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產生巨大的虹吸效應,重慶怎麼辦?

空谷古道


很可笑!成都天府國際(第二)機場設計建成目標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伍仟萬人次的兩倍!首先第二機場是v彌補雙流國際機場的不足,1億人次也是經過專家及各種大數據的科學計算確定的!為何國家在投入巨資在成都建如此巨型國際機場)而不是張三市王五省7?那是對_個城市末來發展前景認可以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決定的l另外,成都的位置是距離歐州最近的地方。成都蓉歐快鐵開通,去年一年是中國開通快鐵達2000列走最多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丶成都天府第二國際機場羽場的建成通航,必將給成都開通更多條國際航線航班,為成都帶來更大的人流,物流以及更大更多的金流l這種虹吸現象\\對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吸入是勿庸置疑的l另外,這個吸入是對全球全世界任一地方的吸N入,而不僅僅是i對國內某個地方某城的吸入爭過。因為她是成都天府第二國際機場\\!注意\\是國際機場,不是\\國內小眾機場!國家朋確確立成渝雙核城衷群,共同發展是主流l兩兄弟巴蜀文化一慨相承,各自找準自己定位加退發展才是正道!


陳曉明妮稱紅柳胡楊


虹吸效應,又稱虹吸現象,物理上原本是指由於液態分子間存在引力與位能差能,液體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

由於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氣壓力,水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直到兩邊的大氣壓力相等,容器內的水面變成相同的高度,水就會停止流動,利用虹吸現象很快就可將容器內的水抽出。

其實,我是很想看看成都在建這個機場到底能把重慶的機場影響成什麼樣子,都已經對此用上虹吸現象了,這個屬實有點太誇張了。

虹吸重慶之前我覺得應該先把以成都為中心周邊被邊緣化的城市虹吸好了,再想著怎麼虹吸重慶,先把自己門前的事情處理好了,再來虹吸重慶,想把胳膊伸長是好事,但是急於伸長胳膊未必是好事。

