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春藝術團 每周日下午在新世紀廣場等你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任敬 張寧】“人家唱得真不賴!我幾乎每週日都會來聽戲。”8月12日下午,在新世紀廣場北側涼亭聽戲的市民楊先生告訴記者,他每次都是騎20多分鐘的車來聽戲。正在表演的是市戲迷協會廣場大舞臺梨園春藝術團。

一次特別的創業

市戲迷協會廣場大舞臺梨園春藝術團團長李存軍今年50歲,從小酷愛戲曲。“2015年,我和五六個朋友商量著成立了這個藝術團,在新世紀廣場義務演出。”李存軍說,他把成立藝術團當成一次特別的創業,利用自己多年的經營經驗分析了藝術團需要開展的日常工作和舉辦演出的相關流程,把行政、運輸、業務、治安管理等工作做了明確分工。大家非常積極,自費採購器材、租用場地、編排節目、協調參演人員,各項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

2015年5月1日,該藝術團在新世紀廣場舉辦了第一次演出,吸引了100多名市民觀看了演出。現場歡樂的氛圍給了藝術團成員們極大的鼓舞。

“藝術團成立的初衷就是讓喜歡戲曲的市民樂和,給大家搭建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李存軍說,只要天氣好,他們每週日下午都會義務演出2個小時。

堅持只為共同的熱愛

李存軍說,通過大家的努力,藝術團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觀看演出的市民越來越多,想加入的戲迷也越來越多。

“人員增多了,管理是一大難題。”李存軍說,週日要演出,週五就得準備節目單、排練。李存軍有店面,排練場地可以解決,但找人排練成了難題,商量好的演員臨時有事來不了是家常便飯,尤其是遇到春節、中秋節等節日。

2016年中秋節前,他專門提前兩天聯繫演出人員,結果到了演出前一天,人還是沒來齊。當天晚上,李存軍躺在床上一想到第二天的演出,愁得流淚。

“因為沒有專業的場地,冬天的嚴寒和夏天的酷暑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夏天有時演出完,我們的衣服都溼得像泡過水一樣。”李存軍說,除此之外,工作與參加藝術團活動的矛盾也是一大難題。演員還好,只要週日抽時間過來演出就行了,可對於他們這些組織者來說,隨著藝術團的壯大,需要的時間也越來越多,幾乎沒有時間專心工作。李存軍幾次想過放棄,但每次在街上遇到戲迷熱情地打招呼時,他就會打消放棄的念頭。

2016年年底,在市戲迷協會的幫助和協調下,藝術團增加了曲劇、大平調和自編的戲曲小品等節目,金不換等我市知名戲曲演員也會來義務演出。

李存軍說,他們還經常進社區、下鄉演出,有傳統曲目、宣傳十九大精神、反腐倡廉等內容。

另外,藝術團還和省內其他市的藝術團交流,邀請更多專業戲曲演員過來演出,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總值班:陳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