市場,允許外國的糧食進入本國市場。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糧食機械化 程度比較高,種植的成本相比更低,因此國際的糧食價格一直都比較低。

隨著國際糧價的持續降低,現在我國的主糧價格自然也會受到影響,以至於市場價出現下降的局面。當然現在我國的糧食進口量逐年下降,今年的三大主糧進口規模也達到了2000多萬噸,單單是小麥就達到了900多萬噸,但17年不過500多萬噸。



當然三大主糧的進口量有明確的調配機制,國家將會重點進行調控。但對於那些雜糧來說就不同了,現在我國的大豆進口量已經達到了9000多萬噸,其他的雜糧也都會持續加大,這樣一來就會衝擊三大主糧的市場需求量。所以說糧食的價格下降也成為必然。 現在的農資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糧食的價格卻年年下降,農民的收入越來越少,該怎麼辦?


三農圈子


糧食確實是多年不但沒有漲價,反而降價。以玉米為例,從2016年4月30日開始,取消了對東北和內蒙四省的玉米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隨即玉米價格開始下跌至今。

2013和2014這兩年國家對東北以及內蒙四省的玉米最低保護價收購是1.13元/斤,2015年為1.03元/斤。其中在2014年玉米市場價格創造了歷史,全國平均價格達了1.25元/斤,南方個別地區高達1.35元/斤。從2016取消玉米最低保護價收購以後,價格開始下跌。2016年東北玉米最低價格落到了0.7元/斤。現在我們這玉米賣價為0.83元/斤。比2013年最低保護收購價每斤少賣0.3元。

為什麼糧食價格會下跌,最關鍵原因是和中國加入了WTO(世界貿易組織) 有關。按照組織協議,凡是加入該組織,糧食市場也要和國際市場接軌。也就是說允許外國糧食進入中國市場。而外國人少地多,都是大型機械化作業,因此人家糧食價格比中國低很多。如果允許外國糧食隨便進入中國市場,怕對中國三大主糧(玉米、小麥、水稻)衝擊太大,因此對玉米、水稻和小麥實行配額制度。

雖說對三大主糧實行配額,但是對雜糧沒有限制進口數量,比如高粱、大麥等,而且是低關稅。這些進口的雜糧替代了玉米在養殖業中的飼料用量,因此導致了國產玉米價格下降。玉米價格的下降,使農民改變了種植結構,因此所有的糧食和農產品價格都下降了。


山野50


我國糧價多年不漲反降是真的嗎?

本人只瞭解玉米的情況。說國內玉米價格多年不漲反降,這種表述不準確。應該說“國內玉米價格連續多年攀升,最近兩年突然下降”。下面這張圖可以給你一個非常清晰的概念。



玉米價格連續多年攀升是因為國家保護價收購,後來改成臨儲糧收購形成的,是國家有目的地引導糧食價格提升、刺激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實現糧食安全的戰略目標。

但是,這種人為干涉的結果造成了2013年到2015年,國內糧食價格和國際價格走向嚴重背離,國內玉米價格在一段時間內明顯高於國外(見下圖)。這終於於2015年造成了嚴重的高價格、高進口、高庫存的三高現象。



於是,2016年四月份糧食收購政策出現了重大調整,取消了玉米臨儲糧收購,改成按生產面積補貼,玉米價格隨行就市,所以出現了2016秋糧上市,玉米價格從每斤1.1元斷崖式暴跌至7毛。現在回過頭來看是反應過度,因為它已經明顯地低於國際糧價,見上圖紅色圓圈裡。

國際玉米價格也不是平穩的,時高時低,2015年前後降到了最低點(見下圖),在這種價位上,各國農民的日子都不好過,所以國際糧價下行的空間已經基本不存在。目前國內玉米價格有所反彈,應該是對過去反應過度的一種糾正。玉米價格在9毛到1元之間應該是合理水平。


種田博士後


真話讓說嗎?假話我又不會說。其實人人心知肚明,糧食降價,表面是和國際接軌,也就是中國農民直接和美國農民競爭,實際是為了另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害自己的農民而出的愚蠢的不能再愚蠢的歪招,單就從質量上來說,中國的糧食是農民精耕細作的優質土特產,而美國是機械化轉基因草甘膦種出來用於出口或餵豬的飼料糧,決策者卻為了討好美國和不可告人的目的,卻大量進口廉價飼料糧壓中國農民手中的優質糧的價格,還美其名曰糧食糧價市場化,其實另一個目的不就是為了救國內房地產不好太明目張膽的強逼農民進 城,只有限制農村建房,壓低糧價,讓農民種地虧本,不再留戀土地,再給點好處自動放棄土地,心甘情不願的進城……


