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一萬元,2028年值多少錢?

王棟翔


朋友,這是一個很現實、也很有意義的問題,可讓廣大普通民眾充分了解一個國家的貨幣貶值程度。而且我相信每個人對貨幣貶值程度感觸都 比較深的。



而貨幣的貶值程度就目前而言,要受一家國家央行貨幣發行速度也就是M2的增長幅度、經濟增長速度和物價上漲幅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所以未來央行貨幣發行增長速度及物價漲幅水平都是不確定的,有快有慢,所以難以得出一個確切的數據。但貶值是一定的,因為經濟發展始終要靠貨幣發行量的增加來推動,這是任何國家都不可避免的。



如果不考慮貨幣發行量增長速度,按照我國現有的物價上漲指數或者通貨膨脹率來計算,如2018年我國政府確定的物價上漲指數(CPI)不超過3%,下面就按3%來計算,10000元/(1+3%)的10次方=5375.49元。

那麼,現在的1萬元,10年之後2028年只相當現在的5375.49元的購買力,就是說縮水了一半;



而2038年的1萬元只相當現在的2889.59元【10000/(1+3%)的20次方】;

2048年1萬元只相當現在的1553.29元【1000元/(1+3%)的30次方】

如果按近10年我國M2增速及GDP增長幅度來計算,經過計算從2007年至2017年我國M2平均增速約為15.5%,GDP平均增速為7.85%,那麼我國實際通貨膨脹率為15.5%—7.85%=7.65%。



其計算應為10000元/(1+7.65%)的10次方=4785.95元,這就是說10年之後2028年的1萬元只相當現在的4785元,還不到現在一半的購買力。

以次計算,20年之後2038年的1萬元只相當現在的2290.53元;30年之後2048年的1萬元只相當現在的1096.24元。






這只是從理論數據或一般規律來計算得出這樣的結果,實際可能並不一致,比如未來物價仍然保持現在這個水平或者央行貨幣發行增量相當緩慢,則未來貨幣購買力可能比預算的相高,一切都要看實際經濟運行情況去了。


財經深思


8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上漲202點,在岸人民幣對美元開盤漲逾700點,這一波人民幣的貶值勢頭終於得到了遏制。人民幣貶值即指貨幣的購買力下降,同樣的一萬元,今年可以買到的商品明年可能就買不到了,今年以來人民幣已經貶值了接近10%,但如果是十年時間呢?

現在我國的通貨膨脹率穩定在3%左右,以此來推算,到了2028年,1萬塊或許只相當於現在的7400元,所以說未來最不值錢的東西就是現金。

因為過去三十年裡,人民幣就是一直在貶值的。

19世紀80年代

1981-1990年,十年時間,人均GDP增長了3.34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08倍。全國GDP也從4892億元增至1990年的18667億元,增長了3.82倍。如果不考慮物價因素,這時購買力只是微貶而已。

這10年中CPI同比增速普遍較高,特別是在88年二季度-89年三季度這段時間,CPI月均同比百分之十幾二十幾的增長,最高是1989年2月,當月CPI同比增速28.4%!

可以說早在三十多年前貨幣就已經開始貶值了。

20世紀90年代

到了1991-2000年,中國改革開放漸有成效,經濟增速進一步加快,1993-1994年的GDP增速甚至一度超過30%。1991年GDP從21781億元增至2000年的99214億元,期間人均GDP增長了4.15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69倍。

這時候人均收入的增速已經開始跟不上GDP了,同時市場經濟帶來了貨幣和商品的極大豐富,貨幣貶值速度開始高居不下。

同時物價水平CPI開始瘋漲,1994年1月至1995年5月,月均CPI同比增長一直保持在20%以上,在20世紀最後20年裡,國內經濟成就可圈可點,但貨幣的貶值速度也超乎想象。

21世紀

2001-2010年,中國加入了WTO,經歷了08年金融危機。GDP從2001年的10.97萬億元躍升到2010年的41.02萬億元,增速與前兩個十年基本持平。期間人均GDP增長了3.45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2.79倍。

