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1988年,距今30年。你幾歲?還是:未出世?

今天台長分享的是1988年《番禺縣交通遊覽圖》——當年的番禺,不是“區”,也不是“市”,而仍是“縣”

:下文所指的番禺縣,如無特別說明,皆指以市橋為中心,1959年潭洲至黃閣一線以南劃入番禺後的新“番禺縣”,包含今廣州市番禺區和南沙區全境;以區別於歷史上以廣州城區為中心,包含今番禺區海珠區天河區全境,白雲區黃埔區大部分,及越秀區、荔灣區(芳村)、南沙區一部分的舊”番禺縣“。)

地圖正反兩面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一面是封面+市橋鎮街道圖

當時的市橋仍是鎮,不是“街道”。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另一面就是《番禺縣地圖》

還有一些文字介紹,例如番禺縣概況、土特產介紹、住宿酒店和交通服務訊息等。

閱讀1988年《番禺縣交通遊覽圖》

【內容包括】

1.《番禺縣地圖》

2.《市橋鎮街道圖》

3.地圖上的其它信息

↓↓↓↓↓↓

1.《番禺縣地圖》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1988年的番禺縣,基本上就是今天的番禺區+南沙區了。(點開看也是模糊的)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1975年起,番禺縣屬廣州市管轄,是廣州市的郊縣,所以細看地圖,不難發現“廣州市”三個字,其中“州”和“市”更壓在縣域之內,以示番禺縣在行政上的歸屬。

▲旁邊的順德縣,亦標示了“佛山市”三字。

今番禺區範圍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今廣州市番禺區,相當於1988年番禺縣沙灣水道以北的範圍,面積大不如前。

▲地圖的地名,似乎標註到行政村的級別。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現在的番禺區是這個形狀。(鄉下臺資料圖)

沙灣河北·西北部

大石鎮(含今洛浦街)、鍾村鎮(含今石壁街)和南村鎮一帶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臺長找到以下亮點:

1.連接番禺縣和廣州市區的洛溪大橋已經有了,番禺大橋新光大橋還沒有。

2.連接三支香水道兩岸的大石大橋已經有了,但連接南浦和沙滘島的南浦大橋還沒有。

3.沙溪大橋也沒有,自然也沒有迎賓路番禺大道)。

沙灣河北·東北部

新造鎮(含今小谷圍街)、化龍鎮一帶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臺長找到以下亮點:

1.如今小谷圍(廣州大學城)已消失的行政村地名:大塱、郭塱、南埗、大湴、赤坎、郭㙟、練溪

2.南村鎮的市頭糖廠沒了,新造鎮的曾邊村也沒了。

3.餘蔭山房是當時番禺縣能拿得出手的其中一個大景點,自然在地圖上被重點標示出來。

沙灣河北·東部沿江

石碁鎮(含今大龍街)、石樓鎮、蓮花山鎮(今屬石樓)一帶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臺長找到以下亮點:

1.海鷗島對外沒有大橋(海鷗大橋)。

2.蓮花山港被標出來了。查資料,蓮花山港客運口岸於1986年1月18日舉行試航慶典。

沙灣河北·中西部

沙頭鎮(包括今沙頭街、東環街全部及市橋街一部分)、

市橋鎮、沙灣鎮(含橋南街)、石碁鎮西部(今大龍街範圍)一帶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臺長找到以下亮點:

1.沙灣過紫坭三善有橋(紫坭大橋),但紫坭三善過順德未有橋(三善大橋)。

2.沙灣過沙灣河,可以走沙灣大橋,但未有北斗大橋

3.市橋河北岸的北海村沒有標示出地名,但村境內的番禺水泥廠被標示出來。

4.大烏崗

5.鍾村鎮屏山村、都那村一線已有大橋(屏山大橋碧江大橋)西接順德。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沙灣河南·北部

欖核鎮、魚窩頭鎮(今屬東湧鎮)、東湧鎮、黃閣鎮一帶

(上述地方如今均屬於南沙區)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臺長找到以下亮點:

