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對人體有哪些影響?雞精比味精好嗎?


味精對人體沒有不良影響,雞精則是商業營銷,是在味精的基礎上添加別的東西,比如很少很少佷少一點點一點點一點點雞。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穀氨酸是一種氨基酸,穀氨酸鈉就是穀氨酸的鈉鹽,這裡暫時不考慮過多攝入鈉離子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畢竟味精的用量並不大,這東西太多你也吃不下去。

而穀氨酸參與體內眾多重要的生命過程,比如,蛋白質合成啊、肝臟解毒啊,以及在大腦中充當神經遞質,穀氨酸則是大腦中含量最多的一種神經遞質。所以,在膳食中加入的少量味精,本質上就和加少量澱粉,少量糖,少量肉,沒有任何本質差異,味精可以視作某種食物成分。雖然,我們不會把它當飯吃。


  • 蛋白質合成需要穀氨酸

我們的身體在合成蛋白質時需要20種氨基酸,穀氨酸正是其中一員,它既可以從膳食中獲取,我們的身體也能利用糖和氨製造出穀氨酸,這意味著它不是必須從膳食中獲得。所以,味精只是調味品,不需要當飯吃。只要你有飯可吃就行。

  • 肝臟解氨毒時需要穀氨酸。

氨基酸在分解時產生的氨是有毒的,所以對於肝腎功能不好的患者,通常要求他們少吃肉,避免加重肝腎的負擔,其中肝臟負責分解氨基酸並解決氨的毒性,主要方法是將氨和二氧化碳合併在一起轉變成尿素,而腎臟則負責把尿素排出體外。而穀氨酸則參與了這個過程,分解出遊離的氨,提供給尿素合成所需。

肝臟中有豐富的轉氨酶和分解穀氨酸的酶,通過這兩種酶的聯合運轉,身體就可以把多餘吸收的氨基酸轉變為糖和脂肪。當肝細胞受損死亡或破裂時,這些轉氨酶進入血液,醫生通過檢查血液中轉氨酶的活性高低,就能間接判斷肝細胞的破裂情況是正常還是異常。

  • 作為神經遞質

當我們被燙到或者被針刺時,就引發了相關感受器的神經衝動(一個電信號),這些神經衝動,在神經系統中逐級傳遞,到達脊髓,到達大腦,最終產生某種感覺或感受。但問題在於,神經元和神經元之間是斷開的,並未直接相連,這意味著電信號不能直接從皮膚傳遞到大腦。經過深入研究,神經科學家發現,當電信號到達神經末梢時,會刺激神經釋放一些化學物質,而穀氨酸正是大腦中最常見用量最多的一種神經遞質,它負責刺激別的神經元產生電信號,於是信號就這樣順利的逐級傳遞下去。而且,穀氨酸同時還是另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的原料。

圖示:著名的膝跳反射檢查神經通路是否正常。


三思逍遙


味精和雞精都是烹調中常用的調味料,很多人都覺得吃味精不好,改用雞精調味。那麼雞精真的比味精好嗎?讓我們來看看味精和雞精的原料和製作過程來了解一下吧。

味精是由日本科學家在1907年通過蒸發大量海帶湯後所發現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穀氨酸是組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之一,存在於很多天然食物當中,只不過在它與蛋白質結合的情況下,穀氨酸不體現任何味道。但當它遊離出來以穀氨酸鹽的狀態呈現時,就會產生我們所說的“鮮”味。

就是在現代味精加工的工藝中,一般也是以玉米等糧食、甜菜、甘蔗乃至於廢糖蜜為原料,通過發酵或生物工程技術製成穀氨酸鈉後,再進一步提純得到味精。生產過程中並沒有使用“化學原料”,所以味精本身並不是什麼有毒調料。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通過文獻、實驗數據判斷“在現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下,長期食用味精對人體無害”,我國也通過相應毒理實驗證明食用味精是安全的調料。

而雞精是以穀氨酸鈉(也就是味精)為主原料,再加入澱粉、增味核苷酸、糖等其它香料成分的一種複合調味料,其中谷氨酸鈉(味精)的含量在40%左右。可以說雞精是味精的一個升級版,比味精的鮮味更復雜,味道更豐富一些而已,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絕大多數雞精中並不含有任何雞肉成分,更不是從雞湯中提取的。所以雞精比味精更安全、更健康的說法是沒有依據的。

