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商洛建成「大西安後花園」 有顏值、有內涵、現代便捷

從長安向東南越過中華龍脈秦嶺,驅車不到一小時便進入商洛境內。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商洛這座年輕的城市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被譽為秦嶺裡最美的地方。

近日,華商報總編輯楊君在坐落於丹水之畔的商洛市行政中心會客廳專訪了商洛市市長鄭光照。鄭光照動情地說,陝西省十三次黨代會將商洛的發展定位為建成山水生態優美的西安“後花園”,這為商洛迎來難得的政策機遇。如果說以前的商洛是一位“深在閨中”的佳人,並不為人熟知,那麼現在的商洛則在快馬加鞭盡力謀求發展,力爭以最快的速度成長為有顏值、有內涵、現代便捷的“大西安後花園”。

商洛全境皆處秦嶺腹地,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之間的矛盾曾是當地政府面臨的最大困擾。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商洛一直在探索綠色發展的方程最優解,未來的商洛如何把資源、生態和區位等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追趕超越?讓我們通過此次對話內容,感受商洛未來將要綻放的榮光。

以前是“深在閨中”的佳人如今以全新姿態展現

華商報:在大家眼裡,過去一提到商洛,公眾的印象大多是偏僻、貧窮。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商洛和其他市一樣取得了非凡成績。鄭市長,請您概括介紹一下商洛的重大變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鄭光照:以前的商洛就像是一位“深在閨中”的佳人,不為太多的人所熟知,如今的商洛已經今非昔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用實踐探索出了一條綠色循環發展的路子,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商洛這片秦嶺最美的地方正在以全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一是經濟發展換檔提速。生產總值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穩居全省前列。更重要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一礦獨大”的粗放發展模式得到較大改觀,現代循環產業擔當主角,光伏全產業鏈成為全省典型。

二是基礎設施全面升級。如今的商洛已有兩條鐵路、三條高速貫穿全境,山柞高速通車在即,率先在全省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特別是西武、西渝兩條高鐵即將動工,我們也將融入全國高鐵版圖中,昔日交通瓶頸正在成為競爭新優勢。

三是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作為我省撤地設市最晚的商洛,在城鄉建設上歷史欠賬較大。隨著環城北路、商鞅大道等“十大城建”工程和一大批棚改項目的順利推進,中心城區功能日趨完善,也帶動了各縣城建設的擴容提質。同時,我們還精心打造了漫川關、雲蓋寺等全國特色小鎮,美麗鄉村更是多點開花,城鄉統籌發展初見成效。

四是生態旅遊優勢凸顯。我市森林覆蓋率穩居全省之首,優良天數更是多達330天以上,牛背梁、天竺山和木王山等一批精品景區享譽省內外,商洛已成功躋身為“中國旅遊百強市”。

五是群眾生活更加幸福。我們積極探索了”三帶一創“和”雙包雙促“的精準扶貧模式,成功幫助39.4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城鄉居民收入連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為商洛依託西安、借勢發展提供政策機遇

華商報:陝西省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五新”戰略發展路徑,對商洛提出建成山水生態優美的西安“後花園”的發展定位。請您介紹一下圍繞這一定位,商洛將怎麼做?

鄭光照:把商洛建成大西安“後花園”的定位,既明確了我們的發展方向,又對發展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我們進一步依託西安、借勢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

我認為,這個“後花園”首先應該是一個有顏值的“花園”。一方面,要落實好主體功能規劃,啟動新一輪丹江等流域汙染防治,打造一批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示範點,加大“治汙碧水、降塵護藍、生態修復、農村清潔”行動力度,擦亮我們的生態底色,把商洛得天獨厚的青山綠水和潔淨的空氣呈現出來;另一方面,要按照山水園林的城市風貌,大力實施城市的綠化美化和亮化工程,紮實推進中心城區“五城聯創”和“四大門戶區”建設,著力構建“山聳城中、城隨山轉、水穿城過、山水相依”的城市格局,把我們的城市打造成生態宜居的“花園式會客廳”。

其次,這也應該是一個有內涵的“花園”。我們既要立足商洛厚重的歷史底蘊,深入挖掘商幫文化、戲劇文化和紅色文化等資源,精心打造商於古道、金臺密境和印象商洛等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觀,做大做強棣花、鳳凰、漫川關等文化名鎮品牌,全方位展現商洛的多彩文化;又要在做優服務上下功夫,重點推動旅遊與康養、運動、文化等要素的融合發展,提升現代服務產業質量,滿足多層次人群的休閒、健康和養老等需求,讓更多的人在這裡既能感受到秦風楚韻的文化內涵,又能享受休閒愜意的慢生活。

最後,這還應該是一個現代便捷的“花園”。我們將以西商一體化為契機,主動融入關中城市群的發展中,加快西武、西渝高鐵建設步伐,織密現代交通網絡,完善與重要節點城市之間的無縫對接。同時,加大“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和網絡服務等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早日建成萬達廣場、碧桂園生態住宅等項目,著力在消費業態、電子商務和大健康服務等方面強化與大西安的關聯度,讓更多的人不僅能便捷地來、更願意舒心地留下來!

要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華商報: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論斷,商洛做足了循環工業和綠色農業發展文章,請您介紹一下市政府在這方面的具體工作及取得的成績,商洛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又在哪裡?