1.1988年,沙灣大橋、西樵大橋、騮崗大橋、九比大橋

等都出現在地圖上,沙田區域的骨幹路網逐漸成形。

2.當時還有魚窩頭鎮

3.魚窩頭鎮和東湧鎮中心之間沒有東湧大橋

4.欖核鎮湴湄村並未加註“冼星海故鄉”字樣。

5.黃閣沒有大橋通往小虎沙仔(分別是小虎大橋沙仔橋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局部放大今南沙區欖核鎮的範圍,如今的欖核鎮,包含了原來靈山鎮的一部分。

▲屬於順德管轄的五沙,當時仍未有五沙大橋過對岸。

沙灣河南·中部

南沙鎮、大崗鎮、潭洲鎮(今屬大崗鎮)、

靈山鎮(後拆分併入欖核鎮、東湧鎮、大崗鎮)一帶

(上述地方如今均屬於南沙區)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臺長找到以下亮點:

1.黃閣鎮亭角和靈山鎮”靈山尖“之間未有亭角大橋

2.靈山鎮內通往高沙、新沙高新沙大橋還沒建起來。

3.南沙鎮內未有南沙天后宮景區,也沒有“環市大道”和“港前大道”。當時還未有“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4.虎門大橋仍然在夢中。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局部放大“潭大靈”。大崗鎮的園林賓館被重點標示出來。你住過未?我未。

沙灣河南·南部

橫瀝鎮、萬頃沙鎮、珠江華僑農場(今置珠江街道)

新墾鎮(今屬萬頃沙鎮,龍穴島部分置龍穴街道)

(上述地方如今均屬於南沙區)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臺長找到以下亮點:

1.萬頃沙仍未有大橋通往民建、民興、民立瀝心沙大橋)。

2.南沙通往龍穴島的鳧洲大橋仍未建起來。

3.番禺西接中山的洪奇瀝大橋仍未建起來。

2.《市橋鎮街道圖》

↓↓↓↓↓↓

模糊版全圖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點開看也是模糊的)

1945年起,市橋成為番禺縣縣府所在地。不過當時市橋的城市規模,遠不如如今龐大。如今市橋城區有不少地方,都是改革開放後擴建的新城。《遊覽圖》上的這張《市橋鎮街道圖》,可以一睹1980年代,市橋向西、北、東三個方向“擴建”後的初步建設成果。

上下局部拍攝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仲元中學、群園一帶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當時的番禺縣政府,在海傍群園辦公。市橋鎮政府亦在大南路。

▲長堤路到了仲元中學西涌就到盡頭了。

大北路、番禺賓館一帶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大北客運站,知道的都不是小年輕了吧?

▲從禺山酒店到番禺賓館一帶,被標註為“新城區”,如今已是很成熟的城央地帶。

▲1980年代已經有易發商場,但當時仍未以電器聞名,在地圖上亦沒標註出來。

番禺中學舊校、英東體育館一帶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如今被樓群包圍的番禺實驗中學(番禺中學原校址)、英東體育館,當年是市橋城市的邊緣,往西走已什麼都沒有,與沙頭鎮中心尚未連成一片。

光明北路、汀沙村一帶

(今市橋地鐵站、鑽匯廣場周邊)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地處市橋鎮北部邊緣的此處,在多年後的今日,已是人來人往的市橋地鐵站所在地。

丹山村、沙頭鎮政府舊址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已經撤銷的沙頭鎮,其鎮政府當年設在丹山腳,位於市廣路(捷進路口)。

▲紅橋客車廠,是不是也是你的回憶?