CPI月均同比增速還是繼續堅挺,金融危機也影響不了,所以2001年到2010年貨幣購買力還是處於一個持續貶值的狀態,特別是在08年-10年貶值速度最快,這短短的兩三年中,M1和M2增速都創出了98年以來新高。

雖然說貨幣貶值和增發貨幣有很大關係,但正因為經濟在快速增長,所以才需要有足夠的貨幣在市場中流通,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會有所放緩,但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而未來人民幣會不會繼續貶值嗎,或者說貶值的速度會不會放緩,這都取決於未來的經濟發展和貨幣政策,所以這也是近幾年來投資理財大火的原因,貨幣代表不了財富,無論貨幣是否貶值,保持財富的增長不流失才是我們想要的。


金十數據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2018年的一萬元在2028年值多少錢,是按照購買力來進行換算的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按照物價上漲指數來算(CPI)

如果不考慮貨幣發行量增長速度,2018年我國政府確定的物價上漲指數(CPI),也就是通脹率接近3%,對於10000元來說,十年,每年錢的購買力貶值3%,就是連續除以10次(1+3%),約為5300元。

意思就是10年後的一萬元,只能買到今天5300元的商品(服務),只能當今天的5300元來用,相當於縮水了一半左右。



按照貨幣發行量增長速度來算(M2)

上個十年M2的增加量是16%,我國GDP增加量約為8%,實際通脹率為16%-8%=8%

實際通脹率約為8%,一萬元即10000連續除以10次(1+8%),約為4500元

按照這個方法來算,今天的1萬元在10年後只值4500元,縮水了一半多



貨幣縮水的速度是非常快的,10年內就會縮水一般,及早合理的配置理財保值是非常重要的選擇,無論窮富,財產的保值都必不可少。


首席投資官


您好!現在的1萬元,如果你放銀行,不出意外到2018年,最少達到1.2萬元,當然這是賬面價值的增長,實際購買力不一定有現在的高。因為貨幣一直在貶值,要知道具體達到多少錢,我們需要理解兩個名詞:通貨膨脹及增值。

通貨膨脹及增值

通貨膨脹(即貶值),指的是社會上發行的貨幣量超過實際所需的數量引起的貶值。舉個簡單的例子:社會上目前商品總價值合計200萬億人民幣,如果此時央行發行的貨幣量也是這個數,那麼1元錢可以買一包泡麵;當央行實際發行的貨幣量為400萬億元的時候,因為社會的總商品沒變化,此時一包泡麵的價值就變為了2元了,這就是貶值。

增值:資金如果你不是放在家裡,而是用於投資,低的比如銀行存款,高的比如貨幣基金或銀行理財,每年都可以獲得一點點利息或者收益,這利息(收益)就是增值。

舉例:你現在擁有1萬元,放在貨幣基金裡(假設收益率為4%),一年後你的這1萬元就變為10400元了;假設當年的通脹率為7%,原本1萬元的購買力,一年後,就變為了1萬元*(1-7%)=9300元;兩者相比,你這1萬元到年末實際的購買力為年前的9700元(貶值的700元-增值的400元,就是實際的最終價值)。

現在的1萬元到2018年值多少錢?

下圖是官方近十年以來的通脹率,我們發現官方體現的通脹率比較低,這是因為官方統計的主要是社會上主要商品的物價上漲水平(比如食品、娛樂教育文化服務、交通通訊、醫療保健、衣服等產品),這其中不包括我們觀感最為強烈的房價,另外社會上超發的貨幣,並非全部流通到市場中(比如老年人,很多拿到錢後第一時間是存起來),且統計的產品有的價格是下降的(比如電子產品、車輛等),所以上述產品綜合的實際上漲水平沒有理論上的那麼多。

為了計算你的這1萬元十年後的實際價值,我們以M2(每年新增發行貨幣量的增長率)—GDP的增長率(GDP代表社會總財富增加,財富(商品)的增加,需要相應的貨幣來體現),多餘的就是真正的通脹率。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M2過去十年同比增速為15.55%,而GDP的同比增速為8.72%,M2平均增速-GDP平均增速=6.83%,這就是實際的通脹率(也就是每年的貨幣貶值水平);

