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想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

總想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

來源:自言稚語(selfgrowth-handbook)

總是想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的人,是一個情商堪憂的失敗者。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向來是複雜多變的。

能言善辯之人,可以妙語連珠,也可以夾槍帶炮,言語之間總是能夠吸引眾人的注意,引發激烈的紛爭。

可很多時候,這些在言語上巧舌如簧的人,看似佔了上風,但往往也失去了別人眼裡的認可和尊重。

01

我曾是一個能言善辯之人,總有一種想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的慾望。

有個群裡,一位朋友對於讀書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看到之後,在沒有完全領會對方意思的情況下,就直接把自己的觀點拋了出去。

於是,我開始進入到一種好辯的模式,對別人的言語進行條件反射式地挑刺,質疑,然後是反駁,辯解,拿出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架勢,然後獲得一種高人一等,壓人一籌的優越感。

儘管最後我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獲得了眾多人的關注,可是在以後的交流中,別人卻總是有意無意地對我的言論愛搭不理,甚至選擇忽視。

其實,總是想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的人,都得了一種叫做“語欲勝人症”的毛病,他們想要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追求虛幻的勝利感和成就感。

網上有一段關於醫生和病人的對話。

醫生:你好。

病人:我好什麼好,我要是好的話,還來找你幹什麼?

醫生:今天天氣不錯。

病人:我們這兒天氣是不錯,但南極和北極的天氣就好不到哪兒去。

醫生:那你請坐。

病人:難道你能剝奪我站的權利嗎?

醫生:你有什麼病?

病人:你只能說我身體的哪個器官有什麼病,你不能說我人有什麼病。

一來一回的交流,醫生全明白了。

這個病人別的毛病不一定有,但肯定得了“語欲勝人症”。

其實,患有“語欲勝人症”的人並不少見,網上鍵盤俠的你來我往,工作會議上的言語交鋒,甚至生活中的閒聊寒暄,往往都可能因為想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而演變成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語欲勝人症”患者,對於某個真實問題如何解決並無興趣,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是逞口舌之快,用詭辯挖苦你,用氣勢壓倒你,雞蛋裡挑骨頭為難你,然後,他們會以勝利者自居,獲得一種讓人上癮的成就感。

總是想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的人,看似眼下能夠得到諸多好處,可從長遠來看,他終將成為是一個情商堪憂的失敗者。

總想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

02

幸福感的內涵之一,就是和自己,他人以及周圍的世界構建出和諧的關係。

總想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雖然贏得了一時的洋洋自得,卻失去了與他人長遠的關係。

就像與人溝通交流,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當大家觀點不一致的時候,有些人在還沒聽完對方的意見,就急著反駁,為自己辯解,還喜歡各種抬槓,咄咄逼人,說來說去無非是在證明,我是對的,是絕對的權威,而對於別人的看法,卻往往置之不理。

這樣的人,是自帶了一副有色眼鏡的人,不可能是一個受歡迎的人。

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挑釁,被反駁,被攻擊,日常人際交往中的“語欲勝人”,不會讓你得到別人的認同,反而會讓人覺得你自以為是,狹隘自負。

聽過這樣一個父親跟孩子的故事。

有個週末,父親在家裡加班,為一個很重要的項目趕進度。

這時候,小孩不停地在家裡又吵又鬧,各種折騰,父親就出去讓小孩安靜點,不要影響別人工作。

可是過不了一會,小孩又開始鬧了。於是,父親把小孩叫過來。

父親:你還記得上次過生日,爸爸給你買的電動玩具車嗎?

小孩:當然記得,生日第二天一早起來,就看見了這個玩具在我的枕頭邊,特別開心。

父親:那你知道爸爸為什麼要把它放在你的枕頭邊上嗎?

小孩:我不知道。

父親:因為生日那天,你已經睡著了。我本來想要把你推醒,讓你高興一下,不過你看了以後可能會興奮地睡不著,那你睡不好就沒法上幼兒園了。爸爸從小就養成一個習慣,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做事情的時候,總會想想這會不會影響別人。

小孩聽完之後,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而父親回去工作了。

不一會,小孩又跑到房間裡來了。這時候,父親有點惱火,想要直接在言語上訓斥他,不過他終究剋制了自己,問他還有什麼事。

小孩說:“爸爸,我剛才想明白了,我鬧是不對的,因為我沒有懂得不給別人添麻煩。”

如果這位父親選擇了“語欲勝人”的姿態,採用訓斥的方式來達成他的目的,那他終將不會得到內心的寧靜。

當他採用克己的低姿態,這反而讓他有了一種比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更強大的力量。這時候,他是在與別人平等交流,通過一種委婉曲折的方式,讓別人通過自己的思考,認同他的理念和需求,從而構建出和諧的關係。

總想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

03

伊索寓言裡有一則關於太陽和風的故事。

太陽和風有一天打賭誰能夠更快地讓路上老人把外套脫下來。

說著,風便用力地對著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來,可是它愈用力吹,老人愈把外套裹得更緊。

後來,風吹累了,太陽便從後面走出來,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沒過多久,老人便開始擦汗,並且把外套脫下來了。

比起激烈狂暴,溫暖的力量總是要強大許多。

總想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就像那凌冽的寒風,激發的是對抗和紛爭,撕裂的是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而遺忘的卻是我們溝通交流的真正目的。

一個人不能完全理解別人的感受和需求,也就很難要求別人來理解你的感受和需求。而比“語欲勝人症”的低情商表現更難的,是學會傾聽。

傾聽是高情商的人的標配,他們總是試圖從言語中去理解別人的感受和需求,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去給予自己的反饋。

而當一個人變得越來越成熟,就越來越不再想在口舌上證明自己是對的,也不再願意去跟有些人做無謂的辯解,而沉默是最好的回應。

與其在與別人的爭執中獲得存在感和優越感,不如放棄這種無效的勝利,真正地去解決實際問題,構建和諧關係,成為人生中真正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