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然暴漲 沉睡三年終甦醒 2018年玉米收穫機市場上半程回顧與展望

市場轉型帶來的"空窗期"效應正全面而加深刻的影響著今年的農機市場,農機企業正經歷多年未遇的陣痛期。上半年,拖拉機市場進入"冰河期",穀物聯合收穫機市場大幅度滑坡,插秧機市場狂跌,烘乾機市場增長的腳步戛然而止……。與之相反,玉米收穫機市場逆勢增長,即使在上半年的淡季,依然表現出驚人的增長幅度。綜合玉米收穫機市場在各種利好因素綜合作用下,預計全年可望實現大逆轉,一掃三年來籠罩在玉米收穫機市場上空的霧霾,走出跌跌不休的困局。

觸底反彈,市場大幅度攀升

玉米收穫機市場在經歷了自2015年至2017年連續下滑之後,今年可望走出低谷,強勢反彈。從今年上半程玉米收穫機市場的表現即可看成端倪。市場調查顯示,截至六月底,我國累計銷售玉米收穫機7136臺,較之去年同期上揚32.64%。

上半年,玉米收穫機市場需求構成正悄然生變,一方面,從同比增幅看,兩端機型同比大幅度攀升,市場調查顯示,2行、5行同比分別大幅度攀升64.58%和52.81%,但佔比較小,分別為18.04%和3.81%,較之去年同期分別上揚3.5和0.5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從市場佔比看,聚焦中間機型。作為中間機型的3行、4行機,同比增幅雖遜色於2行和5行機型,分別為17.58%和31.35%;但佔比卻達到了27.37%和50.78%,尤其4行機型,佔據半壁江山。因上半年,主力市場尚未啟動,上半年市場需求構成並沒有說服力。隨著下半年出貨高峰的到來,我們預計3行、4行機型會後來居上,尤其是4行機,或將成為今年市場的主力機型。

驟然暴漲 沉睡三年終甦醒 2018年玉米收穫機市場上半程回顧與展望

今年玉米收穫機市場大幅度增長並非單一因素促成的,而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以下幾個因素對市場增長髮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剛性需求依然市場的主要驅動力。我國玉米收穫機在三大糧食作物中,機收水平依然是最低的,2016年不過66.68%,不僅低於小麥、水稻的機收水平,與玉米的機耕、機播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決定了玉米收穫機市場的內生力還是較為強大的。

二是玉米價格回升。在經歷了2015年國內玉米"三量齊增"(即進口量、收購量和庫存量),玉米臨儲收購價首次下調至1元/斤,之後玉米價格一路下行,最低跌至0.25元/斤。2017年價格開始強勢回溫,2018年價格又迴歸至1元/斤。尤其2017 年11 月以來,國內玉米期貨漲幅顯著,預期 2018 年玉米價格有望保持強勢上行。預計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將穩中有升,對玉米收穫機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三是玉米收穫機市場在經歷了"三連跌"後,已跌至谷底。市場蓄勢已達到一定高度,觸底反彈成為推高今年市場的強大動力。

四是玉米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種植作為,每年產量約2.3億噸,其中飼用佔41%,庫存高達36%,食用僅僅佔4%。自去年以來,我國畜牧業進入快速發展期,飼料需求隨著快速增長,對玉米需求增加,為玉米收穫機市場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五是更新拉動。作為驅動市場的另一動力—更新,今年或將發力。玉米收穫機市場在經歷了連續三年低迷之後,今年市場將進入更新高峰期,對市場的驅動力不容小覷。

六是補貼拉動。上半年,農機補貼進展緩慢,下半年農機補貼金額充足,為旺季銷售提供了堅實的補貼基礎。

競爭激烈,集中度下降

玉米收穫機市場是傳統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之一,隨著今年市場的復甦,市場競爭變得的更加激烈。市場調查顯示,截至6月底,銷量前六大品牌銷售同比呈"四升二降"的特點,累計銷售4503臺,同比增長16.15%;佔比63.1%,較之去年同期下挫8.96個百分點。因玉米收穫機市場旺季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的8、9月份,一些大品牌尚未發力,市場角逐關鍵看下半年。

領先上半程的六大品牌中,巨明、英虎、洛陽福格森、大豐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同比增幅均達到兩位數,洛陽福格森增幅更是達到了三位數。同時,山東時風、雷沃重工出現較大幅度滑坡。

玉米收穫機市場的競爭聚焦品牌、服務、價格、作業效率四大關鍵因素,一些品牌的成長很大因素得益於穩定的產品品質,高效的作業效率,以及周到的售後服務,讓玉米收穫機的投資者在每年有限的作業期內,其得到滿意的收入。

2018年上半年自走式玉米收穫機主要品牌銷售一覽表 單位:臺

驟然暴漲 沉睡三年終甦醒 2018年玉米收穫機市場上半程回顧與展望

環境趨好,多重利好支持市場增長

下半年的8、9、10月,玉米收穫機市場將進入旺銷模式。縱觀今年玉米收穫機市場走勢,市場上行將成為市場發展的必然,此判斷從今年玉米收穫機市場面臨的諸多利好因素和其多重支撐力即可獲得支持。

