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同胞:甲午戰爭中的戰俘客死日本,百年來無人祭拜

晚晴時的中國,以恭親王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為代表的洋務派希望通過向西方學習的方式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其中的一項重大舉措就是建立了北洋水師,其實力據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排在美國海軍後面。

被遺忘的同胞:甲午戰爭中的戰俘客死日本,百年來無人祭拜

然而,一八九四年爆發的甲午戰爭,卻使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派的夢想被無情打破。在甲午戰爭中,中國除了戰艦被擊沉擊傷之外,還有包括鄧世昌、劉步蟾、丁汝昌等兩萬四千多名將士犧牲,一千八百多名官兵被俘。

這些被俘的清軍將士,全部被當成日軍的戰利品帶回日本進行炫耀。這些可憐的被俘人員,在日本遭受了非常悲慘的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

被遺忘的同胞:甲午戰爭中的戰俘客死日本,百年來無人祭拜

在運送過程中,他們雙手背在身後,用繩子綁著和小辮子連在一起,蜷縮在船艙裡。吃飯就給個飯糰在膝蓋上,頭低下來張開嘴,把舌頭當筷子硬啃。大小便都在船艙裡,臭氣熏天。

到達日本本土後,俘虜們被打罵是經常的事情,一日三餐都是髒爛蘿蔔,破舊醃髒的衣服穿身上幾個月都不能換洗。他們還經常被押到大街上游街示眾,被日本民眾羞辱。

被遺忘的同胞:甲午戰爭中的戰俘客死日本,百年來無人祭拜

直到《馬關條約》的簽署,中日停戰後,俘虜才被送回國內。不過可惜的是,他們當中有些人,沒能等到回家的那一天,已經被殘忍地折磨致死。

日軍按照他們生前的遺願,讓他們的墓碑統一面向西方,那是面朝中國的方向。他們就是死了,也想靈魂能守望著祖國、守望著故鄉。

被遺忘的同胞:甲午戰爭中的戰俘客死日本,百年來無人祭拜

讓人可恨的是,在他們的墓碑上,日軍刻上“俘虜”兩個字,以示輕蔑和侮辱。直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日軍才將墓碑上的“俘虜”兩個字磨掉剷除。

在中國國內,有許多烈士陵園,供人瞻仰和憑弔紀念。在日本的靖國神社裡,那些臭名昭著的戰犯每年也接受著日本右翼分子的參拜。而我們那些客死他鄉的甲午將士們,卻被世界遺忘了。

被遺忘的同胞:甲午戰爭中的戰俘客死日本,百年來無人祭拜

雖然他們做了日軍的俘虜,但是他們是為保衛我們的國家而悲慘地死去的。他們臨死之前,牽掛的還是自己的祖國,死後的墓碑,也是朝著故鄉的方向。

中國現在強大了,每年有許多人到日本遊玩購物。可是一百多年來,那些客死他鄉的清軍烈士們,卻沒有人去祭拜他們。他們不會說話,但他們的靈魂在流淚、在滴血。

被遺忘的同胞:甲午戰爭中的戰俘客死日本,百年來無人祭拜

所有為了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而獻身的人,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