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座山雕這個人物,是否真實存在,他的真實形象是什麼樣子?


《智取威虎山》無論是小說、樣板戲還是電影,都是被大家所熟悉的經典歷史故事,當中楊子榮智鬥座山雕的威武形象,深入人心,其中的主題曲《林海雪原》可謂是耳熟能詳,家喻戶曉。那麼在歷史上座山雕這個人物是否真的存在呢,座山雕真實形象是什麼樣子呢?歷史上對座山雕的真實形象有以下兩種描述。

一、威虎山上的土匪頭子。座山雕確有其人,《智取威虎山》裡楊子榮假扮胡彪獻上聯絡圖的時候,唱的是:“崔旅長抬頭請觀看,寶圖獻到你面前。”這其實是拍電影、電視劇時的規則,對人物進行了“隱姓埋名”的藝術加工與處理。

其實座山雕不姓崔,而是姓張,原名叫張樂山,出生於清朝末年,山東省冒濰人,出身於土匪世家,家裡三代慣匪。18歲時,因其有三絕,即神槍,神眼,神腿。便當上了匪首。但是當時在東北做土匪頭子的,都不用真名,要報號,張樂山報號就是座山雕。此人老謀深算,詭計多端,在匪徒中頗有聲望,內部人稱“三爺”。


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歷經清末、北洋軍閥、偽滿三個時期。當年,張作霖和日軍都曾想消滅他,但都沒成。日本投降後,他接受國民黨的委任,當上了“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二、是兩人事蹟糅合而成的人物形象。座山雕只是那個時代東北佔山為王土匪頭目的典型代表,是一類人的綜合形象!也就是說座山雕所表現的不僅僅是張樂山一個人的形象,而是以張樂山為主,包括謝文東等土匪頭目形象結合起來的綜合人物。

其實在當時東北最大的匪首,是KMT委任的“十八集團軍總司令”謝文東。謝文東參加過東北抗聯,抗日戰爭時期屢次擊敗日本軍隊,甚至打死過一個大佐,很有威望,後來投降日本後也是拒絕做漢奸,只是去做普通工人。在《智取威虎山》電影裡座山雕的形象,是結合了這兩個人的事蹟糅合而成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

“座山雕”在1945年日本投降時,選擇了槍支彈藥更加充足的國民黨,然而,座山雕投靠國民黨後,並未得到想要的安逸享受的生活,等來的卻是站在威虎山下的楊子榮。成為一個被後人永遠痛恨的惡勢力。最終被以楊子榮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永遠埋藏在山澗。所以,後來就有了楊子榮智鬥座山雕的經典劇目,一直流傳至今,經久不衰,而且每當人們唱起或者聽到這段唱兒時,就會浮現座山雕被打敗的勝利情景,而後,莫名的湧起一種喜悅的心情。


歷史證明,人生的選擇很重要,有的人名垂千古,永載史冊;而有的人卻遭人唾棄,遺臭萬年。而座山雕一生最錯誤的選擇,就是跟了沒有未來的國民黨,結果讓自己成為後者,永遠身背罵名,滑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