川東的很多遊客選擇到重慶乘坐飛機必然有選擇的道理,除了價格比重慶低之外,更多的是交通便捷。

虹吸重慶之前,你更應該去考慮如何把四川的遊客先吸到成都去再說,你能不能做到這個還都不好說,還想虹吸重慶。

當然,有目標是好的,比如可以先訂一個小目標,先掙一個億,但是訂這個目標的人現在已經身負4000億的債務。

成都在建機場,重慶的機場也一直在升級改造,十三五期間,重慶機場將修建一座25萬平方米的T3B和第四跑道,並啟動第五跑道規劃研究和總體規劃修編。

2017年成都雙流機場年吞吐量4500萬人次,重慶江北機場吞吐量3966萬人次,4500萬虹吸3966萬,用這個詞的人膽子真大。


城事觀


成都第二機場對資陽自貢眉山還是有地理位置的吸引力,不過這些地方的人都不會到重慶,這些都不重要。重慶是個超大城市。如果要邊遠自修機場,主城只要一個江北機場有些不妥,一個大機場一是交通易堵塞,在一個周邊都修一些小機場,去機場交通交配套不全,復射較小,客源有限,對旅遊看起有作用,線路有限,交通配套不全,對旅客無法增加,很多還是要在江北坐,搞得個個小機場要死不活,不如依託在重慶客人多交通配套齊全,多建兩個機場,假如這機場建在地大物博的江津區的仁坨,又能依託江津魚洞壁山九龍綦江大度口南川武隆永川榮昌大足的復射,這些區到江北機場要經過主城堵車,路途又遠,如果修在仁坨離西站,珞璜東站都比較近好轉車,對九龍江津發展開發有利,兩江新區過兩三年可能開發得差不多了,可能未來重慶最後需要擴展開發的只有江津區九龍魚洞大度口壁山沙坪壩了,江津有三條河六江區的開發優勢了,可以帶動重慶長江上游的開發,最快讓主城成為千萬超大城市,遲早需要這樣開發,上海這個時候以是有第二機場了,重慶還沒有火遍世界,重慶周邊八百公里內旅遊避暑最豐富,不出十年,單是外國航班就會增長一倍,重慶還沒有發抖音之前,我就預測大膽說出,重慶會火遍全國世界,這不算啥?我說不超過十年重慶超廣深,未來三十年看重慶,不是現在才說,沒有人把一個內陸山城看得很高,各方面都會超,包括科技,只可惜高鐵航空跟得太慢,交通應該向西優惠,必定是長途有必要優惠,對中西部發展起到快速發展的機會,這把火不能因為交通堵息火,這關係中西部可持續發展,未來看重慶,重慶是直轄市,緊迫感,壓力不大,內二環以沒有,繞二環更不用說了,一個直轄市,全靠帶動周邊鄉鎮區縣,無法融入主城發展,重慶東北兩江新區發展得可以,在過四至五年就發展得差不多了,過後可能要不了幾年可以開發西南面了。在不考慮西南方向有些可惜,瀘州宜賓習水仁懷都是酒城,是西南富足地區,這方向更重要是融入大西南發展,在更重要是長江河綦江河可形成新兩江區,剩下最好發展的板塊了,有兩三個三江匯合口,大西南是未來重慶發展重心,提升為國家級新區的必要性,有這樣交通配套,重慶周邊八百公里有太多旅遊避暑地方,空氣氣候宜人,需要周邊圈融入成渝城市群發展的必要性,扶貧旅發展,房地產開發價值很高。宜居宜業發展前例大,大西南旅遊避暑還沒有火遍世界,還需大量國際航班,增速最快片區,沒有一個城市群周邊有無數個圈需成渝城市群旅遊商業製造帶動。比如中部靠武漢復射太慢了,武海旅遊資源和周邊都不強,鄭州武漢湖南三個省看起都是連著一條線,兩頭有京廣,它們主要旅遊景區不在這一條線上,復射有線,恰恰這些省主要旅是和重慶一條線上,又都是貧窮地區,又是旅遊富足地區,藥材果類,動植物豐富地區,都需要超特大城市消費帶動,西部更不用說了。所以重慶江南機場的重要性太大,關係中西部旅遊開發扶貧的重要意義,更不用說是戰略安全縱身國際威懾力地區,熱情好客地區,語言生活相通地區,一線經濟旅遊發展經濟帶。重慶後開發後勁強,從目前交通狀況,交通框架跟不上。


彭剛32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成都第二機場)位於成都高新東區簡陽蘆葭鎮,距離天府廣場51km,是“國家十三五”規劃中計劃將要建設的我國最大的民用運輸樞紐機場項目,定位為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1]、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等級最高的航空港,將負責成都出港的全部國際航線,將建成“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人文、智慧、綠色機場。

機場一期工程按滿足到2025年,共計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0萬噸、飛機起降量35萬架次的目標設計,新建3條跑道,航站樓面積67萬平米,36萬平米的GTC(綜合交通中心);飛行區等級為4F,總機位資源為202個。遠期工程將再建設3條跑道,機場航站樓總面積126萬平方米,滿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萬人次需求。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從立項到批覆僅15個月。成都即將邁入雙機場時代,成為國內大陸地區第三個擁有雙機場城市。[2]

2016年5月27日,機場全面開工建設,一期工程計劃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

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都知道了,這個機場是最大機場級別最高。主要是歐洲航行及其它國際航班。你覺得對重慶有沒有影響?當然,短期不會。但是如果想華西地區到德國法國等其它國家旅遊、辦公、海外華僑回家那估計你最好的選擇就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畢竟西南地區,這個機場的輻射區域最廣。到達的目的地也比其它機場多。


L己所不欲_勿施於人I


天府機場目前正在建設中,建成後將是西南地區最大的機場之一。但是說天府國際機場將產生巨大的虹吸效應,未免有些太誇張了?

