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

寧強縣位於陝西省西南隅,北依秦嶺,南枕巴山。全縣轄21個鎮269個行政村。寧強地處秦嶺和巴山兩大山系的交匯地帶,境內東南高,西北低,中部有五丁山隆起。寧強雨量充沛,空氣溼潤,大部地區屬暖溫帶山地溼潤季風氣候,降水強度大,年降水量最高達1812.2毫米。

寧強縣是一個南北交匯、襟隴帶蜀的山區縣,是大西北進入大西南的主要門戶和黃金通道。寶成、陽安鐵路縱橫縣境,108國道、西漢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是漢江的發源地,素有“三千里漢江第一城”之美譽,2015年11月寧強縣被中國民協評為“中國羌族儺文化之鄉”。

  • 中文名稱

  • 寧強縣

  • 外文名稱

  • Ningqiang County

  • 別 名

  • 寧羌、大安、三泉、綿谷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

  • 中國西北

  • 下轄地區

  • 漢源鎮、高寨子鎮、大安鎮

  • 政府駐地

  • 漢源鎮

  • 電話區號

  • 0916

  • 郵政區碼

  • 724400

  • 地理位置

  • 陝西省西南角(最西端)

  • 面 積

  • 3246平方公里

  • 人 口

  • 34萬

  • 方 言

  • 西南官話-川黔片-寧強話、中原官話-秦隴片

  • 氣候條件

  • 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型季風氣候

  • 機 場

  • 漢中城固機場

  • 火車站

  • 寧強南站(在建)、陽平關站

  • 車牌代碼

  • 陝F

  • 行政代碼

  • 610726

建制沿革

商及西周時代為氐羌所據。

春秋戰國時期,白馬氐據其西境,蜀據其東境。秦置蜀郡,全境歸轄。

兩漢為葭萌縣地。蜀漢為漢壽縣。晉改漢壽為晉壽。

隋屬綿谷縣。

唐武德三年(620)分綿谷縣,在通谷鎮(今大安鎮)置金牛縣,此為境內設縣治之始。武德四年(621)又分綿谷置三泉縣和嘉牟縣,不久撤金牛、嘉牟,盡入三泉縣。天寶元年(742)三泉縣治由故縣址移向東北120裡,即今唐渡擂鼓臺。

宋朝,三泉縣直隸京師達137年,開中央直轄縣之先例。至道二年(996)在三泉縣西1裡置大安軍,後幾經升降興廢,元初在金牛鎮(今大安鎮)設大安州,後降州為縣。

明初併入沔縣。洪武二十七年(1394)階、文軍亂,太祖遣寧正為平羌將軍討伐,翌年亂平,置寧羌衛於徽州。成化二十一年(1485)建立寧羌州,州衛並存。

清代廢衛存州,辛亥革命後降州為縣。

民國24年(1935)紅四方面軍攻克寧羌,建立寧羌、陽平關兩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寧強縣成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紅軍北上,建置復舊。民國31年(1942)元旦,改寧羌縣為寧強縣。于右任曾為寧強贈題“安寧強固”4字,並雲:“可作解釋新縣之名”。

1949年12月11日,寧強解放。自解放以來,寧強縣隸屬關係基本未變,為漢中地(專)區的屬縣。

1996年漢中撤地設市,寧強縣遂為漢中市屬縣至今。

旅遊

漢水源森林公園

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

漢水源森林公園

漢水源森林公園,位於陝西西南邊陲的寧強縣,地處嘉陵江上游、漢江源頭。森林公園距漢中110公里、四川廣元67公里,距寧強縣城17公里。京昆高速公路依公園而過,108國道與森林公園大門相接,交通極為便利。森林公園總面積2780公頃,森林覆蓋率為97%。公園呈東西走向,海拔900-1859米,山體陡峭,溝谷深陷,多呈“V”形構成,山頂地勢開闊,局部形成坦地,中部四平裡南側的獨秀山峰為公園最高點,海撥1859米,北部的長壽谷為公園最低點,海撥900米。公園年平均氣溫12.9℃,極端最高氣溫36.2℃,極端最低氣溫-10.3℃,無霜期189天,年平均降水量1178mm。

白龍湖景區

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

白龍湖景區

白龍湖屬川陝交界處水利水電人工湖泊,位於陝西省寧強縣廣坪鎮西南角,也是陝西省的最西南角,地處川陝交界。距漢中110公里,有旅遊公路可直達。白龍湖為四川北部寶珠寺水庫擴容後形成的湖泊,總面積約73平方公里,庫容量22億立方米,湖區流域跨越陝甘川三省。入川230公里,可達九寨溝風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