社會上投資的產品中,使用人數最多,最廣,也最為安全的無疑是銀行存款,因此我們使用過去十年一年期平均的基準利率來計算你的增值率(2015年10月24日後,央行未再調整過基準利率),經核算最近十年一年期的平均基準利率為:2.9%,不過銀行實際執行的利率一般為基準利率上浮30%,因此我們取增值率為:2.9%*1.3=3.77%。

通過上述,我們可以知道過去十年貨幣平均每年的實際貶值率為:6.83%—3.77%=3.06%

以這個數值計算,那麼1萬元10年後相當於:1萬元*(1-3.06%)ⁿ=7329元,其中n=10。

也就說按照過去十年的水平計算,目前1萬元的購買力相當於十年後7329元的購買力。

總結

20年後、30年後的價值可以依照上述的方法計算,我們這裡就不再分析了。但是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未來是無法預計的,而且前三十年的情況及後30年的情況肯定完全不一樣,所以一切隨緣就好。


鯉行者


這位朋友提了個問題:2018年的一萬元,2028年值多少錢?2038年值多少錢?2048年值多少錢?

我說你這位同學,怎麼膽子這麼小?問個問題就不能大氣一點,改成:2018年的100萬元,到2028年值多少錢?算起數來還方便一些。

我想,這個問題的實質是想問貨幣的交換價值問題,再進一步縮小範圍,就是關於貨幣的購買力問題。這跟貨幣發行量、貨幣供需關係、通貨膨脹、物價水平等因素都有關係。


實話實說,關於這個問題,恐怕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準確無誤的答案。為啥呢?因為影響貨幣購買力的因素太多,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太多,沒有哪個人或者哪個機構可以建立一個科學的模型,給出非常準確的預測答案。

暫且不論數據的準確性如何,我們總是可以得到歷史的統計數據,也可以對今天和十年前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基於歷史數據,有的人認為可以從中總結出規律,建立複雜的數學模型,進行各種模擬計算,從而得出對未來的預測數據。

但是也有一派經濟學認為,宏觀經濟表現出來的數據表象,都是各種複雜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人們只能看到結果,根本無法完全搞清楚各種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也是根本無法建立所謂的數學模型,更不必說預測將來了。

舉例子來講,我們最近通過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信息,可以得到2017年部分宏觀經濟數據:全年GDP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

這些宏觀數據是對各行各業各地的統計數據進行加工處理的結果,至於其中每一個行業、地方對總體數據是如何影響的,每一個行業、地方之間彼此是如何相互影響的,恐怕只有一種數據上的簡單比例關係可以計算,而沒有辦法準確量化測定或計算出單獨一個因素真正的影響。

就說房地產吧,由於房地產業與其他各行業之間存在的替代關係、互補關係,我們無法說房地產影響了GDP多少多少。因為這個東西只有既的成事實,根本沒法進行假設和實驗證實。誰也不可能說把房地產全部給停了,看看沒有房地產中國的經濟數據到底會是個什麼樣。

上述的論述,只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就是我們無法根據歷史的數據總結出規律,並將規律用於預測未來。俗語說“人不可能再一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所說的意思基本差不多。

回到開頭的問題上來,我們根本無法回答“2018年的100萬元,到2028年值多少錢?”這個問題,因為根本就沒有工具可用。

但是,這個問題換一種問法:10年之前的100萬元,到今天還值多少錢?倒是可以研究一下,給出一個差不多靠譜的答案,說不定對回答最初的問題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下面我們就是試著回答一下偷樑換柱的問題。對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有用的有關數據,到國家統計局網站上摘抄如下:

第一種算法,單純從廣義貨幣總量角度計算。2006-2016年間M2增長了348%,就像往糖水裡兌水一樣,糖水的甜度肯定下降,同理貨幣的購買力也要下降。單純考慮這一個因素,10年前的100萬元,等同於現在448萬元的價值。換算過來,10年之前的100萬元,到了今天已經貶值為了22萬元。

