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國級領導人離世:他一生爲黨爲人民付出,緬懷先烈,永記於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趙南起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6月17日23時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副國級領導人離世:他一生為黨為人民付出,緬懷先烈,永記於心!

趙南起

這位年逾九旬的老人,除全國政協副主席外,還曾擔任過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軍事科學院院長。1988年9月,趙南起被授予上將軍銜,是人民解放軍恢復軍銜制後,首批被授予上將軍銜的17名將軍中唯一一位少數民族上將。

長安街知事發現,這位傳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居然是一位地道的"韓國人"。從日佔朝鮮脫身後,他在中國投身革命73年。

趙南起1927年4月20日出生於日佔朝鮮忠清北道清州郡(今韓國忠清北道)的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祖父趙東植,是清源郡1919年三一運動的籌劃和組織者之一。

學生時代,趙南起就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日本殖民者的不滿和反抗。在當時日本統治下的朝鮮學校,學生每天上課的第一件事就是唱日本國歌,趙南起每次都站著閉口不唱。學校禁止使用朝鮮語,每次課上回答問題他都只說朝鮮語,雖然總是被罰,但他從不屈服。

1939年冬,趙南起隨父親趙龍九在一個黑夜離開家鄉清源郡,四下流浪。第二年初,他們全家在吉林省永吉縣岔路河一個朝鮮族村落--佛堂村定居下來。這一年,趙南起13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許多流浪東北的朝鮮人紛紛踏上回國之途,但是,趙南起一家沒有走,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一個月後,趙南起步行100多里山路來到吉林市,找到民族解放同盟總部,要求參加中國共產黨,從此走向了革命道路。

1945年10月,東北民主聯軍被迫從長春撤出進入岔路河口地區,處境困難,人地兩生,部隊經常斷糧。趙南起發動岔路河和周邊8個村子200多戶朝鮮族居民,共籌集了30萬斤大米。很多東北民主聯軍老戰士後來回憶這段歷史時,都說這就是"雪中送炭"。

副國級領導人離世:他一生為黨為人民付出,緬懷先烈,永記於心!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已經在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擔任農業工作組研究員的趙南起,首批抗美援朝志願軍入朝參戰,與毛澤東同志的兒子毛岸英同在志願軍司令部作戰處任參謀,兩人分別擔任彭德懷司令的俄語和朝鮮語翻譯。

殘酷的抗美援朝戰爭,考驗著年輕的人民共和國,更考驗著包括趙南起在內的每一名志願軍指戰員。

1952年10月,美軍對志願軍在上甘嶺發動了大規模的"金化戰役"。應戰的志願軍15軍,彈藥、藥品消耗驚人。10月27日上午10時,趙南起接到緊急任務--限28日拂曉前必須為15軍補充2萬枚手榴彈。當時朝鮮境內的手榴彈的儲備在秋季反擊戰中已經消耗無幾,從國內調運最少也需3天的時間,而他卻只有20個小時。

當時,8萬手榴彈正在丹東待運。趙南起權衡再三,利用當晚天氣陰沉的有利條件,提出換"歇人不歇車"的方式,分三段進行接力奔跑運輸。28日凌晨5時許,15輛軍車將3萬枚手榴彈及時運到的15軍。

如今,朝鮮停戰所使用的簽字大廳仍矗立在朝鮮板門店。人們不知道的是,這座氣勢恢宏的建築物,建造歷時僅一個晚上。物料運輸,趙南起用的還是"歇人不歇車"的老辦法。

1958年,趙南起隨志願軍最後一批迴國。回國後,他作為志願軍的代表之一,受到了毛澤東和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87年11月至1992年10月,趙南起出任總後勤部部長、黨委書記,中央軍委委員。居於高位,趙南起的"重心"卻在基層。

得知許多部隊住在"乾打壘"房屋,甚至仍然日偽時期的營房,一些戰士冬天晚上要穿著棉衣、棉鞋睡覺,趙南起力主總後勤部每年投入幾億元經費,用於營以下部隊營房的建設。在他任職期間,全軍一半以上的建制營住進了新營房。

副國級領導人離世:他一生為黨為人民付出,緬懷先烈,永記於心!

2000年4月,已經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趙南起率領中國代表團訪韓。得知這位中國副國級領導人竟出生在韓國,朝野一派轟動,不少韓國人對這位同胞的傳奇經歷驚愕不已。

當趙南起離家60多年後第一次回到清源郡時,當地人扶老攜幼,以最隆重的民族禮節載歌載舞迎接他。趙南起深深地被濃濃的鄉情感動,拿出特意從中國帶去的茅臺酒,以當地風俗向鄉親們一一敬酒,共祝家鄉繁榮昌盛,中韓友誼長存。

縱觀這位傳奇將軍的生平,長安街知事被他堅持共產黨員廉潔操守深深吸引。

1983年4月,他從延邊州委書記調任吉林省委書記時,延邊各地組織、群眾都要他過來與大家見見面告個別。可他卻擔憂一路吃喝下來,會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最終,他決定不到任何單位告別,離開延邊的前一天才告訴司機,檢查車輛、加滿油,把車徑直開往長春。

除了親屬送的禮物,他對於送上門的禮品都一律退還。無法退還的物品,則送到總後勤部直屬分隊給戰士改善生活。1992年,他離開總後勤部時,他還專門清理了下欠賬,將1000元現金,1000多斤糧票、一架照相機作為特殊黨費上交組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