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羅振宇這些自媒體去做教育,靠譜嗎?

最近,在線教育行業過得人心惶惶。業內幾度傳出針對外資的監管新政,一時間讓架上VIE架構準備海外上市的創業公司不知所措。

剛好今年又是上市的窗口期,包括新東方在線、滬江教育在內12家公司正在港股排隊,如今形勢不定,又為融資蒙上一層陰影。

讓羅振宇這些自媒體去做教育,靠譜嗎?

在線教育行業曾在2015年左右,跟著互聯網教育的風口,集體拆除VIE架構,力求迴歸國內A股市場。其中最出名的要數學大教育,成功借殼銀潤投資迴歸A股市場,一度羨煞旁人。

但隨後國內資本市場遇冷,互聯網教育業務形態未能受到市場認可,新業務拓展並不像想象中的順利,於是發展受阻。本來位列國內K12教育三巨頭之一的學大教育,也未能靠著A股市場身價暴漲,反倒股價一路暴跌,如今已被ST。

今年以來,在線教育行業又開始流行起重組VIE架構,預備試水港股美股市場。這才剛在港股排上隊,市場環境又發生變化。

風口並不牢靠,教育行業升級難

國內的在線教育行業在2010年才開始興起,是個十足的新興行業。那時候網絡直播正熱火朝天,國內的網速正在快速提升,為在線教育的誕生提供了基礎條件。

不過一開始的在線教育集中於PS教學、編程培訓等等這樣圍繞著計算機的職業教育,面對更廣泛的K12教育培訓市場卻無能為力。

而且前者的學習是出於興趣,同時普通人在線下也很難接觸到相關教程,有很高的信息不對等性,甚至直接參照手中的課本錄製一個演示視頻,就可以到淘寶上售賣,可以說初期的市場進入門檻非常低。

後者K12教育市場,面對的是九年義務教育段的學生,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在線教育難以達成效果。在線教育老師的技能再高,也很難在教材氾濫的市場環境下,拿出能讓家長學生信服的內容。

2014年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全面普及,“互聯網+”思維迅速席捲全國,在線教育也看到了“互聯網教育”大勢。但是,很少有人在智能手機上學習PS,不是所有人都想去進行職業教育。所以創業者們都把眼睛瞄向了K12這塊大肥肉。

到2015年資本寒冬,那好網、梯子網、100教育等等先後沒了聲息,其中100教育還是由雷軍投資、YY孵化的項目,預備用一年時間用小米的低價模式顛覆整個教育行業。

當時,整個行業都認為把世界上最優質教師的教案和教學視頻拿來,學生們就會爭相學習成績大幅提升。可惜教育需要的是言傳身教,不是一個視頻就能解決的。這種請名師錄視頻就能一本萬利的想法根本走不通。

讓羅振宇這些自媒體去做教育,靠譜嗎?

這種名師授課風潮,跟互聯網講究的病毒營銷、娛樂圈喜歡的流量明星類似。可惜教育是個專業活,病毒營銷、明星包裝也是個龐大的專業工作,兩者有嚴重的衝突。

雖然此前新東方曾在這方面做出過成績,但這種事放在逼仄的視頻裡,效果就差太遠了!

所以,事後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才無不驕傲的發出“學習本身這件事情,永遠是一個苦差事,它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教育最終還是一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個性化培養的業務。

其實今年是在線教育的黃金年

學習再是苦差事也並不能證明在線教育沒有出路。

低成本一本萬利的互聯網思維不行,那就回歸高成本的老思維。利用互聯網進行一對一的在線輔導,用更豐富更自由更省時間的選擇來獲取吸引家長學生。

同時Ai技術的發展成熟,也讓網絡教材展現出更多優勢,Ai教材也為在線教育助力不少。

到今年一對一輔導這種模式,開始成為在線教育的核心,一群在線教育企業開始開啟一對一輔導業務。做教輔題庫搜索的平臺,也開始受到市場重視。

當然,出現這種風口,還跟整個市場的發展大勢有關。

過去五年,受益於微博、微信、今日頭條、快手、抖音等自媒體平臺的興起,自媒體及知識付費行業快速發展。許多原本專做自媒體業務的創業者,開始著手更廣泛的職業教育、K12教育行業。

例如:羅輯思維、咪蒙、新世相等。

還有更多垂直於細分行業的自媒體,依靠自身的資源,引進國外的STEAM教育概念,試圖搭建新的教育市場。

讓羅振宇這些自媒體去做教育,靠譜嗎?