第二種算法,綜合考慮貨幣總量與GDP總量兩個因素計算。2006-2016年間廣義貨幣M2增長了348%不錯,這稀釋了貨幣的價值。但是,GDP總量或者人均GDP增長了238%和222%,這也相當於增加了貨幣的價值。兩者可不可以互相抵消一部分呢?我們沒有辦法去深入探討這個問題。不妨簡單計算一下貨幣增長率在110-126%區間,取其平均值118%。按照這個數據換算,10年之前的100萬元,到了今天大約相當於46萬元。

第三種算法,單純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角度計算。按照2006-2016年CPI增長33%換算一下,10年之前的100萬元,到今天將貶值為75萬元。

所以,最終的答案是:根據官方公佈的統計數據計算,在中國2006-2016這10年之間,100萬元貨幣貶值為46-75萬元。至於將來會如何變化,還是那句話:變化不定的因素太多,而且根本沒有用於預測的利器,很難得進行科學地測算。

各位,你認為10年之前的100萬元,今天還價值多少呢?歡迎留言評論。


巴九言


1萬元放到2028年依然值1萬元,只是同樣的幣值貨幣購買力會相差很多,不能給出準確數據,因為未來10年的通脹率無法預測,我們只能根據目前的通貨膨脹情況來預測一下數值。

2018年通貨膨脹率官方預測會控制在3%以內,我們再來看一下過去十年間的實際通貨膨脹率,

2007-2017的十年間,M2(廣義貨幣,反映貨幣的供應量)同比增速15.55%,GDP同比增速8.72%,那麼計算出實際通貨膨脹率=M2平均增速-GDP平均增速=6.83%

我們以過去10年的平均實際通脹率為標準,假設未來10年依然保持這個水平,那麼到2028年1萬元的現金終值就是:10000/(1+6.83%)^10=5162.2元

最終得出結果,2018年的1萬元,在保持當前平均通脹率不變的情況下,實際購買力在2028年是5162.2元,基本上購買力下降了1半。

當然了,這是個理論推算,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參考意義,但是趨勢是不變的,只有大家利用好金融工具,做好財富增值,才能有有效地避免手中的財富流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不僅不理你,還會偷偷的溜走。


不立而立


按照目前m2增速,2018年的1萬元到了2028年大概值5987元左右。

當然這個答案的前提是未來10年m2和GDP增速和目前的增速差不多,不能有太大的偏差。

1萬塊錢10年之後值多少錢最關鍵是看貨幣的購買力。

要推算10年後貨幣的購買力,我們可以參考過去10年我國的通貨膨脹率來計算。

計算過去通貨膨脹率有幾個數據可以參考,分別是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ppi(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還有房價和m2增速,這裡面最能m2增幅最能反映通貨膨脹實際水平,所以我們就參考m2數據來推算下。

m2一般會根據國民經濟的實際況來定,最理想的情況是m2的增速和GDP增速同步,這樣貨幣的購買力就會平穩。如果m2的增速超過GDP的增速,那超發的貨幣就會轉嫁到物價上,造成物價上漲,貨幣購買力降低。因此通貨膨脹率=m2增速-GDP增速。

下圖是過去10年我國GDP增速情況,平均增速大概是8.2%。



下圖是我國過去10年m2增長速度,平均增速大概是15%左右。



通過差值可以得出,過去10年我國實際的通貨膨脹率大概是在6.8%左右。

如果參考這個差值,那目前1萬元10年之後最多值4945元。

但是考慮到未來經濟增速緩慢,m2的增速肯定也會有很大程度的下降,比如2018年7月份m2的增速就下降到了8.3%,所以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之後,未來十年m2增速跟GDP增速的差值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未來十年,通貨膨脹率大概是5%。這意味著十年之後,現在的1萬塊錢,大概值5987元。



當然,這個數據只是一個參考,因為在未來十年當中一些不確定因素很多,所以實際到2028年的時候,1萬塊錢到底值多少錢很難說清楚,有可能比5987更值錢,也有可能比5987更低。


貸款教授


取決於通脹率或者說物價上漲幅度。

這裡以2017年我國的通脹率舉例。2017年我國GDP由2016年的743585億元增長到827122億元,經濟實際增長率6.9%,名義增長率11.2%。通脹率=名義增長率—實際增長率。由此得出,2017年我國通貨膨脹率是4.3%。