鄭光照:在循環工業方面,我們狠抓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推進了重點企業的循環化改造,六大循環工業體系、11條產業鏈全面建成,積極打造了一批綠色循環工業園區,其中,商丹園區、山陽工業區成功晉升為省級高新區,15家工業園區入列了省級工業集中區,我市成為全省唯一、全國首批的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市,初步形成了現代材料、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為支撐,電子裝備、新能源等產業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在綠色農業方面,我們以建設秦嶺生態農業示範市為引領,建成了一批高質量的現代特色農業園區,生態農業發展全省領先,首創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商洛模式”,成為全國首批四個“農產品質量安全市”之一。我們的核桃入選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我們的香菇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品,我們的柞水木耳入選央視國家品牌計劃,“山地農產在商洛”的品牌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擴大。

關於商洛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我認為,第一是要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型、科技型、效益型、環保型並重的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著力構建高質量的綠色循環經濟體系。第二要在廣袤的鄉村大做文章。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引導和推動更多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壯大綠色設施農業規模,激活鄉村經濟活力。第三要在擴大對外開放上狠下功夫。進一步強化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城市的產業關聯和互聯互通,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樞紐、門戶、流動三大經濟,傾力將商洛打造成“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區。

努力將商洛打造成大秦嶺旅遊首選地

華商報:經過不懈努力,“秦嶺最美是商洛”這一城市品牌已在全國叫響,商洛政府也把旅遊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請你介紹一下最近幾年商洛旅遊的投入規模及發展亮點,未來商洛旅遊還會展現給全省人民怎樣的驚喜?

鄭光照:近年來,我們立足生態、交通等優勢,全力推動全域旅遊向縱深發展,累計投入資金200多億元,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一是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精品景區。僅2017年,就建成投運了棣花文創小鎮、洛南音樂小鎮等8個特色小鎮景區,全市現有4A級以上景區10家,其中,商南金絲峽還是陝南唯一的5A級景區,全市精品景區建設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建設美麗鄉村,助力旅遊扶貧。我們重點打造了一批農業體驗型、田園風光型、民俗風情型和休閒度假型的特色鄉村遊景區,其中,朱家灣、前店子和江山村等被評為全國最美休閒鄉村。三是實施“旅遊+”戰略,促進多產融合發展。以高端民宿建設為重點,打造了朱家灣陽坡院子、棣花驛等17家精品民宿,有效拉動了度假旅遊的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以國家旅遊休閒度假集中區和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為引領,精心打造品質旅遊、活力旅遊、智慧旅遊和品牌旅遊,務實推進大秦嶺旅遊核心區建設,持續抓好景區提檔升級,努力將商洛打造成大秦嶺旅遊首選地,使旅遊業真正成為全市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支柱性產業。

讓貧困戶站起來、幹起來成為脫貧“主角”

華商報: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小康、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商洛地區的如期脫貧,不管從哪個角度講,都可謂是一項艱鉅工程。您能說說商洛脫貧工作目前的難點在哪?如何突破?

鄭光照:目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攻堅拔寨、啃硬骨頭的決勝階段,就商洛而言,要著重解決好三方面問題。一是脫貧產業鏈條短、貧困戶就業不充分的問題;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的問題;三是部分貧困對象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

為此,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對症下藥。一要突出抓好產業扶貧。深化“三帶一創”模式,推進“三變”改革,完善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集體經濟發展,每縣區培育2-3個全鏈條特色產業,實現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都有長短結合的增收產業、至少有一人可以穩定就業。二要改善設施助推脫貧。要利用好中省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大力實施村組水泥路、安全飲水鞏固提升、自然村通動力電等基礎設施的“三提升”工程。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和農村危房改造力度,推進貧困村標準化衛生室、義務教育學校和託養服務等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三要積極引導精神脫貧。進一步深化精神脫貧“四扶五風六化”主題行動,充分發揮勵志基金作用,真正讓那些習慣了“等錢要物,躺倒不幹”的貧困戶站起來、幹起來,成為脫貧的“主角”。

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華商報:前不久,國務院將商洛三縣一區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未來幾年西武高鐵、西渝高鐵及關中至商洛城際鐵路也將相繼建設通車,這些都為商洛提供了巨大機遇和發展空間。未來幾年,商洛還有哪些大事要幹?

鄭光照:客觀地說,商洛當前的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在思想解放、經濟轉型和民生保障等諸多領域還需要下大力氣,迎頭趕上。但綜合改革發展時勢,我們所面臨的機遇和政策利好還是比困難和挑戰多,就像你剛才提到的一樣,不論是在中省的戰略部署,還是在產業技術的創新升級上,我們都將迎來一個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期。

下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資源、生態和區位等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我認為,商洛要實現追趕超越還是要堅持好綠色發展的主線,紮實做好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具體來講,一方面,要全力以赴打贏五大攻堅戰。另一方面,持續抓好事關商洛長遠發展的“十件大事”。積極培育10家以上的上市企業,推動商洛高新區創建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讓我們的經濟更有活力;力爭西武高鐵建成投運、丹寧高速開工建設,讓我們的對外交通更加便捷;全力打造山陽漫川關和柞(水)寧(陝)兩個國家級旅遊休閒度假區,新增2個以上的5A級旅遊景區,讓我們的旅遊更有吸引力;加快丹江百里生態長廊建設步伐,建好金鳳新城,實現城區集中供熱和“氣化商洛”全覆蓋,讓我們的城市更加宜居。

我相信,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一步一個腳印去踏實幹,紮紮實實地打贏五大攻堅戰,辦成十件大事,商洛將再次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專訪結束後,鄭光照還為楊君一行贈送了商洛市旅遊護照,真誠地希望各界朋友多到秦嶺觀光旅遊、多到商洛投資興業,攜手共創秦嶺休閒之都、絲路產業新城的光明前景。 華商報記者 陳永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