清水出芙蓉1688


這就是國家平抑物價的功勞。其實不需要很聰明的人就明白這個道理。上至中央下至百姓,關心"三農"問題的人很多,文件發了不少,辦法想了很多,不論怎麼辦,"三農"還是那個樣子,什麼"精準扶貧"、"三農問題"依然如故,無有多大起色,但又是個不得不提、不得不解決的問題。毛主席說過一句精典的話;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萬事萬物只要認真去想、認真去辦,沒有想不出的辦法、辦不成的事。糧食價格是抑制住的,不是不值錢。中國自產的糧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如果繼續這樣按住不應該按住的"瓢",糧食危機離我們就不遙遠。相信很多坐火車的人看過窗外的景色,鐵路沿線的土地有多少種上了糧食,放眼望去,又有多少被拋荒的土地,這隻過是你眼中所見,真正被拋荒的面積遠遠不是這樣。要知道"資本嗜血"、人要活命的道理。農民也是命,在需要吃了活著的原始需求下,也需要有錢花。不說多大的貧富差別、生活質量,起碼活著的權利還是有的,似這樣把"三農"問題當話題說說,估計不會長久。我國市場經濟異常活躍,所有的東西不能抑制,唯獨將糧食價格控制的那麼好,說明國家有辦法,能把除糧食以外的所有物價控制住,不然口裡夭夭說,事情日日舊。普京說;抗議一百遍不如翅膀扇動一次,我們要學普京,不能學特朗普。


手機用戶137203838


是的,這是領導人的高超管理藝術,一 認為農民有錢就變壞。二 認為農民就是要為工人階級服務,低價供糧可以減他們的消費支出,使工人階級有錢買房,國家好多收稅。三 農民文化水平低,又是一盤散沙,手中又沒有選票,又沒有代表代言為農民力爭,所以農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四 利益集團的影響,領導和大老闆都是朋友,外國大豆是轉基因大豆,出油率高,效益好,欺騙國人說是外國大豆只是用來榨油和豆粕用來餵豬,我只問一向:人吃不吃!五 放開大豆和棉花的進口後,農民種大豆和棉花就不掙錢了,只好轉種玉米和水稻,又造成了玉米和水稻的過剩,過剩則價格低,18億畝耕地種啥啥都多,所以全國到處都是水果賣不動,蔬菜賣不動,水稻,玉米,價格低賠錢了,六 領導好大喜功,想當世界的救世主,全世界糧食過剩的情況下,擴大進口,消化外國餘糧,發揚大無畏的國際精神。七 不能再說了,說了警察該來找我了,認命吧!積極向佛與世無爭。


曹戰鋒


1.國際糧價持續走低

2.農產品價格受到國家調控

3.糧食質量不高

4.進口糧食規模的提升

最後一個至關重要,現在很多糧食都是從外國進口了,現在農村裡面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只有老人在家,怎麼可能還像前十來年那樣,把莊家收拾的那麼好。而且加上土地流失,農村土地結塊化,土地營養也流失很多。所以會出現糧食產量和質量不高。

現在從國外進口的糧食很多,類似的還有煤礦等,都是這樣的情況,所以糧食國家從國外進口,國內糧食質量不高,價格肯定上不去,除非沒有國外進口,國內市場糧食緊缺,才有可能漲價,當然質量提升也是一種方式。


百世為將紅塵一俗子


糧食不漲價反而降價是為了維持社會穩定,因為糧食一旦漲起來會有人買不起糧食會做破壞社會*序的事,國外糧食種值成本低都是大家庭農場機械化種植種很多畝地,還有國家補貼給農民的這種制度比中國早實施幾百年,中國糧食種植都是小農種植成本高,所以要不斷進口國外糧食來不斷降低糧價把大量靠種糧食賺錢的農民逼到城裡幹活好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勞動、出力,好讓大面積承包給別人農村辦家庭農場糧食種經濟價值更高的農作物來降低生產成本讓農民這個職業不再貧窮變得和其他職業富起來,糧食本來就是經濟價值低的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