那為什麼會有吃味精不好的說法呢,味精和雞精對人體有沒有不良影響呢?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是味精還是雞精吃多了還是對身體有不良影響的。原因:1)味精和雞精都含有一定量的“鈉”,高鈉飲食對健康有不利的影響,吃多了會產生口乾的情況,對於有限鈉飲食要求的人群,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骨質疏鬆症患者等。都應控制味精和雞精的攝入量;另外雞精中核苷酸成分的代謝產物是尿酸,對於痛風患者也要多加控制雞精的攝入。成年人每天攝入味精不超過1~2克為宜,孕婦、嬰幼兒、兒童不宜過多吃味精和雞精。2)味精在室溫下不易溶解,在70~90°C時溶解性最好,味道也最鮮美,所以烹調時不要將味精放得太早。當穀氨酸鈉加熱到120℃以上時,可能會產生焦穀氨酸鈉,就是人們傳說中的味精緻癌的罪魁禍首。3)穀氨酸鈉在消化過程中能分解出穀氨酸,在腦組織中經過酶的催化,可轉變成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攝入量過多就會干擾神經系統的自然規律。4)過量攝取味精會對視力有不良影響,可導致蛋白質下降,令眼軸生長失控。5)有一些敏感體質的人,吃多了味精或雞精之後會出現眩暈、頭痛、嗜睡、肌肉痙攣,甚至休克、焦躁、心慌意亂等症狀。

所以味精和雞精還是少吃為好,平時注意α-亞麻酸的補充,吃些蘇子油、亞麻油、三文魚等,可以維護腦和視網膜功能和延緩腦的衰老;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膽固醇的含量,同時增高有益的高密度膽固醇等,以減少味精和雞精對身體的影響。

願與社會各界人士多多交流、學習、進步、共勉,還請朋友們多多指教!歡迎留言評論、點贊、分享、轉發!意在傳播健康養生、育兒理念。謝謝閱讀、關注,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梅竹凌心


適量、正確的使用味精和雞精,對人體有益無害。

雞精的營養成分要比味精更多,所以在控制好使用量和方法的情況下,雞精比味精更好。


正確認識:

味精是家庭中常用的調味料,用於增加食物鮮味。味精本身對人體沒有什麼影響,其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進入人體溶解為穀氨酸,是人體所需的一種氨基酸,具有預防治療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經衰弱、癲癇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雞精是在味精的基礎上添加了帶有雞肉味道的核苷酸製成的調味料,和雞沒有關係。除了穀氨酸鈉之外,還含有其他多種氨基酸,對人體有益程度要高於味精。

正確使用:

用量:

正常成年人每天味精、雞精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攝入過多,可能會導致人體神經功能出現抑制狀態,表現為眩暈、頭痛、肌肉痙攣等症狀。另外,很多調味料中都含有味精,如耗油、醬汁等,如果添加了此類調味料就別再放味精、雞精了。

用法:

120度的高溫可以使穀氨酸鈉變成焦穀氨酸鈉,產生毒素,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在菜馬上關火出鍋的時候加入適量味精或雞精是最好的,不僅提鮮,而且有益健康。

注意:

1.一定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味精或雞精。

2.記憶障礙患者、高血壓、孕婦及嬰幼兒不宜食用。


以上回答屬於個人觀點,歡迎留言評論,分享看法。

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健康非常道@,每天聽三甲營養主任醫師道健康,致力成為您身邊最貼心的健康養生專家


健康非常道


我是營養師佟立姝,歡迎關注獲得更多資訊!

雞精和味精的成分

味精是很純的鮮味劑,成分是穀氨酸鈉,是以碳水化合物為原材料,經過微生物發酵後經提煉精製而成,沒有鹹味。

雞精是多種物質的混合,他有味精的鮮味,又有其他呈味物質的鮮味,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核苷酸、有機酸鹽、糖和香辛料。

雞精是一種具有雞肉鮮香味道,吃多了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但是味精吃了會有口乾的感覺。

雞精和味精都是一種安全的調味品

雞精和味精只是在口味和成分上有差別,但是他們都是一種鮮味劑,一般情況下雞精更適合用於素菜,味精更適合肉菜,但是食用時都需要注意不要長時間高溫加熱,並且在使用雞精和味精調味時,請酌情減少鹽的用量。如果使用量過多容易造成鈉攝入超標,長期高鈉飲食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但是適量使用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影響,是安全的。




註冊營養師佟立姝


從實驗室和臨床來看,味精無毒,對健康無害。但如果經常吃味精,時間一長就會感覺吃什麼東西都沒味道,感覺什麼都不想吃,而且你放味精會越來越多,食慾減退。我建議最好不吃味精,雞精與味精同樣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