天府機場距離成都市中心超過50公里,除了機場本身以外,還佈局了龐大的產業配套,即高新東區框架下的空港新城,規模龐大。

即便如此,天府機場想要擁有巨大的影響力還是要有很長的路要走,自然無法威脅到重慶的。其一是產業的佈局不是立即就可以見到成效的,這個需要時間。其二是天府機場區域各種底蘊尚且欠缺,除非奇蹟發生,否則逆襲。其三是重慶也在高速發展中,重慶也有相關的區域佈局,不會等著你虹吸的。

所以,天府機場如果作為單一的立機場來看的話,對重慶或許略有影響。但是區域綜合因素對重慶的影響,可謂微乎其微。即便作為機場的優勢,天府機場也僅僅會是在爭奪川中、川南等地的客貨流中佔據優勢。

而這種優勢,對兩個超級城市的地位格局,是很難撼動的。


蘇綻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在市場經濟如此發達的現在。人們出行考慮在哪裡坐飛機?無外乎兩點,一是金錢,二是時間。就目前看來,首先,重慶機場相對於成都機場,有價格優勢。以後誰的價格更具有競爭力,是機場經營者的經營手段決定的。想要大幅度的降低成本。降低機票價格是不容易的。其次,由於我國的經濟和人口重心都是在東部地區。重慶機場相對於成都機場更有距離優勢。這能為你節省出行時間,在這方面,成都機場依然不具有優勢。最後,成都機場相對於重慶機場有優勢的就是國際航線較多。從今後的發展來看,各大城市的國際航線密度都必然趨向於增加,平衡。成都機場的優勢也會逐漸被削弱。更何況國際航線的人數是少數。所以成都機場的吞吐量較大。主要原因是因為遊客數量,同樣情況可以參見昆明長水機場。隨著我國高鐵網絡的進一步發達。航空優勢有可能進一步被削弱。同時考慮到機場的運營成本,盈利情況,也許在多建大型機場的前景並不如預測的那樣樂觀。虹吸別人不需要多考慮,管好自己吧。


末世凡鳥2


成都天府機場的建成,對重慶江北機場可能有壓力,但還不至於產生巨大的虹吸效應。

重慶自身就是有3000多萬人口超大城市,而且還輻射川南的瀘州、川東北的廣安、達州等城市,其服務的區域是有足夠的客源支撐的,這從江北機場的不斷擴建、客流量大幅提高就能印證。

重慶江北機場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機票的價格,比同一地飛成都雙流機場要低。隨著重慶與周邊城市接駁的便捷,不少的乘客會選擇飛重慶,即使距離比飛成都稍微遠一點。

飛成都雙流機場的航班能維持低折扣、高票價,也跟雙流機場航班資源緊張有關吧。隨著未來天府機場的開通,出於競爭的需要,機票價格是否會加大優惠、服務質量會否提高,可拭目以待。如果真會那樣,對消費者來說未嘗不是好事。

在國內,比成渝地區機場密度更高的珠三角,機場之間的競爭更激烈,為爭搶客源,紛紛在沒有機場的城市設立城市候機樓(象在東莞,不僅僅是市區,很多鎮都有),無疑會方便旅客出行。現在的雙流機場、江北機場好像在周邊一些城市也有城市候機樓,估計也只是在中心城區。未來天府機場通航後,幾大機場中間的區域的客源,勢必成為搶奪的焦點。象遂寧、自貢、宜賓這樣的成渝之間的城市,想必也是受益比較大的地區。


whitedeer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成都的第二個4f國際機場,正在建設之中。

中國一個城市有兩座4f國際機場的城市,有上海北京成都三座城市,可想成都的經濟實力是多麼的強大,外來人口是多麼的眾多。

在西部大開發的進程中,成都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已經在向進入國際城市序列靠攏了,成都僅有雙流國際機場,嚴重製約著成都的對外交往,畢竟成都已經是中國航空第四城了,所以成都第二個4f國際機場運運而生。



那麼他對重慶有沒有吸虹效應,小編以為沒有是不可能的,畢竟成都和重慶最短的高速公路只有251公里。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出川航班,本來就比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貴不少,原因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作為中國的第四大國際機場,長期人滿為患,修建成都第二個國際機場-天府國際機場,對四川對成都的對外交流已開放,不無好處。