並且,我國近幾十年來都是名義增長率大於實際增長率,這意味著,我國通貨膨脹一直存在。

假如今後我國的通脹率保持2017年的4.3%不變,那麼11年後的2028年通脹率累計58.9%。




2028年的一萬元,價值約為2017年的61.66%,即6166元。

2038年呢?價值約為2017年的39.73%。那時的一萬元值現在的3973元。


2048年的,價值約為2017年的25.6%,一萬元值約為2560元。
所以,請珍惜後你手上的現金,它在一天天貶值。


紅谷新視界


理論層面較為容易但倘若要得到準確的答案並非易事。

不可預測性導致無準確結論

大家都清楚影響結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未來十年的通貨膨脹率、貨幣政策、銀行存款利率、GDP等因素。但要報出準確的數字恐怕連央行都未必能夠做到,因為往往貨幣政策、利率政策調控、甚至於國際經濟走勢具有隨機應變特性,因此具有不可預測性。

而根據以往的數據來推測未來的數據則更不準確,就如同炒股票用該股歷史行情走勢來判斷未來走勢一樣,僅具有參考價值而已,但倘若用歷史走勢為投資依據那麼會虧的很慘。

因此,不可預測性導致此問題無準確的結論。就如同“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從而導致大家的計算結果並不相同。

統計貨幣購買力的參考因素

由於通脹率的因素,貨幣購買力的縮減為大家的共識。但是購買力縮減程度具體為多少則看法不一。

我認為既然在現實生活中,那麼應該近可能的摒棄那些理論層面且未必準確的數字,應該以貼近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如豬肉、雞蛋、米價、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為依據來測算貨幣購買力的變化程度較為準確且有意義。

而不應該以房價、股市等不具備普遍性的對象作為衡量對象,在歷史時期,樓市與股市作為“吸水海綿”承擔起了吸收了多餘的水分的功效,從而分流了生活必需品的通脹上漲力度,否則老百姓對於通脹率的感觸將更加深刻。

即便以生活必需品為參考因素,但由於其受市場供需關係的變化導致行情起伏波動,但相對於廣義的數字來說仍然具有可參考性與實際意義。

但無論如何由於過低的存款利率資金縮水形成了共識,既然無法準確的預測縮水利率,不如想方設法的增加收入與投資理財,從而抵消通貨膨脹率帶來的縮水幅度。


冀蒙嘉澍


2018年的一萬元放在家裡,不管是10年以後,還是20年、30年以後它還是一萬元,也就是說它的面值永遠不會發生變化,一直在變的是這一萬元的實際購買力!

  • 現金不用就貶值

現金不用就貶值的理論依據來自於一直存在著的通貨膨脹率。如上圖所示,從1997-2016年的二十年時間裡,M2增長率一直高於GDP增速,實際通脹率一直為正值,也就是說我們的現金一直在貶值、實際購買力一直在下降!而年均通脹率甚至達到驚人的10.68%,也就是說,今年的1萬元錢也就相當於明年的9000元,錢放在家裡一直不花不止會發黴,還會越來越便宜!

假設年均通脹率為10%,那麼2018年的1萬元,到了2028年也就相當於2018年的3486元、到了2038年也就相當於2018年的1215元、到了2048年也就相當於2018年的424元!

  • 如何讓我們的現金保值

根據歷史經驗來看,最保值的東西目前來說還是房子。不管以後房子是住還是炒,降價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或者三四線城市的學區房地段,我想不出它們降價的理由!買房可能不會再讓人一夜暴富,但也絕不可能讓人一夜爆窮,做著以後房子變成白菜價美夢的人該清醒一下了,務實一些比較好,畢竟房子要靠我們的資金去買、而不是靠專家的嘴去買!另外,實物黃金也是很好的抗通脹貨幣,最起碼比現金要更保值!

綜上所述,2018年的1萬元和2028年、2038年、2048年的1萬元在面值上來說並沒有任何區別,只不過今天1萬元能買到的東西到2028年可能需要3萬元才能買得到,今天2、3萬一平的房子可能到2028年變成了5、6萬一平。歸根結底,努力掙錢才是正道,因為只有這個才是我們自己真正能夠說了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