曾在知識付費市場引發轟動的羅振宇

例如一些木工、摺紙、簡筆畫等自媒體創業者,開始做起家庭親子類的手工班;也有一些原本做智能硬件、遊戲的創業公司,開始打包產業鏈資源轉型教育。這種趨勢,讓一群喜歡車珠子的短視頻up主,都開始琢磨轉型。

當然,這些所謂的STEAM教育創企,大部分都還只停留在原有自媒體業務的延伸上,並沒有實現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全方位教育的能力。

有些只是一個視頻自媒體平臺,有些只是將原本的線下推廣活動更改一番,融合新零售內容就變成了STEAM教育。

甚至還因此催生了大量黑產,諸多附庸在微信生態裡的黑產組織,通過類似傳銷的病毒營銷,製作所謂的“名師課程”,利用信息差四處拉人頭引誘中老年用戶消費。

不過,這些由自媒體轉型過來的新教育從業者,已經成為教育行業的新勢力。為市場帶來更靈活的服務。

同時,騰訊、阿里、百度、頭條、微博等內容領域的各個大佬,都在扶持籠絡自己的自媒體資源。騰訊更是在去年成立了TOPIC基金(騰訊興趣內容基金),專投標杆自媒體項目。當然,騰訊更愛的是內容電商、社交電商,但也架不住教育市場的前景。

一夜之間,彷彿自媒體轉行踏入教育行業成為時尚。

於是,在線教育在今年就突然火起來了。僅今年前四個月,國內在線教育行業爆出的就有101例投融資事件。一對一輔導、作業搜題、STEAM教育是三個最熱門的領域。

vipkid、作業幫都拿到了過億美元的融資,STEAM平臺也如雨後春筍一樣快速長出,市場火熱可見一斑。只是自媒體攪和下的STEAM教育,別走了互聯網教育的老路。

新東方學大們的機會多多,但是一口吃不成胖子

有關資本層面的政策來看,一直以來都在朝著更加開放的方向前進。《境外投資項目核准管理辦法》和《外商投資項目核准管理辦法》也在醞釀推出中。

教育行業除了九年義務教育以外,對外資外商的接納度逐步提高。由於《民辦教育促進法》嚴格限制相關教育業務不得盈利,導致整個市場缺乏快速提升的動力。因此,政策上也偏向於在學齡前和職業教育中引進外資,來提升教育市場水準。

但是市場下一步到底會有什麼新動向?誰也不能確定,所以教育行業才會在組VIE、拆VIE中頻繁流轉。每一次《民辦教育促進法》修訂,都牽扯到整個市場的未來走向。

這也是國內K12教育市場面臨的困境。堅守少兒英語市場的VIPKID,採用一對一外教教學的模式迅速發展起來,也是近幾年市場開放的寫照。滿大街招收英語母語的歐美外教廣告,也展示著近些年的成果。

也是如此,才有K12領域三巨頭——新東方在線、學大教育、好未來。

但如今的市場需求不再侷限於英語教育,下一步市場還想要擴展STEAM全品類,國內創企能否滿足需求,如何從資本上獲得助力?這都是難題。

同時,Ai技術也正在對教育市場掀起新的變革,不擅長技術的教育大佬們,如何適應新時代還是一個問題。

所以,對於新東方學大滬江們來說,股市或許不是最大的問題,未來到底是進行全品類業務擴張還是堅守一塊業務做精,都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