支撐一:玉米需求驟增。由於中國、美國玉米產量預期減少,2017-2018年度全球玉米庫存將創近5年新低,國際玉米價格有所回升,預計後期國際玉米價格將隨天氣變化而窄幅震盪。這也使得玉米國內國際價格再現"倒掛"的可能性變小。玉米價格回暖,為玉米收穫機市場的復甦奠定了紮實基礎。從近年玉米進出口的變化,我們發現進入今年以來,玉米出口驟降,而進口大幅度攀升,由此我們也可以判斷國內玉米需求激增。

從近年玉米進出口看,出口金額在經歷了去年的大幅度增長後,今年斷崖式下滑;與之相反,進口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下滑後,今年前5個月大幅度飆升。這種變化提示:庫存在得到有效控制後,市場需求強勢反彈,對今年玉米收穫機市場利好特點突出。

驟然暴漲 沉睡三年終甦醒 2018年玉米收穫機市場上半程回顧與展望

支撐二:三箭齊發,玉米收穫機市場利好因素強烈。

首先,飼料養殖需求迎來發展契機,凸顯回暖跡象。這一跡象從去年飼料產量同比快速增長以及青飼料收穫機市場迅猛增長(同比增幅高達28%以上)可見一斑。而玉米作為主要的飼料來源,在41%的玉米用作飼料,這為玉米價格上行提供了強大驅動力。

其次,玉米價格因乙醇使用也將回溫,燃料乙醇的需求顯著拉動玉米消費。 按照目前玉米生產乙醇的收率 30%計算, 1000萬噸燃料乙醇將帶動 3000 萬噸的玉米需求,約佔我國目前玉米產量的 15%。

最後,"鐮刀灣"區域種植結構調整出現新變化,玉米種植面積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大幅縮減後,調減腳步放緩。據市場調查,今年因玉米價格上升,水稻價格下降,玉米種植面積在黑龍江東部區域有所擴容。

支撐三:剛性需求依然較為強勁。玉米作為三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之首,市場容量大,但機收水平較低。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玉米機收水平66.68%,17年預計達到68%左右,屬於三大糧食作物機收水平的"窪地",較為強勁的市場剛性為今年的玉米收穫機市場帶來增長的希望。

支撐四:市場週期性上升。玉米收穫機市場在經歷"三連跌"後,形成市場"窪地"。如果將過去三年玉米收穫機市場的"三連跌"看作市場蓄勢,那麼今年市場能量釋放成為必然。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今年的玉米收穫機市場將在剛性需求與更新需求合力作用下,止跌回穩或將變成現實。從市場更新需求分析,我國玉米收穫機更新週期4年左右,2018年將進入更新高峰期。為市場轉圜提供了必要動力。

支撐五:區域市場拉動。2017年黃淮海以及北方玉米收穫機主流區域全線陷落,這些主流區域在農機補貼、市場更新等多重利好因素拉動下,將迎來發展契機。同時,許多企業開始關注西南丘陵區域玉米收穫機市場,新市場將為成為今年乃至未來一個時期玉米收穫機市場新的啟動注入強大動力。

支撐六:新產品的驅動。醞釀多年的籽粒機市場,其產品臻於成熟;可食玉米收穫機的研發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些新產品或將從不同側面為今年的玉米收穫機市場提供新的增長點,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另外,上半年本來是玉米收穫機市場的淡季,但同比即出現大幅度攀升。進入下半年,隨著旺季的到來,市場或將進一步衝擊高點。

同時,今年的利空因素也不容忽視,諸如投資收益下降、購買力下降、需求轉型,但籽粒機市場推進緩慢、土地流轉和規模化正面臨一些困難等等。

基於以上兩方面因素的分析,我們預計今年的玉米收穫機市場或將迎來轉機,實現市場需求的華麗轉身。

驟然暴漲 沉睡三年終甦醒 2018年玉米收穫機市場上半程回顧與展望

從需求量判斷,2018年,玉米收穫機市場回溫成為共識, 預計全年銷量有望達到4.5-4.8萬臺之間,同比增幅在20%以上。

從需求結構判斷,或將呈現多元化特點。在東北區域,大型化、籽粒收、可食玉米收穫或將成為拉動市場增長的新引擎,4行及以上機型或出現較快增長;在黃淮海區域,需求或將呈現多元化特點,大型與小型、籽粒與摘穗並舉。

從需求趨於判斷,2018年,玉米收穫機市場主流區域或將呈現不同程度的攀升,依據其2017年下滑幅度,判斷其反彈強度。去年"重災區"黃淮海區域和吉林、安徽反彈力度較大。黑龍江市場經過多年沉寂,今年或將呈現恢復性增長,因該區域基本實現機械化,市場動力主要來自更新。

從市場競爭判斷,2018年市場競爭依然會十分激烈,各個企業為迎接下半年市場旺季的到來,庫存高企,競爭將變得更加慘烈。或將呈現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價格競爭依然成為多數品牌搶奪市場份額的殺手鐧;第二,競爭亂象將延續,品牌優勢或將進一步被削弱;第三,產品品質成為競爭的焦點;第四,市場整合的步伐將加快,還將有一些小企業退出市場;第五,眾多品牌將圍繞渠道展開激烈的爭奪。

玉米收穫機市場即將進入旺銷模式,今年玉米收穫機市場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