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男」沒面子、快錢不安全,追逐高房價的時代該歇歇了!

“快男”沒面子、快錢不安全,追逐高房價的時代該歇歇了!

男人過了四十,最怕別人誇自己“快”;但他們卻依舊享受“快錢”帶來的樂趣。這兩者看似沒有聯繫,放到一起對比,就發現“快”對於男人和投資,都不是什麼好事。然而,在國內的房地產投資方面,卻總是與“快”脫不開干係。比如,十年前,某大房企,搞“5986”事。

十年前,中國企業和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矇眼狂奔都可以跑向正確的終點,母豬都可以飛上天策略,即拿地後五個月動工,九個月銷售,第一個月必須售出八成,產品六成為住宅。高週轉帶來了快錢,也帶來了風險;後來因為質量問題被推向風口浪尖,他們的口號也從“快”變成了“品質”。然而另一個大房企覺得“快”是極好的,他們推出激進的“456”策略,即,拿地後四個月開盤,五個月資金回正,六個月實現資金再週轉。後來覺得不過癮,由“456”變成了“345”——越來越快了,快能保證質量和品質嗎?打個問號吧。

“快男”沒面子、快錢不安全,追逐高房價的時代該歇歇了!

最終,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無論對於房企,還是對於投資者,高週轉、高速的運作模式,在短期內可以帶來更多的利潤,無疑,這是誘人的,也是很多沒有遠見的投資所青睞的。但是,高週轉要求人不能歇,資金不能斷;前者在蓋房子時候容易留下隱患,後者在資金週轉時候容易出現空白。而這兩方面的問題,不出則已,一出就是大。為什麼?因為那時候互聯網剛剛起步,各個領域都是空白,吃螃蟹的先行者,走到哪裡,哪裡就是成功。當時的“快”,是大勢所趨,也是當時最為正確的選擇。然而,此一時彼一時,在粗放式增長之後,無論是市場,還是消費者,都會有更高的要求,對於產品也會更為挑剔。那種“以快取勝”的打發,也要轉變了。

比如廈門樓市。2017年3月最高峰時,均價在48000,它也是漲勢最狠的二線城市之一。二線城市,風景再好、格調再文藝(這難道不是一般人對廈門的認識嗎?),它也只是二線城市。房價被狂熱的“快男”們炒起來,接下來呢?光快不持久,有用嗎?

於是,廈門號稱“寸土寸金,房價不滅”的神話破滅了。相比2017年3月高峰期,廈門市核心區域,也就是當地人說的“島內”,每平米已經下降了1萬-1.5萬,城市周邊也下降了0.6萬到1萬不等。最要命的,是預期破滅;據稱,現在買房的人,除非特別著急的,基本上都要砍價到2016年10月的價格,否則就是觀望;之前說投資客快撤吧,不聽;現在跑不了了,首先是政策限售,想割肉都不行;難得有可以交易的房子,卻沒有人買賬。高速行進中,猛一熄火,誰都不舒服,當然樓市中迷戀賺快錢的投資者們也跑不了。

“快男”沒面子、快錢不安全,追逐高房價的時代該歇歇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財富的增長呢?穩定,持久!這比“快”更重要,能帶來更多快樂、安全!

舉個例子,有一個100萬的項目,第一年增長40%,第二年下跌20%,第三年增長40%,第四年下跌20%……如此,在第七年上結算,投資者最終可以獲得多少呢?經過實際計算後所得為146萬。但實際上呢?如果增項目年均增長5.8%,就可以獲得同樣的收益。有人會質疑,你能保證5.8%的年化收益嗎?投資的事情,誰也保證不了,但維持5.8%的收益率,比實現40%的收益率,哪個更為穩定?更為安全?更有保證呢?國內很多投資者為高收益所動,對一夜暴富有一種“蜜汁痴迷”。但沒有經歷過房價漲跌的洗禮,他們怎麼會知道投資界的殘酷?沒有經歷過艱辛的創業過程,又怎麼能理解實現財富的真正增值,是需要穩定和遞增的過程,僅僅靠周邊、靠營銷,只能贏一時,終究不能盈一世。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鍊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