今西環路、華僑城、西麗路一帶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當年未有華僑城,也未有西麗路和西環路,西郊村已經是市橋城市的西部邊緣

▲地圖上標示了西麗路和西環路的設計雛形(以白色虛線標示的未建道路),可見西環路最早設計為“西沙路”,西麗路最早設計為“西郊大道”。當時還未有市橋三橋和西麗橋。

星海公園、沙圩村一帶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沙圩村原屬沙頭鎮,隨著市橋城市發展而劃入市橋鎮。1988年,沙圩村已與市橋東部城區連成一片。

▲沙圩村平康路以南似乎仍未開發,地圖上呈現為空白狀態。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清河路向東,到德勝路已是盡頭。這也是市橋城市東部邊緣。德興路一帶仍未開發,也未有德興大橋。

市橋大橋、南郊一帶

↓↓↓↓↓↓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1980年代,市橋大橋是唯一連通市橋與沙灣的陸路橋。

▲如今繁華的橋南新城區,當年仍未開發,只有狹窄的建築帶沿市橋河延伸,與北岸的市橋城區隔河相望。

3.地圖上的其它信息

最有代表性的景點

蓮花山風景區

↓↓↓↓↓↓

既然是《交通遊覽圖》,面向遊人,封面的選圖,必定是當年番禺縣最拿得出手、最能向外界展示番禺縣旅遊形象的代表性景點。當時的《遊覽圖》封面主角,是蓮花山風景區。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當時的蓮花山景區,分文物古蹟區、野營遊樂區、蓮花古洞區、石景區,如今逢年過節人氣最旺的望海觀音,當時仍未建起來。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除了蓮花山景點,地圖上亦以照片展示“番禺新貌”,有不少工廠企業。對於當年仍是農業縣的番禺來說,多工廠企業,表示工商業發達,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關乎銀子和麵子,擺上地圖炫耀也很合理。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市頭糖廠的大煙囪,前不久才剛剛爆破拆了。謹以此圖懷緬。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英東體育館(左圖),當年是最有氣派的現代建築。至今它仍在發揮作用,是番禺懇親大會等重大活動的首選舉辦地點。

▲留意地圖的定價:只要0.7元,反映當年的物價水準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禺山酒店(左圖)與紅橋客車廠(右圖)。

▲留意左下角,顯示地圖上的照片,均由

龍煥賓拍攝。

《番禺縣概況》

↓↓↓↓↓↓

數學老師說要“數形結合”,地圖當然也要圖文結合。這張《番禺縣交通遊覽圖》,就有介紹番禺縣歷史、地理、現況的文字介紹。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首段文字,介紹番禺地名由來,及番禺縣府從廣州南遷至新造和市橋的歷史,言簡意賅地對接了歷史上的番禺縣,顯示古今番禺縣一脈相承。

▲如今市面零售的番禺區地圖,已不再交待這些歷史信息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第二段,重點介紹農業、工業和經濟,字裡行間透露著欣欣向榮的生命力。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第三段,介紹交通方便。當時還有市橋港,是試點口岸。

▲去珠海要取道順德,因為當時仍未有洪奇瀝大橋過中山。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第四段,介紹名勝古蹟,包括餘蔭山房、留耕堂、蓮花山風景區、龍穴島和上下橫檔島。

客運交通

↓↓↓↓↓↓

1980年代,水路客運仍未完全退市,陸路客運亦逐步完善。從《遊覽圖》上的信息,可見當時客運班次情況。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市橋開往廣州和蓮花山的班車是最多的,每天各超過90班和50班。

▲市橋有開往新造、化龍、大崗、南沙、大良(順德)的班車,每天超過10班。

▲另外還有市橋開往欖核、紫坭、古壩、新墾、魚窩頭、橫瀝、梅山、潭洲等地的班車。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1988年,還有客船從市橋開往太平、新塘、萬頃沙。萬頃沙仍有船到廣州。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走!坐船去香港!不過班次沒現在多。當然,現在的班次也不算特別多,臺長嫌少。

土特產介紹

↓↓↓↓↓↓

潭洲產白蔗、新墾產蓮藕、謝村產黃姜、黃閣產青瓜、石碁產無核西瓜……還有大石腐乳、沙灣牛乳、風鱔、鮮蝦抽、番禺排粉,看著都覺得餓。

重返1988年:番禺仍是縣,市橋還是鎮

以上就是關於1988年

《番禺縣交通遊覽圖》的解讀與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