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著」是什麼原因,如何應對?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年齡越小的人睡眠時間越長,而年齡越大則睡眠時間越短。

在通常情況下,新生兒出生後除了吃就是睡,而人到老年每天睡5〜6小時就再也睡不著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早醒是老年人常見睡眠障礙

老年人的睡眠障礙表現:

1、早醒,就是入睡可能比較快,但是醒得比較早,比如凌晨三四點鐘就醒了,醒來後再也睡不著。

2、夜晚不易入睡,半夜容易醒來,睡眠時間可能短了些。

年紀越大,睡得越少,很多老年人對此深有體會。我國1/4的老年人面臨著失眠的困擾。那麼為什麼人到老年,睡眠時間普遍減少了呢?

1、年齡因素: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主控睡眠的松果體素分泌逐漸減少,對睡眠的調節能力減弱,入睡時間延長,深睡時間減少,失眠發生率高。

2、健康因素:年齡越大,基礎疾病發生率越高,有些疾病可以影響睡眠,或可導致失眠, 例如:咳嗽、心悸、呼吸困難、高血壓、糖尿病、骨關節病、精神系統疾病等。

“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著”是什麼原因,如何應對?

3、環境因素:人的年齡越大睡眠會越來越淺,對於環境也變得比較挑剔敏感。居住環境清淨的人不容易失眠,環境吵雜失眠的比率增加。另外氣候變化、 睡眠場所的變更、室內光度、溫度和溼度的不適等均可導致失眠。

4、心理因素:如思慮過多、被迫退休、與社會隔離、擔心睡不好等而致失眠,越緊張越容易失眠。還有的中老年人不再像年輕人那樣朝九晚五地上班,每天的日常活動減少,時間觀念變得不再那麼明確,所以容易把握不好睡眠的規律性,白天比較放鬆,並不感覺勞累,身體會感覺不需要休息。

5、生理因素:睡眠是腦部的一種活動現象,而腦部的神經細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減少,腦部神經活動便開始出現異常,從而導致老年人出現睡眠障礙,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睡眠減少,這是生理方面的因素。

老人的正常睡眠時長

俗話說“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著”,一般老年人一個晚上睡5〜6小時就夠了。

老人應如何應對睡眠障礙

睡眠時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睡眠質量。那麼面對這類情況,需要人們做好應對措施。

1、老人出現睡眠障礙,多數可通過白天的休息或者坐著打個瞌睡等方式來補足,這都是消除疲勞的好方法。

2、在睡覺之前要保證心情輕鬆愉悅,放寬心態。睡前最好不要想太多事情,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

3、牛奶含有一種讓人產生疲勞的物質。大腦的神經細胞會分泌血清素,牛奶中含有的這種物質能夠抑制大腦的思維活動,能夠讓大腦進入酣睡狀態。所以年齡大的人在睡前可以喝一杯牛奶,最好在睡前半個小時喝,這樣才能有效產生催眠作用,讓人有一個好的睡眠。

4、睡覺的時候關燈。燈光會擾亂一個人的睡眠,雖然眼睛閉著睡著了,但是眼睛還是會感受到燈光的刺激。燈光的刺激會擾亂人體的自然平衡,使人體的體溫、血壓、心跳等出現異常,最終導致人睡不好覺,甚至半夜驚醒。

5、睡前泡腳是個好習慣。人的腳部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所以睡前用熱水泡腳會刺激到腳部的毛細血管,然後它反射到大腦皮層,最終會抑制住大腦的興奮,讓人進入休息狀態,讓人得到一個好的睡眠質量。

6、可以在飲食上進行調節。年齡大的人平時可以吃一些有助於睡眠的食物,比如核桃、龍眼等。

7、堅持適量運動很重要。不管是哪個年齡層次的人都需要一定的運動,年齡大的人睡眠質量不好,那就更需要運動。可以在早晨或者每天的晚飯後半個小時的時間進行運動,慢跑、倒走都是可以的,適當的運動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也可以緩解失眠的現象,也能讓人有一個輕鬆愉悅的心情。

8、調整睡眠環境,比如把臥室弄得舒適一點、床要稍微鬆軟、厚一點,枕頭高度要合適、空氣流通和被褥舒適、環境儘量保持安靜、光線要溫和、也可以睡前用溫水泡泡腳。老年人早醒後,不建議總躺在床上,可以起床做一些家務,或者出去鍛鍊一下。因為床是一個休息的場所,如果睡不著還躺在床上,可能會形成條件反射,反而睡不著了。

9、另外建立有規律的保質、保量的睡眠習慣,將有助於增強體質和延年益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