那麼重慶該怎麼辦呢,小編以為只有在服務上做好文章,開通更多的對外航線,以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乘坐航班的需求。



見解派


我從乘客角度分析下…

1.價格。10年前坐飛機考慮第一是票價因為100元能做很多事,現在考慮的方便100能買到人不受罪不好嗎?將來考慮的應該是服務和時間,有時間賺100元很簡單吧。

2.時間。原來可以熬通宵轉機,現在需要多付500元也不想去轉機,高鐵方便但有行李上上下下也要提前半天出行麻煩,一般中午航班很早就走,下午晚上航班到目的地深夜了什麼安全及成本無法估計。早上航班你就需要熬夜趕飛機也很不安全。

3.人員。急需人員或公務人員有飛機就會走這種不影響,不常做飛機的特別是外出務工人員最喜歡原來怎麼走就怎麼走一成不變是他們的特點因為他們怕改變這種不影響,工薪度假當月薪到4000以上也是怎麼方便怎麼搞,頂級人員就更不會在乎錢,最後旅行團當然是怎麼便宜怎麼安全怎麼走。

綜上所述:成都的新機場和現有機場位置改變不大,吸引客源不會變化多大,重慶成都同為一流機場服務不會差距很大,票價對比變化不超過高鐵價二倍不會有太大變化,最後就是國際航線,其實能坐國際航班人員相對要富裕很多考慮的應該是方便服務。但吞吐量多幾條國際航線確實不明顯。總的一句話就是影響不明顯,該幹什麼大家幹什麼去吧。

如有借鑑請告知。


athenachuyan


虹吸效應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流動性、落差、通道。缺一不可,否則就產生不了虹吸效應。虹吸效應的產生,教科書上是這樣的:用兩個容器分別裝上自來水,中間用一根U型管把兩個容器連接起來,U型管中裝滿水不能有空氣,當兩個容器的水位相同,一個高一個矮的時候,放在高處的水會自然流向低處,直到兩個容器的水平面一樣,水不再流動,兩個容器水量不同,這就是虹吸效應,在沒有任何外力同一個大氣壓作用下自然形成的。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後一定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虹吸效應,給重慶產生的影響也是有的。機場的規模和吞吐能力就像裝容液的容器,容液就是客流和貨物;通往機場的交通渠道就是虹吸效應的導流管;落差就是機場與機場之間,地域與地域之間,服務與服務之間等方面形成的自然落差。客人流向什麼地方,從哪個機場進出是客人自己的選擇,客人說了算。流向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可能性比較大,原因如下:

第一,天府國際機場建成後,其規模大,容量大,現代化程度高。設計理念,建築效果,全局規劃等方面具體超前性,預見性,可持續性,若干年不落後。

第二,在選址上經過反覆論證,科學性考證,對發展前景及後續跟進都作了充分考察。全新建設一個國際機場比改建一個國際機場在規劃上很容易實現設計理念,就像在一張白紙上畫畫,想象空間極大。

第三,從正在實施的各種方案看,通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道路若干條。高速路將實現路路通,方方通,無論從哪個方向去機場都能以最快捷,最近的距離,通往機場。地鐵,成都主城區直通機場,從成都的地鐵網也是做到四通八達,不用擔心坐不方便。高鐵也將實現全網通,成昆高鐵、成貴高鐵、成渝高鐵等都會通過高鐵網連接機場。

第四,虹吸能力強。成都現有的吸引力,就拿雙流國際機場說,2017年一年的客流吞吐量達近5000萬人次,國際(地區)航線106條,航線通達全球五大洲,2017年國際(地區)的旅客吞吐量達500萬人次。外國領事館設在成都,方便旅客簽證出行,凡是論在成都簽證從成都直飛的旅客,絕不會改到其他地方出行,這也是優勢。

如果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後對重慶有多大的虹吸作用,誰也說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